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冬奧•團隊 |“中國技術”顯身手 實戰檢測添信心
編者按:張家口古楊樹,這個曾經寧靜、荒僻的山谷,已悄然“生長”出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國家冬季兩項中心三大場館。這個山谷已不再遙遠,觀眾乘坐50分鐘高鐵就能從北京到達太子城高鐵站,換乘清潔能源巴士,10分鐘就可到達古楊樹場館羣。但為了讓這個宏偉的場館羣高效運轉,運行團隊在背後付出了十分艱苦的努力。
今年2月底,為期10天的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雪上項目測試活動,在張家口古楊樹場館羣進行。古楊樹羣場館運行團隊克服外籍專家無法成行的現實困難,抓住國內技術力量主導的機會,鍛鍊了隊伍。“這次測試活動,就是為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檢查出還需要完善的環節,過程中也檢驗了場地,磨合了團隊之間的配合。”古楊樹羣團隊通信中心經理宋文威説。
先造湖,再造雪
對古楊樹場館團隊來説,挑戰是一個接着一個。從歷時近四年的工程竣工,到2020年11月份迎來國際雪聯專家對古楊樹場館羣預認證,再到迎接場館運行團隊入駐,團隊完成一次次任務,技術水平也得到了升級。
據張家口奧體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孫小溪介紹,這個全新的場館羣剛落成,馬上就要應對測試賽的考驗。要辦比賽,首先要解決造雪的問題,而造雪首先需要水,那就要先造湖。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看到,在國家冬季兩項中心賽道不遠,一座景觀湖閃着粼粼波光。這座湖泊,其實是為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由古楊樹場館羣建設的收集雨水、地表水和融雪水的水庫。這裏儲存的20萬立方的湖水,在造雪時派上了用場。
據業主方介紹,場館地面排布了雨水收集管。去年的雨水,雪融水都能彙集到蓄水池,通過兩級泵站打到賽道上的淨化池過濾,再通向造雪機進行造雪。28台造雪機要24小時三班倒,才能造出三個場館比賽時需要的雪量。
造雪團隊必須連軸轉
這次測試賽期間,山地運行團隊中的造雪隊伍有66人,從去年11月25日到12月31日,一直在造雪。“最高峯時間,一天用28台造雪機,24小時三班倒着幹。”孫小溪説。
當時,崇禮太子城地區夜晚最低氣温達到過零下32度,但造雪機工作期間,還必須有人隨時值守。“造雪別看就是用雪炮打出雪,還要有人根據風向,造雪量等因素,時刻調整造雪方向。否則雪就會鋪的到處都是,無法滿足賽事要求。”場館團隊人士介紹。為此,造雪團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據瞭解,比賽的用雪大户是冬季兩項中心和越野滑雪中心的賽道。因為賽道不但線路很長,造雪的深度也有要求。賽道上需要把雪鋪到50公分厚,還要壓實。在雪如意跳台下方鋪雪深度50公分就可以,但在運動員落地緩衝區那裏,鋪雪深度要達到1米。
在進行了第一次造雪後,山地團隊還進行了二次補雪。“第一次鋪到了50公分,結果過了年,賽場那裏的温度升高了,我們又進行了二次補雪。補雪由於氣温升高,只能在凌晨後補雪,造雪工和壓雪車司機連續上班,極限時24小時在崗工作。”業主方介紹。
逼出來的“中國技術”
受到疫情影響,古楊樹場館羣原計劃舉辦的世界盃和洲際盃比賽,最終被國內運動員為主體的測試活動所取代。國外運動員和國外專家都無法成行,但中方技術團隊也因此獲得了寶貴的鍛鍊機會。
宋文威説,如果舉辦世界盃,團隊就要邀請外國專家參與賽事,“聘書都已經擬好了,但是疫情的原因讓一部分外國專家無法成行。這些技術環節包括競賽管理,計時計分等等。競賽管理方面,團隊內各個項目的競賽主任及專業NTO團隊克服各種困難,順利完成了測試活動的任務。計時記分方面由國家體育總局推薦,找了國內計時公司,基本滿足了測試要求。在跳台滑雪比賽的計時計分方面,國內設備雖然還達不到大賽要求,但也積累了經驗。”
此外,測試活動也檢驗了山地運營團隊的壓雪能力。測試賽期間張家口下雪了,大家本來挺高興,但運動員的反饋是“雪還得壓”。“剛下的雪,運動員説不愛滑,比較軟,蹬不住。”孫小溪説。
但業主方擁有一邊壓雪一邊為賽道開槽的設備和技術,這就為測試活動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據業主方團隊負責人介紹,測試賽期間,他們維護了24條壓雪賽道,包括冬季兩項和殘奧賽道,越野賽道以及跳台標準台雪道。“造雪機人員都是自己的技術團隊,壓雪車人員也是中方人員。測試賽期間每個夜晚進行全賽道養護,白天對指定賽道壓雪和開槽。壓雪車和開槽設備都是業主方自己採購的,人員培訓從2020年10月份就開始了。”團隊負責人介紹道。
為了應對突發天氣方面,場館團隊也編制了應急預案,包括面對大風天氣,高温融雪,暴雪等特殊天氣,如何進行場地養護的特殊預案。宋文威説:“我們在温度適宜的情況下加緊造雪,包括採用提前儲存的備用雪鋪上雪道,最終運動員們的反饋還是比較好的。國家隊還專門發來了表揚信,對我們的競賽組織,訓練,交通,現場體育展示氛圍營造都表示滿意。”
觀賽取暖功能待完善
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的測試活動沒能進行世界盃級別的演練。但古楊樹羣團隊方表示,在相關的業務領域,包括場館管理、反興奮劑、場館設施、人員管理等方面,都做到應測盡測,達到了測試目的。
在測試活動中,團隊方得到的經驗中,如何更好地抗低温保暖,是工作人員需要為觀賽嘉賓和觀眾考慮的重要環節。團隊負責人表示,“古楊樹場館羣是根據國際賽事要求建設的,不過,崇禮和歐洲天氣不一樣,在遭遇極端低温時,團隊也遇到了挑戰。我們團隊人員第一次遇到出門十分鐘,睫毛就被凍上的情況,都不敢眨眼,怕眼睛閉上就睜不開了。”
這也意味着,古楊樹場館羣還需要增加具備取暖功能的臨時設施。“古楊樹羣和其它室內比賽館不一樣,我們只有走出樓才能去場地辦公,所以可用空間非常侷促。越野滑雪和冬季兩項中心只有兩個技術樓,大家都要擠進去。觀眾方面的取暖設施方面,屆時應該會設取暖大棚,裏面有暖氣,志願者會進行服務和引導,保障觀眾有相對舒適的觀賽體驗。”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褚鵬
編輯/張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