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科技力:悄然改變世界

編輯導語:如今,遊戲在逐步從虛擬環境向“超級數字場景”演化,而未來,虛擬和現實邊界毫無疑問會繼續變得模糊,遊戲正在悄然改變着世界。遊戲又是如何改變世界的呢?

遊戲科技力:悄然改變世界

2014年,《遊戲改變世界》這本書初版的時候,羅振宇寫過這麼一段推薦語:

眺望互聯網的遠方,有兩個脈絡隱隱呈現——

第一, 協作的機制從強制變成自由;

第二,勞動的動機從自利變成遊戲。

所以,“遊戲”二字正在發生歷史性的蜕變,遊戲將不僅是遊戲,它可能是我們未來生活的全部圖景。

8年之後的今天,當我們重新回看這句話,恍然間會發現,我們身邊的一切,真的如書名所説:

遊戲改變世界。

一、創新擴散:認識遊戲產業的“蜂鳥效應”

荷蘭歷史學家約翰·惠辛加在其1938年的著作《Homo Ludens》認為遊戲是“比文化更古老的東西”。

他將遊戲視為語言、法律、戰爭、哲學和藝術等複雜人類活動的起點。

沒錯,人類需要遊戲,它是一種對現實世界低成本的模擬,是一種去掉冗餘和瑣碎之後的濃縮生活,是一種快速獲取反饋和樂趣的體驗。

過去,人們對遊戲的討論主要侷限在“互動娛樂”的範疇.

然而,近年來,無論是產業界還是學術界,開始越來越關注遊戲產業超越“娛樂”之外的競爭力與意義。

近期,騰訊遊戲學堂聯合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瀋陽教授團隊何靜小組共同發佈了《遊戲科技力報告》。

在這份報告中,研究人員查詢了國際權威學術數據庫 Web of science,以“Game Technology”為檢索詞,最終查詢到了19406 條文獻數據。

從統計結果來看,計算機科學、工程學、數學、商業經濟學、教育學是遊戲科技研究頻繁涉及的五個學科。

如今業界對遊戲及其背後技術的討論如今已經超越了遊戲本身。

這份報告指出,遊戲作為全球數字文化產業中增速最快、用户基礎最大、學科交叉融合度最深的產業,對科技創新起到了“試驗田”和“助推器”的作用。

這樣的作用,其實正是一種“蜂鳥效應”。

蜂鳥效應是描述一種技術的進步帶來其他技術共同進步的一個名詞,旨在描述創新擴散。

在遙遠的白堊紀,花朵和蜜蜂開始了共同進化,他們互相形成了一套完成的傳粉生態閉環。

但這卻意外引發了另個物種的進化——蜂鳥,鳥類的骨骼其實本身並不適合懸停飛行,但為了最大程度吸食花粉中的蜂蜜,蜂鳥意外進化出生物界罕見的懸停飛行的本領。

在科技的發展中不乏蜂鳥效應,一個技術的發展帶動另一個技術的進步。

比如,印刷術意外帶動了天文學和生物學的發展。

它背後的機制是印刷術帶動了閲讀的普及,而當時歐洲閲讀的普及帶來了大量近視,近視推動了意大利眼鏡產業的發展,而製造眼鏡的玻璃鏡片的精進導致瞭望遠鏡和顯微鏡的發明,從而推動了天文學和生物學的進步。

遊戲產業的進步,以及其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正是明顯的“蜂鳥效應”。

比如,在過去,玩家對遊戲畫面和性能的追求推動了顯卡和GPU的進步,而GPU的進步又稱為深度學習的算力基礎,間接推動了人工智能的進步。

如今,遊戲的高保真技術推動了虛擬人產業的發展,遊戲引擎的進步開始成為“工業設計軟件”,遊戲渲染技術逐漸在數字孿生、工業數字化、智能協同、仿真模擬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二、從消費到生產——遊戲正在溢出遊戲

人類很多重要的技術意義有時候並不在其本身。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啓動了阿波羅登月計劃,當時有不少美國人質疑,這個歷時11年、耗資255億美元的項目對於民眾而言到底有多少現實意義。

