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呈現哪些新態勢?

3月25日,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媒體研究院與新浪AI媒體研究院聯合發佈《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報告(2020-2021)》(以下簡稱“報告”),對媒體深度融合背景下中國智能媒體生態新發展與新態勢進行了全面盤點和深入洞察。

2021年,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呈現哪些新態勢?

報告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盤點了2020年中國智能媒體發展的政策面、投資面、技術面、生態面與學術面;第二部分聚焦我國智媒應用生態,發佈“中國智能媒體年度生態調查”結果;第三部分深度解讀人民日報、央視網、光明網、新浪新聞等年度智媒案例;第四部分通過“中國智媒者説”板塊輯錄了智媒學者和業界專家的代表性觀點,同時對2021年中國智媒發展態勢進行展望。

傳媒君 (ID:xjbcmyj) 摘錄部分內容,一起來看看。

2020年中國智媒發展大盤點

覆蓋政策、投資、技術、生態與學術面

看點1:新基建、媒體深融提速,智媒發展全面迎來政策利好

2020年國家層面出台“新基建”、媒體深度融合等重要政策,從國家戰略高度為媒體智能化指明方向。各大部委層面,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網信辦、廣電總局、文化和旅遊部等出台人工智能發展利好政策,為“智媒+行業”強力“出圈”提供政策支撐。地方層面,多省市出台人工智能、媒體深度融合、智慧廣電等政策,推進智能媒體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環境建設、應用市場等區域佈局。

看點2:人工智能市場將超千億,AI+媒體持續獲得資本青睞

2020年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00億元,年內智媒投資熱點集中於人工智能技術與傳媒領域的深度融合以及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的交叉賦能領域,AI+音視頻/雲遊戲/VR AR/直播/大數據等成為吸金大熱門,依圖網絡、亮亮視野、中科聞歌、樂相科技等持續受到資本市場青睞。

看點3:信息技術革命驅動傳播鉅變與全媒體“四化”創新

2020年人工智能底層芯片、傳感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通用技術能力持續提升,物聯智能視覺、腦機接口、複雜場景下智能語音處理技術等取得亮眼突破。後疫情時期,國內人工智能與5G、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縱深融合,國內媒體環境移動化、泛媒化、視頻化、平台化態勢給智媒發展提出新挑戰,AI中台化、入口場景化與內容安全2.0加速發展,進一步激發了智媒應用的深度與廣度。

看點4:疫情催化媒體智能化,智媒“出圈”挺進經濟建設主戰場

2020年新冠疫情給信息傳播領域帶來歷史性挑戰,客觀上加速了國內媒體智能化進程。疫情防控既為智媒創新提出了新命題,也為後疫情時代智媒創新提出了新方向,催化了“智媒+行業”的強力出圈態勢,推動文旅、會展、政務等成為智媒賦能垂直行業、拓展傳媒生態版圖的試驗田。賦能路徑方面,智媒中台建設和智媒上雲成為智媒平台化發展的關鍵部署。生態協作方面,國家重點實驗室領銜推進智媒基礎研究和應用示範,主流媒體集團與互聯網商業平台間合作不斷增強,AI開放平台百花齊放,共同推動了智媒生態的持續健康發展,彰顯了智媒企業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潛力空間。

看點5:智媒研究量質齊升,詮釋轉向和思辨轉向顯現

最近五年,智能媒體研究成果數量和質量都顯著提升。從研究熱點和重點分佈來看,2020年國內智媒研究一方面緊跟新冠疫情催化傳媒業智能化升級的創新應用,對中央級及地方媒體智能化發展路徑進行了解析。另一方面智媒研究主題逐步深入本質,詮釋轉向和思辨轉向顯著,對智媒生態解析、智媒發展內在邏輯、新型人機關係、傳統媒體智能化轉型、智媒倫理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看點6:中國智能媒體年度生態調查(2020-2021)

“中國智能媒體年度生態調查(2020-2021)”顯示當前傳媒業智媒戰略認知更加深入,各方面投入同比增長,人工智能技術在媒體信息採集、內容風控、內容分發等環節應用效果突出。智媒應用拉動用户規模增長,盈利能力仍需突破,專業人才缺乏、技術基礎薄弱、資金投入不足仍是智媒轉型三大挑戰。

新型主流媒體和頭部互聯網商業平台是我國智能媒體生態格局中的關鍵力量,以智慧廣電和智慧報業為主的主流媒體智能化發展以及頭部互聯網商業平台智能化發展路徑已初步成形,二者持續競合將形塑中國智媒生態的未來格局。

