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2020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半,但這半年,過得實在太——“魔幻”:

  6月29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全球疫情第一波根本還沒過去,新冠病毒仍在以每天感染十幾萬人的速度蔓延,全球每18秒就有一人因此喪命。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話音未落,6月30日又有“噩耗”傳來:中國研究人員發現了新型豬流感,“高度適應感染人類的所有基本特徵”,可能引發新一場大流行病。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2日,中央氣象台已經連續31天發佈了全國暴雨藍色預警,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

  中國之外,墨西哥、美國、新西蘭、日本,在今年6月幾乎同時爆發地震;而年初,非洲25年一遇的蝗災,現在又侵入了印度、南美;北極圈氣温突破極值,美國氣象部門預計,2020年將會是有記錄以來地球上最熱的一年……

  看上去,人類世界處處硝煙四起、危機重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氣象學家威爾·斯特芬在研究中指出15個已知的全球氣候臨界點,已經有9個激活了,長此以往,“人類文明的崩潰將會是最可能的結果”。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澳大利亞著名氣候學家威爾·斯特芬説的9個已激活的氣候臨界點:1.北極海冰面積減少;2.格林蘭冰蓋消融加速;3.南極西部冰蓋消融加速;4.南極東部冰蓋消融加速;5.凍土層開始融化;6.亞馬孫雨林面臨經常性乾旱;7.高緯度森林開始消失;8.珊瑚礁大規模死亡;9.大西洋環流減弱。

  所以……情況真的已經這麼糟糕了嗎?

  1、那些年潑下的大雨

  其實,要想看清全球的自然危機的全貌,眼下就有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我國南方的暴雨。

  圖片來源:微博@中國天氣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從6月2日開始,我國南方各省都經歷了一輪強降雨過程,以湖北為例,6月就出現了5次強降雨,其中不少地方打破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的單日降水量極值。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不少網友表示,這哪裏是下雨,明明是天上有人在倒水: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風景如畫的廣西陽朔,更是直接被泡在了水裏: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貴州銅仁沿河縣,由於大暴雨,洶湧的洪水則直接穿過街道,從堤壩湧入烏江,形成了一條近千米寬的大瀑布奇觀。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根據《人民日報》6月12日的報道,入汛以來的洪澇災害已造成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22省(區、市)580萬人次受災。

  看到這裏,背後的原因不説,你也肯定已經猜到了:全球氣候變暖。

  不過你的心裏也許正在嘀咕:這不是什麼新的知識點啊,還用你科普?!氣温上升了,海洋裏的水分蒸發量就大了,南方本身降雨就多,近水樓台先得月,肯定降雨量就大啊!

  表面上看起來,這確實和近期的一些數據完美地邏輯自洽了,比如,重慶、湖北、安徽、江蘇等地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平均明顯偏多。但實際上,這個論證過程是完全錯誤的。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事實上,全球氣候變暖對我國的影響,還真不是會讓整體降水量增多,根據多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恰恰相反。

  2020年7月1日,雲南昆明,當地迎來持續降雨天氣。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中國科學院的左洪超教授發表於2004年的一篇論文就分析統計了我國近50年氣温及降水量的變化趨勢,他發現:新疆、東北、華東等地區降水明顯增多,而西北中部、華中-華北降水有明顯減少的趨勢。

  無獨有偶,武漢區域氣候中心的數據也顯示,2005年-2012年,武漢連續6年的降水較常年偏少。根據《中國水利年鑑》的統計數據,2018年,湖北的年降雨量較2017年減少了18.1%,較常年值減少了9.1%,也符合以上判斷。

  根據2019年武漢天氣的歷史數據,9月的30天時間裏,僅有一天是小雨。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我國降雨的另外一個方式是,改變了相關的大氣環流特徵,或者説是造成了ENSO事件,使得6-8月份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向西移動,這樣就會使得我國夏季降雨偏多、偏猛。

