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智能手機的重點是自研芯片,還是做好營銷佈局呢?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科技

編者按:本文為專欄作者靈貓財經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榮耀被剝離的傳聞終於坐實,而收購方也與媒體近日猜測的有些差別。

近日,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關於榮耀的收購協議,完成對於榮耀業務的全面收購。華為稱,此後不再持有新榮耀公司的任何股份,也不會參與經營和管理決策。

據天眼查APP顯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股東分別是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佔股權98.6%,和深圳市國資協同發展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佔股權1.4%。

華為出售榮耀的目的也許很簡單,先求生存。芯片斷供後,華為在自研芯片上更加投入,而作為子品牌的榮耀,分離後或許能夠依靠高通、聯發科等繼續存活。要知道,國內手機大廠小米、oppo以及vivo等都是與高通、聯發科合作才能完成智能手機的生產的。

説到這裏,筆者不禁想到,難道國內手機廠商就無法擺脱對高通和聯發科的依賴嗎?為什麼它們不投入到自研的隊列呢?

一、自研芯片重技術,開放芯片重營銷

從國內智能手機的發展史中我們可以看到,“華米ov”取締了“中華酷聯”的時代。

據調研機構Omdia的數據顯示,目前以手機出售量為依據,排在全球前五的分別是三星、華為、小米、蘋果和vivo,oppo緊隨其後排在第六位。

那麼今天我們就藉助這六家手機大廠來分析智能手機市場。首先我們將它們劃分為不同構成的兩組:

第一是三星、蘋果和華為組成的自研組,在它們的智能手機上使用的大部分都是自主研發的芯片,在消費者的眼中,或許它們身上科技的味道會更重一些。

其中,三星和蘋果的自研芯片,從設計-製造-封測等都相對成熟完整,在一些能力不足的方面也能通過與外界代加工工廠合作完成,而華為與它們相比卻缺少了製造環節最重要的光刻機,在與代加工工廠合作的業務上也受到限制。

自研組在市場上往往會透露出有實力、更高端,往往在無形中給品牌增高定位,當然,市場上也確實如此。

第二是小米、vivo和oppo組成的開放組,這部分智能手機是與高通、聯發科合作,通過購買它們對外開放的芯片來製造生產手機。

這三家能夠成為國內智能手機的主流都離不開一個詞——營銷。

比如,它們在營銷的廣告詞上下足了功夫。小米:“為發燒而生”彰顯的是一種品牌力量;oppo:通過“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來突顯快充的優勢,通過“這一刻,更清晰”突顯更高更清晰的像素;vivo:“照亮你的美”突出相機的美化功能。

開放組往往不會刻意強調在內核上的技術,更多的是展示其功能性或者品牌的力量。

二、自研芯片未果,相機和形態被消費者吐槽

在自研組中,蘋果的芯片從設計到量產基本齊全,但是蘋果並不對外開放自己的芯片,只是自給自足。三星也在芯片這方面也有足夠的能力,還拓展代加工這一業務。因此這兩家公司受外在的因素影響相對較低。

而華為因為缺少光刻機,所以無法獨立完成芯片從設計到量產的全步驟,這便是華為的短板。

蘋果和三星走的都是中高端市場的路線,一般都會定價在4000元以上。2018年,蘋果發佈三款機型,售價8000元起,將其高端的品牌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三星同樣價格較高,只是目前三星在國內式微,國內説到高端機更多想到的是蘋果和華為。

華為歷年來,價格上限也在不斷上升,今年受“斷供”影響,整體價格都有上調。而芯片“斷供”、價格上調,再加上榮耀被剝離,華為在未來手機端的業務也讓人不太看好。

相比之下,在開放組中,小米、oppo和vivo使用高通、聯發科等公司的芯片,在全球市場前六名中仍佔據三個位置。當然,在自研上,三家也並非沒有涉足。

2017年,小米全資子公司松果電子,在同年發佈澎湃S1芯片,成為了全球第四傢俱備系統級芯片研發能力的手機企業。據相關消息顯示,oppo啓動了馬里亞納計劃,vivo也註冊了芯片商標vivoSoC和vivo chip。

但是並不是每個企業都有能力或者資金去投入到芯片自研的進程當中,據2019年財報顯示,小米全年實現營收2058.38億元,淨利潤為115.32億元;華為全年營收8588億元,淨利潤為627億元。

