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讀心術”實現突破,人類用意念控制機器還會遠嗎? 00:00 / 05:40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被形容為大膽激進的特斯拉汽車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最近又展示了他旗下腦機接口公司的最新進展。
一枚硬幣大小、可植入顱內的無線腦機接口設備,一台能操作植入手術的機器人,以及一頭顱內已植入該腦機接口設備的小豬,是在線直播的三個“主角”。在現場,植入的腦機接口設備讀取出小豬大腦內的神經活動實時信號,而顯示在屏幕上的這些神經信號數據看起來可以和這頭小豬的某些動作或反應一一對應。
炫酷的科技感,掌控大腦的科幻色彩,足夠使這項技術激發人們的熱情。“這項腦機接口的最終潛力幾乎是無限的,例如可以用心靈感應召喚一輛自動駕駛中的特斯拉”“直接通過芯片聽音樂”……隨着馬斯克的暢想節奏,在人們眼中,這樣的腦機接口科技,不僅僅可以幫助解決失明、失憶、癱瘓、癲癇等許多與神經系統相關的問題,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或許就能實現用意念控制電腦和智能手機,乃至有朝一日,存儲、上傳和下載人的記憶的設想也會成為現實。
對此,科學家們顯然更謹慎一些。有專家認為,腦機接口技術的瓶頸在於對神經元活動的準確快速的編碼和解碼。換句話説,不搞清楚大腦的“語言”,也就不可能實現人腦和機器之間的通信。 就馬斯克這項腦機接口技術而言,還只處在植入手術和數據採集階段,對大腦神經元的認知並沒有太多涉及,離所謂的意識解讀、記憶儲存相距遙遠。但這個腦機接口技術也給科研人員研究大腦提供了一個新工具,更好地輔助探究大腦脈衝所產生的意義,未來,科學研究的進步又會反饋這項技術。
就腦機接口技術而言,確實不算是最新鮮的領域。人工耳蝸的應用早已成熟。在所謂意念控制上,國內有大學幾年前也成功實現過“猴子意念控制機械”,也有航天員在近地太空開展過這種具有科幻色彩的腦機交互實驗。硬件的植入離不開對應大腦信號的具體闡釋,由於科學上對人腦的認知還很有限,腦機接口技術的實質進展並沒有那麼迅速。一些成果往往是以“黑盒子”的方式對大腦神經活動進行讀碼、解碼,例如在“猴子意念控制機械”實驗中,科學家用了約200個神經元,就實驗對象的運動做出簡單解碼,而手的運動區少説也有幾萬到幾十萬個神經元,由此也可見破解大腦奧秘的難度。 時下,在全球範圍內,大腦科學研究計劃往往是各國科研的重中之重。
腦機接口技術再次引發關注,或許再次驗證了馬斯克的創新邏輯和工程師“情結”。幾年前的一次採訪中,馬斯克告訴筆者,他認為有必要冒着風險去創造新事物,很多偉大的創新都來自創業公司。而且他個人很喜歡“工程師”這個稱呼,並把70%—80%的時間都花在和工程師們一起討論研究最先進的技術。馬斯克展示的腦機接口技術中,設備與大腦多達1024路的連接、設備無線傳輸和感應充電等新技術的集成應用,凸顯出“工程師思維”。聯想到不久前馬斯克旗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完成的載人飛船太空往返,飛船的操作界面首次用上了生活中常見的觸摸屏,儘管技術未必往前推進一步,但在應用上敢於突破常規,這樣的一步也很了不起。
回顧新技術的誕生和科學探索的進步,科學幻想似乎在某種程度上給科學指明瞭方向。望遠鏡是“千里眼”,手機可以看做是“順風耳”,“騰雲駕霧”被飛機乃至火箭和飛船實現了。科幻小説中的“機器人三大定律”,不少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專家也都認同。仔細想來, 科幻和科學的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是都體現了人類不斷突破自我的本能追求,這也可以解釋腦機接口技術為何能引起大眾如此濃厚的興趣。
當然,科幻和科學最大的不同,在於一個是想象,一個是實踐。想象是瞬時的、美妙的,實踐很可能是漫長的、枯燥的。當然,馬斯克對腦機接口技術的前景或許不能稱之為科學幻想,而是大膽設想。但科學探索需要好奇心驅動,想象力對科技發展也不可或缺。就像摘到伸手夠不着的蘋果,需要跳一跳,要贏取未來,或許也要在創新的過程中有幾分大膽的想象,多幾分跨越的激情。
這正是:想象驅動探索,實踐創造未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人民日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