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低頻工具產品,如何做好冷啓動?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科技

編輯導讀:作為低頻工具產品,用户粘性低、留存也不高,冷啓動是一個難題。本文作者依據產品冷啓動過程中的具體實踐和思考,對低頻工具產品冷啓動背後的運營策略和具體步驟展開了梳理分析,供大家參考學習。

前幾天有小夥伴説想找我聊聊關於項目冷啓動的事情。

説起來,新項目正式上線已經4個月了,雖然目前我個人覺得我們仍在冷啓動階段,但是也算初步步入正軌了。有一些小經驗可以分享一下。

01 產品背景

這個產品是一款工具型產品,有些工具型產品的特點是DAU不高,留存也不高,好巧不巧,我們要做的剛好又是一款相對低頻的工具型產品,所以我們前期的北極星數據,不是DAU,也不是留存,是功能的使用率,最終目的是收入。

為了保密,我暫時將這款產品取名為「Q產品」。

02 產品定位

「Q產品」是一款工具類產品,主要解決工作黨和學生黨沒有掃描儀、經常需要處理各種格式文件的痛點,幫助他們提升效率。

有了簡單的瞭解後,接下來介紹下我們為冷啓動做的一系列事情。

03 梳理合適的渠道

冷啓動最重要的元素就是用户,所以前期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渠道,在渠道里去尋找一些用户。那麼怎麼梳理渠道呢。

因為我的工作主要是增長相關的,所以我的梳理,主要是從不同角度的增長去執行。主要分為內容增長、付費購買增長、擴大品牌曝光量、產品內活動拉新、用户傳播推薦等。

下面每一個增長方向,我都舉個例子~

1. 內容增長

即靠純內容吸引用户,讓用户來使用你的產品。考慮到目標羣體的匹配度,我選擇在知乎上進行內容的搭建。

知乎上的內容搭建不僅僅只是建立一個官方號然後發發文章,在知乎上的主要目的還是提升內容的曝光量,那麼除了發文,還需要在相關的問題中進行回答。搜索到那個相關問題的,一定有需求,這就等於你已經在接觸一部分的潛在用户。

下圖是我在操作前期,搜索記錄下的一小部分相關問題(其實除了App類的,還有很多和我們產品功能相關的問題):

在上表中,大家而已看到,這些問題的關注者有多少萬了,只要你進行了回答,問題的關注者都能收到知乎的站內信,雖然不保證人人都能看到你回答,但是我自己的操作來看,每天幾千的曝光量還是有的。

對於一個全新的app來説,這幾千的曝光量還是非常重要的。

2. 付費購買增長

非常簡單,就是應用商店花點錢買CPD,可以找代理,也自己操作。我們都是直接找代理操作的,讓代理幫進行賬號的建立,但是實際賬號建立之後,關鍵詞的選擇,賬號後期的維護,大多還是我們自己在操作了。算下來一個激活大概在1-3元左右,大多數時候主要在1塊多。

最開始我們投放CPD的時候,先將關鍵詞進行了一定的選擇,包含基礎詞、產品功能詞、競品詞等等。

對出價也是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摸索,最開始將出價定在了我們可接受的範圍內,比如1.5元。但是發現跑不出量,於是又在這個基礎上慢慢增加。

系統也會根據關鍵詞和出價,給一定的系統匹配詞,這些詞不一定是合適的,所以要定期對這些詞進行去除。oppo渠道需要發郵件申請去掉,華為渠道可以添加否詞進行屏蔽。

總體來講,結合投放消耗、展示、下載、激活、付費等一系類的漏斗數據及激活成本和ROI等數據,在應用商店渠道,我們也僅選擇了幾個作為主要投放渠道。同時我們還發現,投放一段時間後,渠道的自然量也開始慢慢增加了。這應該也得益於關鍵詞的上升。

3. 擴大品牌曝光量

就是借力,借第三方的力,來達到自己曝光的目的。我們的操作是在各平台進行上線,不僅是每一個手機應用市場,還有百度市場,360市場,酷安等應用市場。並且在這些市場上都找到了免費的,曝光方式。

比如在手機應用市場,申請首發、做禮包活動,都能獲得應用市場的資源位置支持。在酷安,則可創建應用集、發帖、參加話題等等,都能獲得曝光。

產品內活動拉新:

增長黑客中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內容,其中有一句話就是“最有可能成功的增長策略不是隻關注用户羣的擴大,也要最大限度地發揮現有用户的價值”。當用户進入你的產品,成為你的用户後,一定要可能的留住用户,在產品層面包括留存、活躍、功能使用率等等,在運營層面,則可發揮出運營的價值,做做活動策略等等。

比如我們就結合了我們的會員系統,做了免費送會員活動,讓用户通過邀請好友來獲得免費享受高級功能的權益。

當然,產品內的分享,一般是基於微信生態環境,而用户的傳播當然是範圍越廣最好。

所以,引導用户在不同平台進行推薦,也是一種運營手段。比如讓用户帶產品名在微博、朋友圈、知乎等各種平台進行安利,截圖發給工作人員可獲得XX獎勵。每一個人發的內容,最少可以讓7個人看到,而引導用户傳播則是用較小的成本在全平台進行持久的鋪路曝光。

附上下載趨勢圖

04 一些經驗1. 關於付費

其實很多產品都將“變現”放在有一定的用户基礎之後,而我們是在第一期MVP版本就已經上線了會員體系,開始尋求變現。並且,在整個變現過程中為提高客單價,不斷的調整價格。導致的結果是各大應用市場的差評,90%以上來自於要付費。

但也有一點好處,好處是更加明確了用户的付費點(我們有研究用户的使用路徑-付費路徑),及心理預期價格。

所以在變現時,一定要考慮到用户是否真的願意為目前這個產品去付費,你的價格是否在同類產品中具備優勢,或者在高價格下,是否有與價格匹配的產品亮點。

2. 關於增長

我們在各個渠道都有做相應的增長策略,研究好每一個渠道的規則,研究好 用户路徑,跟蹤用户漏斗數據,分析數據並進行相應調整,這些聽上去很簡單,實際操作起來也需要花費心思。

比如我們做SEM推廣時,相應的關鍵詞匹配了相應的落地頁和安裝包,每天對數據進行分析覆盤,包括落地頁的形式、點擊率、甚至是用户點擊下載時,頁面彈出來的包體名稱使用中文還是原始包體名稱、已經進入產品後,用户的功能使用情況。

經過不下10次的大大小小調整,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落地頁模板,將點擊率比最開始的落地頁提高了10%以上,同時當用户進入產品後,根據安裝包的不同,給出對應的功能使用提示。

總而言之,多嘗試,花小成本試錯,找到合適的渠道,利用免費的渠道。

本文由 @謝瘦瘦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