相比較之下,小米在自研芯片的投資並不適合像華為一樣的大手筆,所以在這項業務上,進程也是比較緩慢,看不到太多閃光點。

小米雷軍曾在發佈澎湃S1時表示,“芯片行業10億資金起步,整個投入可能要10億美金,而且可能10年才會有結果。”當然,歷時三年,我們期待的澎湃S2也未出來結果。

也許國內手機大廠在芯片問題上,或多或少都有些不足,但是在手機功能和形態的探索上,卻在不遺餘力的進行。

Vivo旗下幾款型號的手機都有提高相機。vivo X50 Pro引入全新概念——維雲台,在畫面穩定和視頻質量提升上進一步加強;vivoS7的超高分辨率甚至超過電視效果;而viov X60系列在配備ARM最新的Mali-G78架構CPU後,在ARM Val hall圖形架構的基礎上實現了大幅提升。

鈦媒體消息顯示,11月17日,oppo未來科技大會2020上,oppo發佈了卷軸屏概念機。Oppo在手機形態的研究上不斷探索,佈局122項專利,僅在卷軸結構上就有12項核心專利。

這些大廠賣力探索新的產品,就是想要通過新產品進行獲利,但是大部分消費者對於廠商們在手機相機或者形態上下的“功夫”並不能看懂,很多消費者對於使用oppo還是vivo再或者小米都沒有什麼感受,大多是可以上網,與別的手機沒有太大區別都沒有問題。

就拿小米的1億像素的像素來説,真的是所有人都需要嗎?

在追問像素的問題時,發現市場上是分為兩派的,一派是追求高像素,一派是像素夠用就可以。

高像素派可能時常拍照,對像素要求較高,但是4000到8000像素已經將皮膚毛髮拍攝的非常清楚,那麼1億像素我們到底要拍攝什麼呢?吐槽一下,難道手機現在可以研究細胞、分子了嗎?

認為像素夠用就可以的這派人,他們普遍拍照少,也許只有等到人臉識別、掃碼付款的時候才能用到相機,那麼對於相對低價的4000萬像素同款機和相對高價的8000萬像素同款機,他們也許更傾向前者。

當更多的消費者在質疑現在的智能手機是不是在賣“相機”的時候,手機大廠們該怎麼做呢?

三、不一定做手機的華為,飽和需求的市場

上面我們説到了華為等手機廠商在面對自研芯片的問題和消費者對於目前智能手機更新換代過快的問題,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怎樣解決。

華為在自研芯片上可以説成功了一半,但是它很難實現量產,現在榮耀已經被分離,未來也許可以通過新榮耀的身份與高通、聯發科或者三星合作來保持曾經的“榮耀”,而作為主體的華為,除了堅定自研的決定,或許可以先發展手機之外的業務也未嘗不可,畢竟求生存才能求發展。

除去對榮耀的安排,近期華為與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在智能汽車項目進行合作,並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合併到華為消費者業務中,由華為的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全權負責。

如果説汽車業務相比比較薄弱,那麼在通訊技術上華為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大企業家,目前,華為與各個國家在通訊領域仍存在合作關係。在5G通訊技術上,華為做到了領先其它同行企業。

家大業大的華為不管做好哪方面的業務都能很好的發展,並不是沒了手機業務就無法生存,反而其他業務也能夠支撐未來華為在自研芯片上的進展。

同樣的,華米ov的其他三家,在不確定是否會同樣受制的情況下,保持對於自研芯片繼續投入,提前為未來做好打算也未嘗不可。

另一個大問題,目前消費者認為智能手機更新迭代過快,筆者認為是源於幾大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而這種競爭會影響消費者對於智能手機的認知,將消費者關注的重點都集中到手機的相機、屏幕、形態等細節上,從而造成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需求狀況。

飽和需求常常受到兩個因素而變化,一是消費者偏好和興趣的改變;二是同行的競爭。

目前手機大廠們在同行競爭中不斷挖掘出的消費者偏好和興趣,也許就是未來智能手機新的趨勢。

筆者認為,不管是相機還是形態,都是智能手機的少部分,如果手機的體驗感、流暢性能夠等到更多的提升,更能讓消費者對一部手機甚至一個品牌產生習慣或者依賴的感覺,也就進一步增強了與消費者之間的粘性。

如果手機廠商越來越懂消費者,那麼手機是不是會從智能化變成人性化呢?

財經自媒體“靈貓財經”,訂閲號:靈貓財經,個人微信號:lmcj011,轉載保留版權,違者必究。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