  例如2015年,關穎慧博士的論文中就指出,從1960-2012年的53年間,長江流域的總降水量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但是降雨強度、極端降雨量、極端強降雨量、最大一天降雨量、連續五天最大降雨量均表現出顯著增加趨勢。

  陳金明2014年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並且進一步發現,1960-2009年的近50年時間裏,長江流域極端降水過程事件有變集中和提早的趨勢。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例如,環球網就報道過,2016年僅6月30日至7月6日的一週之內,武漢就降下了全年44%的雨量。而深圳市氣象台早在今年1月份就預計2020年雨量總體略偏少,但仍然會有極端強降水、極端暴雨天氣。

  另一個重要信息是,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NCAR)統計了過去100年裏北半球的氣象數據發現,自1920年以來,隨着温室氣體的大量排放使得地球温度急劇上升,北美中部、中國幾乎全境的降水量都大幅下跌,乾旱頻頻。

  所以,全球氣候變化,讓人覺得降雨增多了,只不過是一種錯覺。

  2、繼2019年之後,2020再次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

  除了暴雨,我們另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現在的天是一年比一年熱。

  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南半球還處於夏季的時候,科學家早在2月就在南極西摩島上測得20.75℃的新高温紀錄,這是100多年來南極温度有記錄後首次超過20℃。新西蘭東部海域平均温度提升了5.5℃,造成了超過50萬隻貝類生物的死亡。

  而這絕不會只是一次孤例事件。果不其然,輪到北半球的夏季(當地時間6月20日),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出現了38℃高温,一根雪糕放在陽台上沒多久便融化。

  維爾霍揚斯克當日的氣温監測圖。

  這個數字,比往年的平均温度高出了近20℃,打破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温紀錄,而在不少氣候學家的預測模型中,這一數值本應該在80年後才會達到。

  西伯利亞作為世界著名的寒流原產地,現在居然融化成了塞上江南。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經濟學家預計,按照今年夏天的趨勢熱個幾年,説不定西伯利亞這片不毛之地將來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糧區了。

  理想總是豐滿的,現實卻是,住在那裏的人也許熬不到麥浪滾滾的將來,就被各種次生災害折騰得夠嗆。

  5月,因為永凍層的軟化導致支撐儲油罐的支架下沉,儲油罐坍塌,最終導致了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一起嚴重的柴油泄漏事故。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兩萬噸柴油傾瀉而出,染紅了一整條河,污染了5萬平方米的土地,直奔北冰洋,成為了一場生態環境的災難。

  氣得普京總統在直播會議裏直接質問當地行政長官:“怎麼事情發生兩天了你才知道……你沒病吧?”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熱得不行的不止有西伯利亞,6月中,美國阿拉斯加冰川轟然倒塌,五層樓高的冰川落入水中,激起了巨大的水花。

  遊客無知地歡呼着,慶祝着自己不虛此行,見證到了壯觀的景象。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格陵蘭島冰蓋的融化速度已經比20世紀90年代快了七倍,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也曾警告道:海平面的上升快於此前預測,海拔低的島嶼和沿海城市面臨洪澇風險。

  但兩極地區的冰川融化所帶來的真正恐怖,遠不在此。真正恐怖的是:冰川凍土會釋放出的大量甲烷進入大氣層,氣候變暖導致甲烷濃度升高,而甲烷的温室效應又會進一步驅動氣候變暖。

  一旦甲烷在大氣中的含量突破了臨界點,人類就將徹底失去控制氣候變暖的主動權。

  1980-2020年的全球大氣甲烷含量成上升趨勢。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而這一進程,貌似正在開啓。去年,阿信還大驚小怪地在——

  今年,世界氣象組織就説,不要慌,2020年才是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夏天。

  如果人類不採取措施控制氣候變暖的趨勢,可以想見,今後的每一年都會是“史上最熱一年”。你以為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到這裏就完了?那就太天真了。