他們認為其實應該將這些錢花解決地球上的現有問題而不是虛無縹緲的太空。

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阿波羅計劃除了其本身在航天領域的突破意義,更重要的這個計劃實施過程中美國在材料、高分子、精密儀器、測繪、自動化、計算機等多個關鍵技術領域的跨越式進步。

據不完全統計,從阿波羅計劃中衍生的技術應用如今已經超過3000種,其中包括氣墊鞋、速凍、太陽能、淨水技術等等。

所以,當一項技術、一個產業所運用的是交叉複合技術時,其往往會在技術上產生重要的溢出效應,推動其他領域的發展。

而遊戲產業就是這樣一項複合技術。

今天,全球遊戲產業的規模達到了驚人的1700 億美元,從這個數字來看,它使遊戲市場的規模是全球唱片音樂產業(約190億美元)和全球電影票房(約430億美元)總和的兩倍還要多。

龐大的遊戲產業如今早已超越其互動娛樂業本身,開始向文娛、教育、醫療、影視等多個產業溢出,逐漸顯示出強大的正外部性。

遊戲產業開始從純粹的消費型業務開始溢出到了生產力業務。

《遊戲科技力報告》認為,依託技術打造的虛擬仿真環境,遊戲科技形成以技術為核心的“遊戲+”經濟模式。

虛擬人技術就受益於遊戲技術的成熟。

虛擬數字人是通過圖形渲染、動作捕捉、深度學習等技術創生的具有人類特徵的虛擬形象。

遊戲領域是虛擬數字人早期的試驗田之一,之後隨着遊戲技術和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進步,CG、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動捕、實時渲染等相關技術的成熟,虛擬人越來越走向追求沉浸感的“全真化、可互動”的方向。

從“初音未來”到“洛天依”,從數字黃仁勳到虛擬航天員記者小諍、從捉妖人柳夜熙到時尚達人“星瞳”,從全息演唱會到虛擬人綜藝,今天的虛擬人已經成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

根據量子位的報告,預計至2030年中國虛擬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2703億元。

遊戲也被廣泛地運用到了文物保護、文化傳播等多個領域。

2022 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和騰訊聯合推出的“雲遊長城”小程序,讓用户可以在小程序裏體驗一回長城“修繕官”。

通過攀登“數字長城”,用户可為滄桑的城牆做考古清理,給缺損的台階補上一塊磚,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守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根脈的重要性。

2020年,美國創新遊戲公司Akili Interactive開發了一款名為 EndeavoRx 的視頻遊戲,這款遊戲並非以娛樂為目的,它的目標是解決兒童多動症的問題。

經過嚴格的臨牀試驗,該遊戲已被 FDA 批准用於治療 8 至 12 歲兒童的多動症,這是遊戲應用於醫療系統的一個重要突破。

遊戲甚至還可以參與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

當開發和發行Pokemon Go 的美國軟件開發公司Niantic, Inc號召玩家在 2019 年地球日收集垃圾時,來自41個國家的17,000多人蔘與了這一號召,他們一起撿起超過145噸垃圾。

同時,遊戲界也誕生了《World without Oil 》這樣旨在集思廣益並因此避免全球石油短缺挑戰的模擬遊戲。

遊戲技術也被廣泛地運用到了教育領域。

“遊戲化教學”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主題,麻省理工學院與遊戲開發商合作實施了TEA(The Education Arcade)計劃,將體感、增強現實等新興技術運用到教育遊戲的開發中。

北京於2019年推出首個“5G+VR”教室,在朝陽區實驗小學落地並投入使用。通過佩戴VR設備,學生們可在全景視頻中自由遊歷,自主進行沉浸式學習。

汽車工業也得益於脱胎於遊戲的技術。

比如遊戲引擎作為實時3D創作平台,可應用於汽車行業設計、模擬培訓與自動駕駛等細分領域。

比如,在自動駕駛方面,騰訊TAD Sim引入UE4,藉助物理引擎模擬真實行車條件下的天氣及交通狀況,可以實現環境仿真效果。

遊戲引擎驅動的數字孿生系統還可以幫助智能城市規劃,協助城市的交通、港口等基礎設施實現智能調度。

比如,香港機場和深圳的鹽田港就基於數字孿生開發了機場和港口的數字運維繫統。

那麼為什麼遊戲作為一個產業能有如此強的溢出效應呢?

