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嗎?為什麼愛因斯坦的兒子會患上精神病?
我們常説,天才的思維不同於常人,他們常常會擁有超過常人的觀點,以至於有時天才會表現出如瘋子一般的行為。而且,也有一些科學家本身就是天才科學家與瘋子的結合體,比如: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數學家約翰·納什,他也患有幻聽幻覺被確診為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人説:天才到極致就是瘋子,瘋子到極致就是天才。為了證明這句話的準確性,一些人甚至把愛因斯坦和他兩個孩子抬出來,説愛因斯坦那麼聰明,但他的孩子卻是個瘋子。
那麼,事實究竟是怎樣呢?
愛因斯坦的孩子
愛因斯坦一生一共有3個孩子,其中有一個女兒在一歲左右就去世了,因此她的智商是否正常無從考證。
除此之外他還擁有兩個兒子,大兒子Hans Albert Einstein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科學家,也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水利工程學教授,雖然沒有和父親從事同一領域,但他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內也是首屈一指的專家。
小兒子Eduard原本是個醫學生,非常有前途,然而很不幸的是他患有精神分裂,由於精神疾病的困擾,他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內,沒有取得突出的成績。
在我們的意識裏,精神分裂疾病都被統稱為瘋子,這是因為精神分裂在發作時,人的行為是異常的,不受理性思考的控制。
雖然精神分裂症表現的和瘋子很像,但並不是瘋子,他們也有思維正常的時候。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愛因斯坦的小兒子患有精神分裂症呢?
在醫學生上,導致精神分裂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一條非常重要,那就是遺傳,很不幸的是愛因斯坦老婆的家族中,就攜帶着這種致病基因。
2009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文章稱,人體基因組裏,有上百個區域都與精神分裂有關,這些基因片段涉及到許多不同的生理機制。
也就是説,導致人體患病的基因並不只有一個,而是多個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且在研究中科學家還發現,一旦發現身邊人有人患有精神分裂,那麼他所在的家族中一定也有其他患者,或者攜帶者。事實上,愛因斯坦的小兒子患有精神分裂正是因為基因問題。
也就是説,愛因斯坦小兒子患病和愛因斯坦的高智商沒有任何關係,他只是生病了而已。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真的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嗎?在有些人看來是的,因為梵高的表現既像個天才又像個瘋子。
但是,在科學界裏,你幾乎找不出什麼人同時具備這兩種特徵。因為從事科學的人,即使是天才,也必須遵循一定的框架做事。
在科學界,想要讓自己的理論成為真理,需要經受得住這3個條件的檢驗。
可定義
1687年,牛頓出版了自己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本書中不僅提及了著名的牛頓三大定律以及萬有引力,牛頓還在這本書裏給許多物理量做了定義。這些定義需要遵循着可測量,可定量的基本要求。
事實上,在該書最前面,牛頓寫了一個非常長的説明,對書中用到的概念,比如:物質的量、力、運動等給出了明確的定義以及必要的説明。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這本書也被稱為近代物理學的開端。後人想要從事科學研究,必須要對自己研究的對象下一個明確的定義。
可重複性試驗
可重複性試驗是指,按照你給出的實驗步驟,以及實驗條件,其他人也能得出一樣的結果,這才是被科學界認同的實驗。
1906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製備出單質氟的科學家莫瓦桑,但是莫瓦桑在諾貝爾會議上講述了他是如何利用化學技術,人工製作出鑽石的過程。
散會之後,其他商人以及科學家們為了得到人工鑽石,紛紛按照他的實驗標準以及實驗步驟去生產鑽石,然而並沒有一人成功。
後來,莫瓦桑的助手承認了,是自己往製備鑽石的原材料裏添加了鑽石,而莫瓦桑不知道,所以才鼓吹製作出了鑽石。原來莫瓦桑對助手的要求非常嚴苛,該助手已經按照他的要求進行了多次實驗,但都沒有製作出鑽石,最後助手不堪其擾,往原材料中添加了鑽石,才讓莫瓦桑誤以為真的生產出了鑽石。
所以你看,即使是一個已經成名的科學家,只要他的實驗經不起重複性考驗,那麼他的科研成果同樣不會被人認同。
可證偽
可證偽是指理論有可以檢驗真偽的方法,比如:愛因斯坦認為他的相對論要比牛頓的更具有普適性,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實際的觀測,來對比連個理論哪個更準。同時,如果你要提出一個你認為的比相對論更具普適性的理論,也要經歷類似的過程。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在科學領域內,不可能一個人同時是瘋子,又是科學家,因為科學家想要做出理論成功,必須遵循着科學的工作方法。瘋子的天馬行空想法,在科學領域內根本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