目前媒體智能化已初步形成三大模式: 智慧廣電,智慧報業,商業平台智能化。

  • 智慧廣電轉型升級

    2020年間,在強有力的政策引導與扶持下,我國智慧廣電得以迅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融入廣播電視各業務流程,催生出了智能視頻修復、智能視頻編輯、廣電網絡智能分發、廣電雲監管、多維度審核體系、廣電公共應急信息智能服務等一系列智慧廣電創新應用。與此同時,廣電機構大力構建智慧廣電生態體系,通過聯動內外資源打造智慧廣電可持續發展機制,助推智慧廣電向縱深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當前已被應用到廣播電視各應用環節,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應用生態。目前落地的主要應用場景有10個,分別是選題策劃、媒資管理、生產製作、分發傳輸、運營管理、智能終端、監測監管、服務評價、運行維護、網絡安全。

  • 報業集團智能化轉型升級

    在人工智能、媒體融合相關政策助推下,近年來中國報業智能化轉型進程顯著提速,目前已進入媒體融合“深水區”。整體來看,傳統報業智媒建設經歷信息生產單點環節賦能、採編發全鏈路智能支撐、中台驅動平台級產品對外輸出三次進階。

    從總體格局來看,近年來中國報業的智能化發展在技術、資源、人才、體制機制、資金等方面已形成頭部引領、中尾部跟進的整體態勢。從智媒應用來看,智能化發展領先的報業集團以採集、生產、分發、審核為重點落地智媒產品,並不斷向其它環節持續拓展。從智能化升級路徑來看,智能化發展領先的報業集團立足自身實際,走出了自主研發、合作採買以及創投孵化等路徑。

  • 商業平台加速智媒佈局

    領先互聯網商業媒體平台在市場驅動下率先開啓智能化升級轉型,目前人工智能技術覆蓋內容從匯聚、管理、生產到發佈的全鏈路,智能應用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今年在疫情催化全面視頻化的作用下,AI+視頻也成為商業平台角力的新賽道。領先互聯網商業平台不僅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支撐自身全線業務體系發展,更可通過智媒雲建設對外雲化輸出智媒行業解決方案,對提升媒體行業的整體智能化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

    目前,領先商業媒體平台通過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邊緣計算等智能技術羣協同構築起技術支撐體系,形成了完整的智能媒體解決方案,賦能內容從匯聚、管理、生產到發佈的全鏈路。

2021年中國智能媒體未來趨勢研判

看點1:2021年智媒技術、業務、生態都有望迎來新突破

技術方面,AI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GPT-3、Switch Transformer等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以及科學計算、類腦計算、腦機接口、量子計算等交叉領域的新突破將為智媒創新應用拓展新空間。業務方面,智媒將持續發力,在服務重大宣傳活動、賦能媒體深融創新、助力社會治理、推動媒體業破圈融合、拓展商業模式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智媒+政務服務商務”將成為創新主旋律與主力方向。生態方面,智能媒體產學研協同創新將持續深化,為智媒發展提供沃土。

技術展望:AI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關鍵技術有望取得新突破

2021年,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有望獲得新突破,為智媒應用創新提供新動能。具體來看,AI基礎設施中,雲計算、邊緣計算、AI芯片發展迅猛,數據的採集、運算能力將取得進一步突破。AI關鍵技術中,自然語言、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領域關注度較高, 尤其是GPT-3、Switch Transformer等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獲得突破,將深刻影響媒體產業的內容生產、內容推薦、內容審核等方面。AI交叉領域中,科學計算、類腦計算、腦機接口、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目前相關媒體應用尚待開發,為智媒新應用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業務展望:“智媒+政務服務商務”將成為創新主旋律

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對傳統新聞理念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也在變革與重塑着新聞業態。展望2021,智媒業務層面的創新賦能將主要體現在服務重大宣傳、助力疫情防控、重點應用創新、推動行業融合、商業模式拓展五個方面。

2021年,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呈現哪些新態勢?

生態展望:媒體生態格局重塑,產學研協作加強

智媒時代下,多元主體多面向競合將持續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將不斷深化,合力形塑媒體生態的未來格局。一是新興主流媒體與商業平台作為推動我國智媒發展的關鍵力量,將會在自我革新、相互合作與競爭之中助推智媒生態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轉變;二是智媒倫理與傳播規制問題進入大眾視野,學術界開展了一系列前瞻性探討,媒體平台相關實踐將進一步落地;三是智媒人才短缺,亟待產學研通力合作,進一步完善智媒人才培養體系。

看點2:中國智媒者説

未來全媒體的“四化”:內容海量化、流程雲化、終端物聯化、傳播模式智能化

2021年,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呈現哪些新態勢?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

