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音樂先聲,作者 | Echo,編輯 | 範志輝
"通過AI技術自制內容,是這個行業實現永續發展的唯一解決辦法。"
前陣子,人工智能作曲公司安譜音樂發佈了全球首家免費公播音樂平台——BGM Radio,為各類型公共場所提供免費、正版、一站式的背景音樂解決方案,並宣稱徹底終結了公播行業的版權黑洞。這一舉措,也成為AI技術賦能音樂行業發展的最新案例。
公播音樂是超市、商場、咖啡廳等不同營業場所使用的輔助性背景音樂,屬於一種間接獲利的商業使用。但因為版權意識的淡薄、音樂版權的分散、授權流程的繁瑣,導致大部分商家都不知道也不願意去取得音樂公播版權,進而造成了公播行業的版權黑洞,侵犯了歌曲的"表演權"。而且公播版權不像錄音版權,可以由唱片公司進行一次性授權,公播音樂的版權必須跟全球各地的唱片公司、詞曲及表演權協會分別進行授權。
而此次安譜音樂公司推出的免費公播音樂平台,通過使用AI製作的免費背景音樂,直接繞過了公播音樂版權的複雜授權體系。但與其説是對公播行業的版權黑洞的終結,不如説是AI音樂對公播音樂市場的一次入侵,部分解決版權授權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探索公播音樂市場藍海 AI能否分得一杯羹?
根據Spotify旗下公播公司SYB在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有2130萬使用個人賬户進行音樂商用的企業,但超過半數的人都未曾意識到這並不合法。全球著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的行業調查報告也顯示,小型企業的公播音樂侵權現象十分猖獗,平均每年將會給整個音樂行業帶來26.5億美元損失。
"版權黑洞"使公播音樂成為"耳朵經濟"的一個盲區,也意味着公播音樂市場具有極大的挖掘空間。根據國際音樂產業聯合會的數據,2013年歐洲音樂產業銷售營業額中,公播音樂收益佔比為15%左右,部分國家達25%。雖然中國的公播音樂收益佔比遠不及發達國家,但與歐洲相比,國內的公播音樂市場體量更加龐大。國內頭部的公播音樂平台LavaRadio創始人陳曦就認為,在新的版權環境推動下,中國公播市場或將迎來井噴。
但中國的公播音樂雖然面對的是線下3000多萬家門店、千億級的市場,國內的幾家頭部公播音樂公司的發展過程卻相當艱難,比如2013年創立的LavaRadio至今未實現盈利。
據報道,瑞迪歐作為較早入局公播音樂市場的公司之一,他們的第一個客户是北京的一家上島咖啡廳,該店家能接受的價格是一年800塊錢,然而最後光是製作成本就達到了970塊錢。加上大部分商家對音樂版權付費意識的薄弱,最初的開荒階段非常艱難,甚至採取了掃街的方式拓展客户。
隨着近兩年版權環境的整體向好,公播領域的侵權案例也在不斷增多,但部分商家又從"公播音樂免費"的老誤區,墮進了"公播音樂太貴"的新誤區。而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商家習慣了將自己平日聽的私人FM裏的歌曲或者歌單在商業場所播放,引發侵權後會遭遇大額索賠,或者想合法授權,卻也不知道如何拿到高性價比的授權。
而從授權效率和成本層面考慮,罐頭音樂作為公播使用無疑具有一定優勢。一般來説,它的版權由某一家公司所擁有或全權代理,製作成本也相對較低。而前面提到的安譜音樂公司,通過AI技術自制的這類公播音樂實際上就屬於罐頭音樂
相關調查顯示,人類與人工智能合作的創作是人類音樂家創作速度的20倍,所以AI的批量創作音樂能力顯然比單純的人力勞動有競爭力。另外,對一首曲子的節奏快慢、採樣樂器進行調整以適應不同的零售業態,也屬於AI擅長的。
從版權風險來看,AI音樂的自有版權無疑可以最大程度消除侵權可能,而且成本更低、製作更快、授權更便捷,售價更便宜。對於當下飽受疫情衝擊的商家來説,為了降低侵權風險,提高交易效率,同時避免高額費用的困擾,由AI製作的平價無版權隱患的音樂,或將成為商家優先考慮的採買對象。
進軍公播音樂 AI的潛在困境有哪些?目前來看,AI音樂在公播音樂市場雖然有優勢,但似乎還只限於"罐頭音樂"這一板塊。此外,它還面臨着一些隱蔽的潛在困境。
事實上,靠正版公播音樂版權向商家收費,只是公播音樂公司最基礎的盈利方式。作為一種增值服務,公播的背景音樂需要與客户產生情感連接,從而刺激消費行為。從品牌消費的層面來看,經營層主要是想通過音樂提升品牌質感和店面體驗;從受眾喜好的層面看,能最大程度引起消費者共鳴的還是當下主流的流行音樂。
於是,相較罐頭音樂,商家還是會更青睞當下的流行音樂。而對公播音樂公司提出更高的個性化定製要求,尤其是品牌原創音樂,當前AI在這方面的競爭力並不大。比如像星巴克這種企業,音樂一直是它的品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前,星巴克就已經是美國第三大的CD銷售平台,在數字音樂發展起來後,在2015年放棄實體 CD,與流媒體服務商Spotify達成合作,付費獲取正版的公播音樂。
