成立6年的達達集團順利敲鐘,成為新法案後首支成功上市的中概股。
北京時間6月5日晚,達達集團正式在納斯達克IPO掛牌,證券代碼“DADA”。達達集團發行價為16美元,開盤18.3美元,收盤於15.99美元。以發行價來計算,達達集團總市值為34.99億美元。
達達集團創始人兼CEO蒯佳祺將在上市後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及CEO,公司業務保持獨立運營。創業6年,興起於外賣,發展於新零售,這名踩對了風口的80後終於把公司帶到了IPO的舞台,鎖定即時零售第一股。
在達達集團的背後,有京東、紅杉中國、沃爾瑪、DST等一線投資機構以及零售巨頭的加持。紅杉中國向投資界透露,早在達達公司進行工商註冊之前,紅杉中國就已經和創始人開始討論創業方向和模式,並孵化團隊。在獨家完成天使輪和A輪投資後,紅杉又在後續多輪融資中不斷加持,成為其最早和最大的財務投資人。
押對了的蒯佳琪:
達達集團去年淨收入超30億
2014年,蒯佳琪創辦了達達物流,這是國內最早開始做眾包物流的平台。
最初,達達選擇社會上大量有閒置時間的人員來做配送,主要是保安、保姆、保潔這三類,作為一家同城速遞信息服務公司,達達的訂單最初大多來自餓了麼、美團這樣的外賣餐飲,隨着新零售的發展,達達在日益便捷的最後一公里配送場景裏嶄露頭角。2015年達達還曾嘗試拓展外賣業務,不過在激烈的外賣競爭中“懸崖勒馬”。
當年外賣訂單的爆發式增長,曾讓達達抓住了機遇,2016年4月15日,達達與京東到家合併,達達又拿到了大量的超市零售外送訂單,蒯佳琪又一次“押對了”。這場被稱為即時配送領域的收官之戰,雙方正式合併為“達達-京東到家”。
合併後,原達達CEO蒯佳祺出任新公司CEO,原京東到家總裁王志軍出任新公司總裁,原達達CTO楊駿出任新公司CTO。劉強東當時的內部郵件批示,合併後,京東以京東到家的資產、京東集團的業務資源以及2億美元現金,換取新達達約47.4%的股份併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2019年12月,“達達-京東到家”宣佈更名為“達達集團”,並由此明確了集團旗下本地即時配送平台“達達快送”、本地即時零售平台“京東到家”兩條業務主線,零售 物流合力,商流、物流形成閉環。
達達集團在招股書披露,達達快送和京東到家分別在國內社會化即時配送和商超即時零售兩個領域的市佔率第一。
據悉,早在2018年,達達集團就已有上市意願,去年8月,達達集團的運營主體“上海京東到家元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法人主體變更,蒯佳祺卸任,姚俊接替。同一天,公司的註冊資本從1.7億美元增至7億美元,上漲幅度巨大。當時就被視為上市前的準備。
根據達達集團的招股書,2017年至2019年,達達集團的淨收入分別為12.18億元、19.22億元和30.99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約為57.8%、61.3%和108.9%。
不過,雖然公司營收增速保持較高增長,但上述三年公司卻錄得虧損分別約為14億元、19億元和17億元。達達在招股書中還預計,隨着業務的不斷擴大,其附加成本、運營和支持成本還會增加。
同時,招股書披露,截至2020年一季度,達達快送已覆蓋2400餘個縣區市,京東到家覆蓋700餘個縣區市;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12個月裏,京東到家平台上活躍的門店數量達到了8.9萬。
而在上市前夕的公開信中,蒯佳祺説:中國電商快速發展了20年,湧現了非常多優秀的企業,但加起來也只佔到零售總額的20%,而80%依然發生在線下。即時零售,以及零售的本地電商化將是我們最大的歷史機遇。
細數背後投資方:
紅杉多年加持,京東為第一大股東
在與京東到家合併之前,達達就已經獲得過來自紅杉資本中國、景林投資、DST等的融資,它曾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快速崛起成為獨角獸。
根據天眼查,達達集團的融資歷程如下:
據傳,當年在尋求紅杉的投資時,儘管達達還沒有BP,但在蒯佳祺描述了自己的經歷和對物流行業的判斷後,對方便敲定了與達達數百萬美金的A輪融資,那時候,達達甚至都還沒有進行工商註冊。
正如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所説:“作為第一個夥伴,紅杉深度參與了達達‘從0到1’再到枝繁葉茂的整個過程,真正以‘from idea to IPO and beyond’的方式陪伴達達發展壯大。”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郭山汕表示:“這是紅杉中國多年來堅持早期投資的又一成功案例。隨着紅杉種子基金的成立,我們能夠更加聚焦和深度參與公司在創立初期的發展。同時,達達集團是紅杉在物流及供應鏈領域的第三家上市公司,我們在這一領域長年保持着關注和活躍。”
目前,京東、紅杉中國、沃爾瑪、俄羅斯互聯網投資公司DST分別為公司前四大股東。
最新招股書披露,達達集團創始人兼CEO蒯佳祺持有8.3%的股份;聯合創始人兼CTO楊駿持股1.7%;京東集團則持有47.5%的股份;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沃爾瑪和DST分別持有10.5%、10%和8.7%的股份。
在達達集團的眾多股東里,京東是個特殊的存在,除了是達達的第一大股東,京東也是達達淨收入的主要來源,2019年來自京東的淨收入比例達37.8%。除此之外,在達達的董事會名單中,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京東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及京東物流集團CEO王振輝、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及京東零售集團CFO許冉都在列。
達達集團與京東也是戰略合作關係,達達快送的眾包配送模式助力京東物流優化消費體驗,雙方在全渠道零售上也不斷加深合作。
此外,沃爾瑪此次也與京東一起成為達達集團的基石投資者。2016年,沃爾瑪與達達集團建立起深度戰略合作關係,達達集團為沃爾瑪構建了O2O渠道的基礎設施,助力其中國線上業務和全渠道佈局。
儘管從達達和京東到家合併之日、京東進行投資起,京東就承諾達達仍將獨立運營。但這也不免帶來了外界的質疑:達達集團的收入來源,大部分是股東方提供的關聯交易,這無疑使得營收的想象空間縮小。
達達集團敲鐘,
新法案後首支成功上市的中概股
6歲的達達集團,成為了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後首支成功上市的中概股。
在轟動一時的瑞幸事件後,今年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如果在美上市公司不能連續三年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監管要求,將被禁止交易,此外,必須要提供證據證明外國上市公司,不受本國政府擁有或者控制。
這曾引發了一輪中概股的下跌。毫無疑問,這個法案對中國在美上市公司監管更加嚴格了。
今年以來,中國企業的赴美上市熱情遞減。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1-4月,僅26家國內企業成功海外IPO,IPO融資額為15億美元,而在2019年,有117家國內企業成功海外IPO,IPO融資額158億美元。
不過,就在不久前,納斯達克交易所中國區首席代表郝毓盛曾向投資界分享了一個數據:2014年赴美IPO企業數量為15,而2017-2019每年都是20-30個,“從絕對數量上來説不少反多”。郝毓盛表示,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中國赴美IPO企業會有一定的延遲,但這些公司並沒有要放棄赴美上市,都還在往前推進中,接下來,赴美IPO還是不少中國公司的重要選項。
而從達達集團本身來説,大股東京東同樣在美股上市,另一個重要股東沃爾瑪為美國企業,對於不盈利的達達來説,美股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達達集團的成功敲鐘或許會重燃赴美上市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