《遊戲科技力報告》給出了一個解釋機制——遊戲科技主要通過優化不同領域的生產要素、更新其原有的業務體系、催生新商業模式,或構建新數字場景、革新其產業形態兩種方式來實現融合賦能。

正如騰訊遊戲副總裁、騰訊遊戲學堂院長夏琳,在近期ICSS2022學術委員會上所説:

在遊戲拓展邊界的過程中,科技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遊戲行業創作過程的催化劑,而從科技行業的角度來看,遊戲行業在多項技術方面產生了進步,這些技術也正在與多個行業的潛在顛覆性創新相關。

騰訊遊戲學堂一直致力於遊戲產業研究、科研合作和學科建設。

今年上半年,除上述報告外,學堂還先後發佈了《電競、遊戲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設中的應用》《振動觸覺反饋技術在無障礙領域應用白皮書》等多個研究成果。

通過這些成果,我們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遊戲的溢出效應。

三、構建未來想象力:遊戲即世界

互聯網將世界連接在一起,遊戲為連接開闢了可視化場景與社交空間。

正因為有人的參與、關係網絡的嵌入,虛擬環境才具有強烈的現實色彩和社會意義。

近年來,全球不同產業都在邁入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共生已成為必然趨勢,遊戲的價值邊界在不斷拓寬,遊戲本身變得厚重起來,遊戲技術在未來的意義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我看來,遊戲之所以會成為未來數實融合的基石,主要源於其佔據了輸入系統與輸出系統的關鍵位置。

什麼意思呢?

任何一個計算平台不可分割的兩部分——輸入和輸出。

先看輸入,從電視時代的0輸入,到PC時代的鍵鼠,再到手機時代的觸摸,過去我們的輸入在維度上是相對單一的,它不能直觀地體現我們包括動作、神態、情緒在內的“精氣神”。

因此我們作為一個人,在目前以遊戲為代表的虛擬世界裏還很難真正的高保真地表達。

而隨着動作捕捉、眼球追蹤、表情捕捉、觸覺反饋等基於遊戲的重要技術進步,輸入的帶寬一定會增大。

這時候作為人類的我們會大大增加在虛擬世界的生動性,而不是現在一個簡單捏成的頭像或者是連腿都沒有的半身人。

再看輸出,基於其強大的渲染能力,遊戲技術本身可以高效、高質地從0構建兼具形、聲、色的數字場景,這些都可以更逼真地模擬現實世界,消融現實與虛擬的界限。

因此,在更宏觀的下一代互聯網“超級數字場景”中,遊戲技術在某種意義上會成為未來數實融合產業中的“元技術”,將起到“造夢工坊”的基礎設施作用。

從莎草紙到互聯網,每一項傳播技術的革新,都會從整體上重塑人類的感知方式,媒介不僅延伸了人體的感官系統,也延伸了人類存在的方式,。

在數字生活中,遊戲作為一種高度進化的媒介,遊戲科技已成為人類感知和體驗世界的新通道。

《遊戲科技力報告》認為,遊戲正逐步從虛擬環境向“超級數字場景”演化,有以下兩大趨勢值得關注:

這兩點都旨在説明遊戲行業將助力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協同升級。

未來,虛擬和現實邊界毫無疑問會繼續變得模糊,人類向遊戲世界的大遷徙的進程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停止。

遊戲,將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宏大。

#專欄作家#

衞夕,微信公眾號:衞夕指北(ID:weixizhibe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8年年度作者。一名興趣廣泛的廣告產品經理,致力於用簡單語言深度剖析互聯網相關的邏輯。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30 字。

轉載請註明: 遊戲科技力:悄然改變世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