而從增值服務的競爭情況來看,除了專門做公播的垂直服務商,AI音樂也面臨着各大相關玩家的入局競爭。
作為全球最大的流媒體服務商, Spotify一直在拓展其服務內容,並在2014年就開始入局公播音樂,投資了商用流媒體音樂公司Soundtrack Your Brand,主要為連鎖品牌提供背景音樂服務,並於2016年與麥當勞達成合作。
Apple Music也於去年年底與商店背景音樂供應方PlayNetwork聯手,推出了一項新服務——Music for Business。這項服務的特色在於它的音樂內容策劃,Apple Music的音樂編輯們會持續不斷地針對不同音樂類型更新歌單;同時,PlayNetwork的音樂總監還會從這些歌單中手動挑選曲目,幫助企業定製音樂播放策略;對於全球化的品牌,Music for Business會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進行歌單的編排,合理加入本土化元素。
相比Spotify、Apple Music這類流媒體巨頭對公播音樂的佈局,以AI自制音樂內容為核心的公播音樂公司並不具備反哺平台上的音樂人的能力,在音樂內容的流行度和原創度上沒有優勢,也沒有跨界營銷的資源,這些都是劣勢。
在國內,除了安譜音樂最新推出的BGM Radio,做公播音樂的還有創立較早的瑞迪歐、LavaRadio和天音在線,以及較晚入局的AGM、100Audio、VFineMusic,它們幾乎都實現了音樂定製服務,基本都可以自主選擇場景、主題、情緒等標籤實現自主授權。換句話説,非AI音樂的授權服務也在持續優化,變得更友好。
當AI開始入侵公播音樂 是福音還是災難?回溯公播權利的誕生,旨在保護詞曲作者在公播場景的收益,而如今AI音樂的入侵,某種程度上就是對這一初衷的違背,進而對整個公播音樂產業帶來連帶影響。
對於行業來説,公播音樂所連接的是版權方和服務方,這兩方是音樂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而以安譜音樂為代表的,提供AI自制的免費背景音樂的這種商業模式,很可能打破版權方與服務方之間現有的平衡。
對於服務方來説,這種免費背景音樂的提供,也可能會影響公播音樂的付費趨勢,讓本就艱難經營的傳統公播音樂公司雪上加霜。陳曦在此前的一次採訪中就表示,疫情讓客户的預算減少,而公播版税成本卻在不斷增加,在未來的1-2年可能是這個行業的一個混沌期。此時AI的加入,無疑會加深尚未實現盈利的Lava Radio這類傳統公播音樂公司的焦慮。
對於版權方和音樂人來説,這種直接繞過現有公播音樂授權體系的方式,對於提高音樂版權意識、推動音樂版權制度的完善都會有影響,直接影響這一塊的版權收益。
據音著協2018年年報顯示,2018年度音著協的表演權收入較2017年提高了19.72%,在版税分配中,2016年的機械錶演許可使用費佔19.3%。可見公播音樂的版權收入在音著協中佔據重要份額,而AI音樂的這種免費的模式一旦推廣,必然會對這部分的版權收益造成衝擊。
當公播音樂不再需要向音著協尋求授權時,原製作此類音樂的音樂版權所有人就會失去公播這一變現渠道。而且,雖然目前AI音樂的主要目標客户羣集中在公播音樂這類低成本領域,但毋庸置疑的是,AI對整個音樂行業的影響,已不能再同日而語。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到2030年,70%的公司會採用至少一種人工智能技術。
僅就當下來説,蓬勃的短視頻產業就是AI音樂可以進軍的一塊市場。目前短視頻與音樂產業變現層面的連接並不緊密,有實力的短視頻平台為了降低對外部版權授權的依賴,會進一步加大AI音樂生產領域的佈局。人工智能創作音樂公司Jukedeck,就在去年七月被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收購。
換句話説,AI的應用、發展不會停止,人工智能在音樂創作中的角色必將繼續演化,而我們的創意思維也可能因為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而發生改變。
儘管AI入局公播音樂所釋放出來的信號並不友好,但人類和AI一定不是零和博弈的關係。某種程度上,這也許能倒逼行業成長,傳統的公播音樂公司或許會看到AI在這方面所帶來的機遇,提升公播業務的創新運營。創作者也更需要追求音樂內容上的創新,並培養使用新技術進行創作的能力。而現有的版權體系也會在這種壓力下,推進公播音樂版權的進一步完善,以更高效的方式去協調利益分配,提高現有的商業變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