  早在2014年的新聞報道中,就有專家預測,隨着全球變暖的趨勢,未來蝗災發生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2020年的印度蝗災。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話猶在耳,2020年初,一場蝗災自東非浩浩蕩蕩席捲印度和巴基斯坦,當時弄得人心惶惶。

  本以為就此消停,不成想,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報告説,6月底和7月可能還將有第二輪蝗災,並且規模大約是第一輪蝗災的20倍。

  目前蝗災發生的範圍不僅涵蓋了之前的東非、印度、巴基斯坦、中亞等國家和地區,而且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也有發生。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6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的《糧食展望》報告指出,由於疫情帶來的市場紊亂以及氣候變化下旱災、蝗災影響的持續,全球正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3、留給人類的時間還有多少?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氣象學家威爾·斯特芬。

  澳大利亞著名氣候學家威爾·斯特芬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6月5日,在就2020年的這一系列災難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表示,氣候變化似乎已經是一種不可逆的趨勢,他用泰坦尼克號來類比人類的命運:

  “如果泰坦尼克號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麻煩,它需要大約5公里來減速和掌舵,但當它距離冰山只有3公里時,註定要沉沒。”

  思想家與經濟學家傑米裏·裏夫金在《零碳社會》一書中也提到,過去十年間,災難性氣候事件和極端降水事件越來越多,地球上的生物羣落已經跟不上目前地球水循環的失控速度,時刻處於崩潰之中。

  而此時的地球,卻迎來了一個人類大爆發的時代,現今人類的數量已經超過了曾在地球上生存過的任何大型動物的生物量100倍。

  愛德華·O·威爾遜,被譽為“生物多樣性之父”。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傑出的生物學家愛德華·O·威爾遜説:“人類活動導致物種滅絕的速度不斷加快,到21世紀末足以使一半以上的物種滅絕。”而這些行為最終也將我們推向了危險的邊緣。

  大衞·奎曼在《致命接觸》中就提到:

  人們用碳排放改變地球氣候,這可能反過來改變致命傳染病毒生存的維度範圍;人們不斷蓄養家畜進行大規模生產,不斷擠佔野生物種的生存空間使得這些動物更容易感染病原體,併為病原體進化出新的形式提供充足的機會。

  進入21世紀以來,造成全球大流行的傳染病中,大部分都是人畜共患疾病:SARS、禽流感、豬流感……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根據最新的衞星監測顯示,今年亞馬孫雨林的人為縱火更甚去年,原因就是為了開墾出更多的草場蓄養牲畜,亞馬孫雨林已經逼近再也無法再生的臨界點。圖片來源:NASA(更多相關閲讀,請參閲2019年,阿信寫下的《燃燒20多天:亞馬孫早在火災之前,就已經死去了》一文。)

  2020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所發佈《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也強調:

  就長期風險而言,減緩與適應氣候變化行動的失敗已經成為影響深遠的首位風險,其他風險如極端天氣事件、生物多樣性減損、新型病毒、水資源危機、糧食危機也同氣候變化密切相關。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結論是,要避免環境危機,我們就必須保證在2030年時温室氣體的排放較2010年的水平下降45%。

  傑米裏·裏夫金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今後二三十年將是氣候行動的關鍵時期,如果升温超過1.5℃的臨界值,反饋循環將失效,進而引發一連串的災難事件,嚴重破壞地球生態系統,包括我們自己。

  人類依靠石炭紀的化石燃料沉積物生活了兩個多世紀,這給我們一種錯覺:未來無限且毫無限制,一切皆有可能,而且不用付出什麼代價。但事實是,地球上不管發生什麼,總會有一份賬單。

  正如傑米裏·裏夫金在《零碳社會》中説的:人類文明並不會崩潰,崩潰的是我們曾經建立起來的化石燃料工業文明。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82 字。

轉載請註明: 全國暴雨連下30多天,北極圈高温38℃,印度南美蝗災,背後都是同一個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