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創新源頭 為產業植入強勁動力
短短一個來月,佛山高新區好事連連。
1月21日,被寄予“引領科技創新”厚望的佛山創新燈塔社區(以下簡稱燈塔社區)有了新進展。佛山高新區與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合作培育的燈塔社區儲備項目舉行了簽約儀式。13個聚焦半導體、芯片領域的項目簽約進入研究院孵化,待燈塔社區建完後優先入駐,助力高新區打造半導體產業集聚區。
在此之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克崧所領銜的佛山桃園先進製造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佛山高新區正式掛牌。研究院不僅帶來了技術,且下設企業與佛山本土產業實現了快速精準對接。
燈塔社區、研究院的建設,不僅是佛山高新區針對製造業難點、痛點,提升產業集羣競爭力的新探索,更代表了其加快構建完備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源頭培育能力,為高質量發展植入強勁的新動力。
新動向:引研究院解決產業痛點
研究院由佛山高新區管委會與佛山高新區南海園管理局、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研究所三方共同建設。周克崧表示,將推進現代材料表面塗層技術成果產業化應用,打造高端裝備專用先進塗層產研創新示範平台,推動佛山高端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研究院的落地,在佛山企業界引起強烈的反響。有一位製造業企業負責人忍不住給佛山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潘東生髮來信息,“研究院帶來的技術,就是我們的技術剛需”!
製造業是佛山高新區的“拳頭”產業,但其仍存在軟肋:創新不足,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產業層次低。“產業需求在哪?痛點、難點又在哪?只有解決這些關鍵點,才能推動產業升級。”潘東生説。因此,佛山高新區選擇以本土產業需求為導向,引進創新平台,從源頭服務產業的新路徑。
隨着與研究院密切接觸,廣東伊之密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煩惱”煙消雲散。公司董事長陳敬財透露,現已有部分零部件用上研究院技術,進行小批量生產,效果很好。
除了周克崧團隊,還有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紛至沓來的研究院,正成為佛山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新方向:補鏈,優化改革“後半篇文章”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佛山高新區正邁入建成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新階段。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的打法是補鏈、強鏈,完善、建設集‘眾創空間+孵化器+產業園區’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潘東生説。
一年來,佛山高新區動作頻頻。燈塔社區將通過建設一批企業服務中心、研發總部、孵化平台、科研中心等高端載體,集聚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的重要極點。此外,千畝加速器、萬畝產業園等重大載體建設項目均被列入重點計劃。
佛山高新區的“補鏈”計劃不來虛的。除了探索建立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切實打通供應鏈堵點、斷點外,還明確做強智能成套設備、汽車整車與零部件、智能家電、高分子材料等4大主導產業鏈;補齊機器人、醫療器械、健康食品等3大優勢產業鏈;建設增材製造、集成電路、氫能源等3大未來產業鏈。同時培植一批具有引領性的“鏈主”企業,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生態圈,力爭到2023年培育5家“鏈主”企業。
新局面:“一區五園”協調發展
佛山高新區一系列新動作的背後,實則是其着力破除體制障礙,構築“一區五園”協調發展新局面的努力。
目前佛山高新區在佛山市5個區均設有分園。如何讓5區協調發展、形成合力,是佛山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自2019年2月起,佛山高新區進行了新一輪管理體制機制優化,加速形成“一區五園”發展“一盤棋”。隨後出台了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產業發展五年規劃等,為“一區五園”定下新“賽道”。
佛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佛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蔡家華説:“我們提出以機制抓統籌、以規劃強統籌、以服務促統籌、以統籌促發展,‘一園一特色’,避免同質化競爭。同時,探索新型產業促進機制,試點打造產業創新共同體,建立各園區上下聯動、信息利益共享機制。”
釐清了方向和目標的佛山高新區,點燃了發展新動力。2020年,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191.83億元,增長2.3%;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預計達到2931家,佔全市半壁江山。以智能家居、高端裝備、新材料、電子核心、生物醫藥與健康為核心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顯示度不斷提升。
最近,佛山高新區從全國169家國家高新區中脱穎而出,成為科技部火炬中心遴選出的首批13家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單位之一。
如今走進各園區,一股朝氣蓬勃的創新氣息撲面而來。像在順德園,美的庫卡智能製造產業基地、大疆無人機、順德機器人谷等項目星羅棋佈,一條圍繞智能製造的產業鏈條正加速崛起。(葉青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