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支付的前世今生:野望、機遇和挑戰

編者按:本文來源創業邦專欄張棟偉,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進軍金融,是國內所有科技互聯網企業的夢想標配,除了熟知的騰訊旗下微信支付(財付通)、阿里體系螞蟻旗下的支付寶之外,百度、攜程、字節跳動、美團、滴滴、京東、網易等都至少手握第三方支付牌照,沒有個金融部門都不好意思説自己是“巨頭”。

手機企業裏,華為算是姍姍來遲,近日通過收購訊聯智付100%的股權,成功拿下了第三方支付牌照。

此前,小米已經於 2016 年 1 月 20 日通過併購,持股捷付睿通 65%的股份,雷軍擔任捷付睿通法人代表和董事長,完成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獲取。

華為支付的前世今生:野望、機遇和挑戰

一、孟母三遷的“華為支付”

訊聯智付先後已經有了三個主人。

1、中興付

訊聯智付最早是由中國電信產業中的“巨大中華”之一“中興通訊”成立,並在2015年12月23日推出了“中興付”。

華為支付的前世今生:野望、機遇和挑戰

中興付支持消費者在手機上下載已經電子化的銀行卡、公交卡等生活應用卡,就可以用手機取代錢包,直接進行支付,還可以在ATM機上取款或者為自己或家人公交卡充值。另外,中興付還集成了水電氣繳費、餐飲、團購等多元化服務。

毫無意外的,中興付也搞了一個“中興寶”,可以理財。

2016年6月,互聯網金融大整頓,中興果斷將“訊聯智付”出手,以3.825億人民幣向上海沃芮歐出售訊聯智付90%的股權。之後在2018年1月,中興軟件徹底退出了訊聯智付,自此訊聯智付成為了上海沃芮歐全資子公司。

2、沃芮歐

沃芮歐,名不見經傳的一家上海公司。

但是沃芮歐的親爸爸,是號稱“證券界銀聯”的證通股份。

華為支付的前世今生:野望、機遇和挑戰

證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1月8日,是由國內多家證券機構、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服務機構以市場化方式共同發起成立的金融綜合服務企業,面向以證券業機構為主的各類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提供基於互聯網平台的金融綜合服務解決方案。

從市場層面猜測,證通股份應該是試圖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沃芮歐”,使用“訊聯智付”持有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打通客户的證券賬户與銀行賬户之間的資金往來,形成閉環。

然而,後來四年間的金融秩序整頓,進一步收緊了“金控集團”的可能性,銀行與證券之間的防火牆愈加堅固,“訊聯智付”的未來已經沒有了想象力。

3、華為支付

2021年3月29日,工商信息顯示,華為全資收購了深圳市訊聯智付網絡有限公司,“訊聯智付”以後成為了“華為支付”。

華為支付的前世今生:野望、機遇和挑戰

二、華為支付的野望

在“華為支付”的消息宣佈以後,海軍集體出動,在我的某平台專欄下面,30分鐘內留言超過了2000條,大有淹死微信和支付寶的架勢。

華為支付能否撼動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地位?

2021年1月20日,張小龍在演講中表示,每天有10.9億用户打開微信。也就是説微信幾乎安裝在所有的中國用户手機裏。

螞蟻集團在2020年招股書中也透露,支付寶用户數超過了10億,同樣是幾乎安裝在所有的中國用户手機裏。

更重要的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商户體系,已經非常成熟和無縫地覆蓋了從商超到路邊攤的場景,就連美團挾流量以令商家大力推動的美團支付都無可奈可。

華為支付的前世今生:野望、機遇和挑戰

尤其當前大政策環境是金融業務和科技業務分離,此時華為為何要進軍支付牌照呢?

