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碳達峯碳中和企業家論壇在南昌舉辦。 李韻涵 攝
中新網南昌12月11日電 (記者 李韻涵)11日,作為第二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周重要子活動之一,碳達峯碳中和企業家論壇在南昌召開,聚焦“打造綠色鄱湖,助推零碳長江”。
“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充滿了靈動的生命,也具有很強的碳匯能力,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庫之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指出,中國是濕地大國,保護好濕地不僅有利於我國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同時也是對實現碳達峯、碳中和作出的重大貢獻。
“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一半的江豚生活在此,全球95%的白鶴都會到這裏越冬。”江西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邱水文稱,近年來江西省林業局着力鞏固林業碳匯存量,不斷提升林業碳匯增量,持續推進林業碳匯價值實現等措施,積極探索基於自然的鄱陽湖流域經濟社會綠色轉型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在論壇上提到,長江是母親河,中華文明之源,是全國的重要生態屏障。但是長江流域經濟帶能源消費高、CO2排放量大,以2019年為例,分別佔全國35.95%、36.99%。他認為,長江流域要藉助諸如以氫能、地熱、鈾和鋰零碳資源等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進生態長江建設。
論壇活動中,由湖北省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CCF)發起成立的“長江大保護議題聯盟”、“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綠皮書”和“零碳長江千企行動網絡”正式啓動,成為雙碳背景下長江大保護的重要內容和成果之一。
論壇上啓動的“長江生態保護與修復綠皮書”是由CCF、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阿拉善SEE基金會及東海等項目中心組織編寫,旨在進一步推動和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為落實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政策諮鑑,激發和推動不同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長江保護和修復。該書也成為減排與適應性工作領域的探索內容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