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答好“成渝”“雙碳”發展命題?這場科技年會上院士專家來支招

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雙碳”目標下,該從哪些方面着力?成渝兩地之間又可以怎樣合作?9月17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成都市科學技術局、成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承辦的2021年(第二十二屆)成都市科學技術年會上,兩位國家級“智囊團”裏的專家慷慨解“囊”,為未來發展支招。

如何答好“成渝”“雙碳”發展命題?這場科技年會上院士專家來支招

“近年來我國空氣質量顯著改善,但重污染天氣仍時有發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從空氣質量改善的角度進行分析,指出大氣污染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治理以PM2.5和O3為主的大氣複合污染是“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務,近期應着力減少VOCs排放,並逐步確立多種大氣污染物協同控制的長期策略,全面改善我國空氣質量,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

如何答好“成渝”“雙碳”發展命題?這場科技年會上院士專家來支招

張遠航表示,最近幾年成都環境空氣質量實現快速改善,成都也充分發揮了“一干多支”的主幹作用,通過建立輪值主席制度、開展空氣質量聯合會商,持續完善聯防聯控機制,聯合應對重污染天氣過程,推進了成都平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落到實處。

如何實現碳中和,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薛勇提到了技術手段的重要性。他表示,當前,我國利用碳中和衞星對二氧化碳的監測、評估、數據提取技術和發達國家一致。要想實現碳中和,需要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體系,遙感衞星升空後,需要與地面設施相配合,建設相關理論算法體系,來提取、驗證“碳衞星”收集到的數據。

如何答好“成渝”“雙碳”發展命題?這場科技年會上院士專家來支招

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才。薛勇認為,既然要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監測體系,那就應該培養相關學科的專業人才。其中,就應當鼓勵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聯合設立碳中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項目,推動碳中和與人工智能、互聯網、高端製造等交叉學科的建設。

如何答好“成渝”“雙碳”發展命題?這場科技年會上院士專家來支招

此外,在“成渝”合作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方面,薛勇認為,成渝地區有豐富的科研院所資源。同時,成渝地區高端製造業發達,可以在人工智能和泛在大數據支持的先進高端製造實現全產業鏈及跨產業低碳技術集成耦合、低碳工業流程再造、重點領域效率提升等減排關鍵技術開發。“在上述支撐下,成渝地區可以‘雙碳’為目標創辦多學科交叉的集成平台,強強聯合,聯手攻關。”

為更好地集聚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人才,在當天年會開幕式上,2020年成都市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獲授牌的同時,四川新綠色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成都北方石油勘探開發技術有限公司、中鐵工程服務有限公司等20家單位也被命名為2020年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

據悉,本屆年會以“‘科創中國’成渝同行 ‘雙碳’時代綠色發展”主題,聚焦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將歷時2個月,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全市範圍內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南行暨碳中和成都大會”等重點學術交流活動46場,“百年再出發,邁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科普宣傳教育活動126場,各類活動達到172場(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7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答好“成渝”“雙碳”發展命題?這場科技年會上院士專家來支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