1、生態環境必需

五年前,時任華為雲服務部總裁的蘇傑曾明確表示華為“不會申請支付牌照”,認為“一個企業必須有自己的邊界意識”。

如今,隨着政商形勢變化,蘋果的iOS生態圈,和谷歌的Android生態圈,都對華為關閉。而華為自主的鴻蒙OS將建立中國的終端生態圈。

任何一個生態圈,支付交易都是核心功能組件,華為必須建立可信賴、可依賴的支付體系,構成生態閉環。

華為支付的前世今生:野望、機遇和挑戰

2、戰略佈局必須

不管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支付,都是依託在軟件層面上的“應用”。

而支付,屬於生活消費場景,無時無刻都存在,其便利性和安全性都應該有更大更廣闊的發展需求。

在即將到來的“ABCD+5G時代”(詳見我的另外文章),萬物互聯,支付方式絕不應該是還需要專門啓動某個APP,再輸入密碼口令等等模式。

“指紋支付”“刷臉支付”“碰一碰支付”已經小試牛刀,“語音支付”也即將面世,比如1月12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開一項“一種語音支付方法和電子設備”專利。

但這些看似高科技的支付方式一直沒有能得到廣泛應用,就是用户和商户都對基於純粹靠軟件來實現的安全手段表示疑慮,再加上“偽APP”橫行,極大制約了金融和科技的融合。

華為是國內科技界的翹楚,特別是在底層硬件領域可以説是傲視全球。

在中國,如果説某個企業有機會將安全支付技術實現軟件和硬件的完美結合,那一定是華為。

有了支付牌照,華為就有機會引領支付技術上個台階。

3、經營需要使然

在沒有支付牌照之前,華為錢包是通過與其他機構合作展開業務,比如銀聯雲閃付。

從公開信息看,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機構為商家進行交易時,要收取0.3-1%不等的手續費。這筆開支對於華為來説,是可以節省的。

畢竟當前內憂外患,地主家也沒有多少餘糧了。

更重要的是,保密獲取和留存用户交易數據。數據,已經是未來最大的資產和資源。

三、華為支付的機遇和挑戰

早在2016年,華為支付(HuaweiPay)在華為MateS、榮耀V8(全網通)和榮耀8三款手機中上線。

2018年,華為手機上開始預裝不可卸載的“華為錢包”App,並開始通過和其他金融機構合作,為用户提供了Huawei Card信用卡、商家收款產品手機POS機、交通卡等金融產品。

面向未來的產品,才是好產品。

雖然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已經霸佔了國內支付市場的90%份額,絕對的雙寡頭,但是那只是舊時代的輝煌。

新時代會有新需求,產生新場景,曾經的巨人會在不知不覺中腐朽,然後突然倒下。作為先後打翻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的華為,很清楚這一點兒,也必然有這個自信。

近年來,數字人民幣支付加快了試點推進,華為在很早之前便參與了數字人民幣項目,其在2020年10月發佈的Mate 40更是全球首款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的手機。

華為終端擁有底層硬件的安全優勢,和豐富的終端應用場景優勢,並且具有極高的品牌認同和用户忠誠。

華為拿下支付牌照,是華為構建整個消費金融服務生態的開始,必然繼續深入到娛樂、生活消費領域。

華為支付的前世今生:野望、機遇和挑戰

所以,華為支付要做的市場推廣模式,肯定不是用地推人員讓每個用户給手機裏新裝個“華為錢包”,而是會切入到應用場景,讓消費者在花錢過程中自覺自然的選擇華為支付。

比如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每月刷6次,3個月後可換取一個華為優購碼。

展望:

今年年初,央行發佈了《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徵求意見稿)》,其中強化了支付領域反壟斷的監管措施,雙寡頭模式已經受到了遏制影響。

從5年時間看,支付市場的可能格局,應該會是微信支付、支付寶、華為支付和銀聯雲閃付“四家圍坐吃火鍋,滴滴、美團唱着歌”。

你説呢?歡迎留言!

作者:張棟偉(市場營銷專家、資深互聯網人士、大學生就業創業導師)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7 字。

轉載請註明: 華為支付的前世今生:野望、機遇和挑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