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建設新時代營商環境需要“大營商環境觀”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科技

“我們需要立足實際需求,突破現有營商環境思維框架,形成‘大營商環境觀’。此次與《國際金融報》長三角日報聯合推出《長三角高質量營商環境指數報告》,即是初步踐行‘大營商環境’理念的一次嘗試。”華略智庫合夥人、金融研究院院長趙永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隨着中央層面“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建議的出台,各地政府正抓緊謀篇佈局,研究“十四五”時期的重大思路和關鍵舉措,其中,營商環境成為“熱詞”——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成為各地“十四五”發展的重要目標。

“營商環境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受到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的影響。”趙永超介紹稱,“世界銀行於2001年成立營商環境(dobusiness)小組,制定了營商環境指標體系。根據《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世界銀行營商環境體系包括從設立企業到辦理許可、從獲取信貸到税務處理、從要素支持到政府關係等12項指標。2020年,我國營商環境排名全球31名,比去年提升15位。除世界銀行外,國際上權威的營商環境報告還有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世界投資報告》、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等。”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認為,現行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有其合理性,特別是在對接國際標準方面具備很高的參考價值。但與此同時,該標準對中國特殊國情的情況考慮不周全,如在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創新主體和創新體系等方面,我國情況不同於全球大多數國家。”趙永超強調,“因此,現行的世行營商環境指標不足以客觀地反映我國在營商環境方面的歷史性進步。”

鑑於以上考慮,趙永超表示,華略智庫根據多年來服務各地政府、園區和國企的經驗,立足實際需要,研製符合中國區域特點的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呼籲突破現有營商環境思維框架,形成“大營商環境觀”,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基於“雙循環”視角的營商環境體系。營商環境的基點是形成一種環境氛圍,不單是為了吸引外資,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世行從便於建立美元霸權體系角度強調這點),更是為了創造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環境體系,打通國內循環通道,激發消費市場、投資市場潛力。

二是立足區域一體化的營商環境框架。發展城市羣經濟、都市圈經濟等區域經濟,已經成為我國接下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營商環境的建設不能侷限於某一城市、某一地區,而應以一體化、公平性的營商環境,引導要素特別是創新型資源的配置在區域內優化配置。

三是強調融合連貫的營商環境理念。“從政府管理角度,營商環境是一種服務,我們讚許各地成立營商環境專業部門的想法,但不能將其變為某一個部門自己的事情。營商環境的服務理念應該成為所有政府部門遵行的準則,形成全流程的政府營商服務觀念。”趙永超説。

“本次《長三角高質量營商環境指數報告》的推出,即是初步踐行‘大營商環境’理念的一次嘗試。”趙永超表示,本次指標體系參考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的主要理念,在考慮中國特色國情的基礎上,結合了長三角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期望能為完善提升長三角營商環境提供一個新的審視工具和視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