未來5年,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將會成為信息技術發展的引擎,這些技術應用到全媒體領域,將會形成“四化”的特點:一是全媒體內容“海量化”,5G帶來的移動寬帶能力提升會促使媒體信息採集能力、傳輸能力、信息存儲能力、信息處理能力都大幅提高,在全媒體傳播體系中,傳播者、信息內容、受眾、終端表現都會有更大的數據傳輸,更加豐富的內容信息形態;二是全媒體流程雲化,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中,數據儲存、運算和處理的雲化成為媒體發展的趨勢;三是全媒體終端物聯化,當終端連入網絡,在雲計算和5G信息通道的保障下,每種終端都會成為一個媒介,全媒體終端形態將完全開放;四是全媒體傳播模式智能化,全媒體智能模式下,人工智能深度參與內容創作,將從簡單的數據處理到提供創作靈感的智能型參與。

——趙子忠,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教授

【人腦價值與智能效率平衡才能發揮智媒最大價值

2021年,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呈現哪些新態勢?

微博COO、新浪移動CEO、新浪AI媒體研究院院長王巍

人腦價值與智能效率平衡才能發揮智媒最大價值。智能媒體無時無刻不在創新與進步,它讓我們擁有了更多感知世界的方式。當人工智能發展進入到更高、更復雜的階段,我們又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智能化升級,意味着媒體運營效率的提升,以及對人腦的解放。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人是有情感、會思考的,人腦始終是新聞價值的判斷者,所以我們必須在發展智媒的同時,平衡好人腦價值與智能效率的關係,只有協同發展,才能使人工智能賦予媒體更大的價值。

——王巍,微博COO、新浪移動CEO、新浪AI媒體研究院院長

【警惕“有點無面、敍事霸權”等智媒風險

在媒體智能化過程中,許多社會化媒體呈現出有點無面的報道特徵,這對社會熱點問題研判帶來了一定誤導,缺乏科學合理的事實依據,僅憑寥寥數人的觀點、網民評論形成新聞報道,給平台、數據媒體的傳播、政府部門的監管帶來了風險和挑戰。今後可通過發展社會化指標來真正對社會起到監測作用,帶有情感型的、帶有各種社會力量價值觀導向型的媒體報道形式可作為補充手段。同時還需要警惕具有話語權、影響力的意見領袖等帶來的敍事霸權,平台媒體在支持內容自由生產的同時,還需要承擔部分內容把關、審核的責任。未來隨着5G時代的到來,算力、內容生產能力的逐步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內容原創的技術判定與保護等也應該相應提升,對於算法機器生產的內容帶來的影響同樣需要給予高度關注。

——金兼斌,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專業媒體智能化轉型集中在智能生產、智能審核與智能交互三個維度

人工智能技術對信息傳播業格局變化帶來的影響有利有弊,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重構媒體格局,二是重塑核心資源,三是變遷傳播權力,四是移動碎片傳播。以上變化導致的結果中,最明顯的趨勢就是互聯網平台媒體將迅速崛起,平台媒體擁有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基於海量用户、技術創新、社會化內容生產、數據和智能技術來分發內容、精準廣告和商業價值變現,平台經濟將在全世界興起,視覺傳播和智能傳播將成為傳媒發展的主流趨勢。

——張志安,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教授、中國新聞史學會應用傳播學會會長

【綜合運用法律規制、倫理規範和技術手段,才有可能保障人工智能為新聞業所善用】

人工智能在帶來新的新聞革命的同時,也給既有的倫理和法律法規帶來全新挑戰。倫理是個哲學問題,其難點在於如何將既有的倫理準則轉化成人工智能可以識別的語言。於媒體智能化實踐而言,我們迫切需要構建一套新的可以被廣泛接受的倫理框架,來指導人工智能系統進行推理和決策。新聞法律法規同樣面臨重構問題。特別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算法新聞,於使用者和監管者而言都是不透明的,且充滿着不確定性。我們需要探索數據保護、算法透明化、平台監管、機器人立法等領域的新路徑,確保新聞傳播活動在人工智能時代依然在法律範疇內進行。再者,不少研究者強調,在研發人工智能系統時,要通過技術設計保障該系統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可責性,通過技術手段來克服算法黑箱所帶來的弊端。遵循同樣的技術邏輯,我們需要考慮將重要的新聞倫理和法律準則嵌套到人工智能系統中,我們稱之為社會規範的技術執行。只有藉助傳播學、法學、倫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知識和方法,將法律規制、倫理規範和技術手段如此綜合應用起來,我們才有可能保障人工智能為新聞業所善用,在符合倫理規範和法律準則的軌道上自動前行。

——邵國松,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本文編輯:劉穎

投稿、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 閲 讀 推 薦 -

平台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強制“二選一”誰來管?《辦法》來了

暗訪調查連串兒視頻直播:新京報“3·15特別發佈”開啓了新玩法

2021年,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呈現哪些新態勢?

來新京報電商平台“小鯨鋪子”買買買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482 字。

轉載請註明: 2021年,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呈現哪些新態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