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煙台市民王愛青被親戚拉進了多個微信羣,通過羣內鏈接購買商品可以返利,但最近微信羣管理員開始鼓勵大家發展下線。王愛青認為,原本用來購物的微信羣開始變了味兒。
近年來,通過微信、QQ羣以及相關APP等社交軟件購買商品在一些消費者中流行,被稱為社交電商模式。但“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
王愛青最近被微信羣管理員頻繁通知:“如果進一步發展下線,不僅有金錢獎勵,別人購買產品時上線也能得到返利。”
據瞭解,近兩年,在QQ羣、微信羣等社交平台上,有的羣組通過分享商品引導成員購買,並伴有誘人的返利和發展下線的獎勵,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記者在社交軟件中輸入“社交電商”“返利”等關鍵詞,搜出上百個羣組。
記者進入一個名為“電商內購返利互助羣”的QQ羣,羣內上百個成員幾乎無人購買商品,羣主主要是鼓勵成員發展下線,讓下線通過商品鏈接購買商品,以此獲得獎勵。鏈接商品大多為面膜、衞生紙、零食等,價格在10元到50元不等。
有的用户告訴記者,除建社交羣組外,還有一些專門用來發展下線的社交電商APP,以誇張的宣傳拉攏用户。
記者下載多款APP進行測試,發現大多數APP需要提供邀請人手機號或邀請碼才可註冊,註冊成功後會彈出宣傳頁面,宣稱每天分享鏈接保底能賺三四十元、邀請好友每次得10元等。不過,當記者嘗試邀請了一位好友後卻發現,僅獲得平台的“金幣”,而宣稱的現金則需要發展下線並讓下線購買商品後才能得到。
在一些消費投訴平台上,不少消費者投訴一些社交電商APP存在虛假宣傳、鼓勵拉人頭等行為。
有消費者投訴一款名為“拼購APP”的應用,稱其慫恿會員發展下一級代理,不斷拉人頭進去充值,充值數目越大佣金越高,認為
記者在多款社交電商APP中看到,
例如,該平台中一篇“教學文章”中提到,加入成為團長並發展下線,每月可獲得佣金,下線再去發展更多下線,收入提升更明顯,
一款APP的客服人員告訴記者,
一些地方消協提醒,社交電商APP的套路,最開始是銷售商品實物或服務,通過發展下線產生的銷售業績作為上線計酬或返利依據。但隨着下線越來越多,所謂的收益更多是以拉人頭或收取入門費為依據。因此一些人專門以此牟利,
記者聯繫到一款名為“造夢機器人”的程序開發商。對方表示,所開發的程序可以與多個電商平台和社交網絡接口進行對接,實現自動上下線佣金綁定,還可自定義佣金比例。在對方給記者展示的收益截圖中,
記者發現,針對一些社交電商平台拉人頭、收入門費等行為,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以涉嫌傳銷進行查處。
山東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的相關案件中,涉案企業利用互聯網平台和社交網絡發展會員或代理,最終形成多個層級,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社交電商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中指出,預計2020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規模為9.6萬億元,其中社交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3萬億元,佔網絡零售交易規模的三分之一。
專家建議,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侯國躍表示,監管部門在規範社交電商發展模式的同時,還需藉助行業組織的力量,引導平台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促進平台的可持續發展。
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尹強民説,消費者要加強防範意識,不要輕信平台宣傳的高額收益承諾,對拉人頭、收益與下線掛鈎等情況,更要提高警惕,防止落入傳銷陷阱。
來源:新華社
審核:王韶雲
校對:施嬌嬌
編輯:許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