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網紅餐廳的診斷師,月銷數千單背後,有人手捏大數據在下藥…

6月初,在餓了麼外賣平台的上海大本營,一場針對某浙滬融合菜品牌的診斷會正在進行。

該品牌在滬有5家門店,顏值高,菜精緻,疫情前顧客排隊等位動輒就是1小時。疫情發生後,該餐廳在餓了麼平台上堅持營業,單店月售達3000單以上,不僅迅速回血,還超過去年同期,屬於“出道即巔峯”。近期,該品牌單店線上月售回落至千單左右,儘管仍處高位,但與前期高峯相比難免失落。

張淑琦(右一)與團隊們一起為網紅餐廳把脈。

診斷會的召集人名叫張淑琦。她和她的同事們,能看到包括該品牌在內的滬上大量知名餐廳的外賣表現,包括顧客年齡與性別比例、新老顧客佔比、顧客對滿減贈等各類優惠的敏感度,甚至餐廳所在區域人羣是更偏好肉類、菜類還是奶製品等,都有精準數據畫像。

而張淑琦所要做的,就是規劃好這些餐廳的數字化運營方案,且負責到底——她必須時時跟進,根據動態經營數據來判斷餐廳是否“抱恙”,並及時給出“藥方”。目前,她所服務的高端餐飲品牌客户已超過30家。

高端餐廳疫情中被迫上線外賣平台。

事實上,身為餐廳外賣的把脈人,張淑琦入行僅半年,眼光卻已頗老辣。她所代表的,是上海“在線新經濟”迅速成長並孕育出的新職業——數字化規劃師。

她1992年生,東北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後,她在瀋陽建築大學管理系當了兩年老師。去年底,她獨自闖蕩上海,入職本地生活服務平台餓了麼。平台所服務的商户劃分了正餐、下午茶、快餐等多個板塊,張淑琦記得,初來乍到時,她所在的正餐組,外賣客單價多四五十元。

但她完全沒料到,入職1個月後,一場疫情逼着大量高端餐飲品牌上線求生,商户檔次猛地上了好幾個台階,“意式、法式大餐及日料店等洶湧而來,還包括不少米其林餐廳、網紅火鍋等。要知道這些餐廳。過去線下人均消費多在500至1000元,環境雅緻,食材講究,極重品質與體驗,此前完全沒有外賣經驗……”

張淑琦所遇首批客户,包括泰式火鍋“就是泰”。數年前,“就是泰”憑冬陰功 椰奶招牌鴛鴦鍋底在滬迅速躥紅,疫情前,在用餐高峯時,其門店排隊往往超過200人,線下都已忙翻,哪有精力再做外賣?

疫情前網紅餐廳的排隊盛景。

然而疫情發生後,“就是泰”在滬9家門店於1月26日起休市,到2月10日,其微信公號又宣佈延遲營業,再到2月底,餐廳終是堅持不住,作出上線決定。

然而,把門店搬上網,遠非想象中那般容易。菜品要重新設計,菜單須重新調整。張淑琦告訴記者,當時最糾結的問題是,過去堂食時,顧客都是生料自煮自涮,但火鍋外賣,究竟該賣生料,還是開盒即食?反覆斟酌下,餐廳掌門人聽從數字化規劃師建議,決定雙線上線,由顧客自選“在家自煮”還是“門店代煮”。與此同時,餐廳雙渠道發聲,即3月9日上線外賣平台當日,“就是泰”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官宣,餓了麼平台則同步開啓規模2萬人的線上社羣推廣,形成吆喝共振。

這樣的打法果然有關注度,然而外賣首日,餐廳後廚仍亂作一團——面對陌生的外賣訂單,大廚們一時手足無措,不知從何入手、有效分餐,外賣騎手們也遲遲等不到出餐,線上營業1小時後,餐廳被迫關閉。此後,張淑琦第一時間跟進,與品牌方商量,最終共同決定,“就是泰”先單店試運營,成熟後再複製,同時縮小配送半徑,放棄3公里以上的蜂鳥快送,先確保3公里範圍內專送。

此後一週,單店試運營逐漸順暢,日訂單蹭蹭上躥,餐廳得以在線上奪回線下所失去的,且後台數據顯示,“門店代煮”創新業務佔比高達90%以上。

經此一役,“就是泰”對外賣平台的態度,從此前的將信將疑到放心託付。上線僅半月,餐廳董事長直接聯繫張淑琦,明確3月底前再上線兩家;到4月末,上海9家門店全部上線。

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張淑琦獲得感爆棚,然而挑戰與壓力也接踵而至。

她告訴記者,許多高端餐飲品牌,在此次疫情中將上線外賣平台視作“最後一根稻草”,他們的目標明確而急迫,要曝光度,要流量支持,要高轉化率,花式需求撲面而來。此時,數字化規劃師往往變身資源協調和整合大師,除了為商户量身定製各種滿減補貼、流量加持、社羣推廣方案外,還要創新支持手段。

比如,在“517吃貨節”等外賣平台所策劃的各種造節活動中,盡力拉品牌進場;又如,幫品牌打通線上線下會員體系,即餐廳老客户在餓了麼點單,同樣能攢會員積分,而新客又能通過線上點單註冊成為餐廳新會員;再如,在疫情期間,策劃為醫院送餐等公益活動,為有社會責任感的餐廳造勢等。

而今熬過疫情,餐廳堂食早已恢復,但線下“單腿走路”模式卻永遠留在了過去,數字化規劃師們又迎來品牌方新一階段的訴求。

對網紅餐廳而言,線下“單腿走路”的模式已永遠留在了過去。

如此次,專門開會討論某浙滬融合菜餐廳線上業績回落問題。近期數據顯示,該餐廳訪客數和顧客復購率都有下降。對此,參與診斷會的小夥伴們一致認為,該餐廳的菜單設計缺陷在疫情期間被掩蓋,餐廳需要重新設計爆款菜品來吸引流量。

“數字化規劃方案並非一勞永逸,如‘就是泰’,目前雖已進入火鍋反季節銷售季,但目前其線上銷量始終保持穩定,與3月相比不相上下。這是因為3月以來,幾乎每個月我們都會為其更新方案,最近它剛剛上新推出肉骨茶鍋底和芒果椰奶凍,通過新品來刺激消費,確保不掉粉。”

張淑琦甚至還建議,借鑑一下某中式簡餐的做法。“其後台數據可見,它精心設計了單人和雙人套餐,其月售的3000多單中,套餐佔了2000多單,每家店都應打造自己的線上運營爆款單品。”

會後,張淑琦需要迅速將“診斷書”製成PPT,與品牌方再作溝通,“有時候我們的職責,就是適時給餐廳的數字化運營下一帖猛藥。”

她告訴記者,今年雖是最難就業季,但僅僅她所在的正餐組,近半年來就已擴招近一倍,“幾乎天天有面試,週週有入職”。關於入職條件,她個人感覺,有互聯網基因,有品牌運營意識的人才都值得一試,還有重要一點,就是要有“阿里味”,即為人做事特別“皮實”,耐摔能扛壓。

在她看來,大數據畫像時代,商户、消費者的各項數據都可被精細、具體分析,這讓數字化規劃師的診斷與決策變得更有依據,“投身這一行,是與商户共同成長的過程,在事事操心的同時卻很有獲得感,咱們後浪們真值得一試。”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3 字。

轉載請註明: 他們是網紅餐廳的診斷師,月銷數千單背後,有人手捏大數據在下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