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跨境電商"三分天下"格局已定,洋碼頭再融資也難當"領頭羊"?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科技

編者按:本文系專欄作者投稿,作者松果財經。

昔日跨境電商領頭羊“洋碼頭”難回巔峯時刻。

近日,跨境電商“洋碼頭”完成了數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為盛世投資。然而,在2019年淘寶收購網易考拉後,進口跨境電商市場已呈現由阿里系(天貓國際+網易考拉)、京東(京東國際)與唯品會(唯品國際)“三分天下”穩定的競爭格局狀態。


作為最早佈局跨境電商賽道的洋碼頭,是如何從領頭羊位置墜落的呢?在跨境電商浪潮又湧來之際,洋碼頭再獲融資能否助力其東山再起呢?

昔日進口跨境電商領頭羊“洋碼頭”,喜提數億元D+輪融資

據36氪報道,跨境電商“洋碼頭”已經完成數億元D+輪融資,投資方為盛世投資。據悉盛世投資是一隻股權母基金,曾投資了啓明創投以及聯想投資等機構。而在去年9月,另一家跨境電商企業“行雲集團”完成了新一輪2億美金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泰康人壽、弘暉資本和眾源資本等。

可見,跨境電商賽道去年以來是十分熱鬧。而在這條賽道下,洋碼頭的名聲可不小。公開資料顯示,洋碼頭關聯公司為上海洋碼頭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8月,是一家海外購物平台,滿足國內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購買到全球商品的需求。

作為國內進口跨境電商下最早的“老玩家”,洋碼頭曾經以市佔比26.3%佔據行業龍頭地位。但是今非昔比,洋碼頭從領頭位置逐漸退居至第二梯隊。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 年淘寶收購網易考拉之後,阿里系(天貓國際+網易考拉)以 52.10%市場份額佔據跨境電商進口市場中龍頭位置,京東國際(15.10%),唯品國際(10.50%)分列二三位。


資料來源:艾媒諮詢

目前來看,洋碼頭還是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洋碼頭成立至今已完成7輪融資,交易金額累計超10億元,投資方包括盛世投資、新浪微博、賽領資本等。其上一輪融資是在2020年1月,當時官方宣佈獲得來自新浪微博的數億元D輪融資。

雖然洋碼頭融資狀態良好,但按照其市場地位一度下滑趨勢來看,洋碼頭或只是吃着老本,靠所處賽道的紅利期維持自身的地位。那麼,洋碼頭是如何從領頭位置掉隊至第二梯隊的呢?又是如何將自己的一手好牌打爛的呢?

洋碼頭是如何將一手好牌打爛的?

洋碼頭沒有失速之説,只是在電商時代下失去了自身的競爭壁壘,包括流量、口碑以及模式壁壘。

(1)互聯網大廠阿里、網易與京東等下場搶奪進口跨境電商地盤下,洋碼頭緊接着暴露出了“流量”危機。在2009年成立的洋碼頭其實佔足了進口跨境電商賽道下的先發優勢。當年與其競爭的只有淘寶全球購,然而彼時淘寶還在深耕國內電商藍海市場,並沒將重心押注在國內進口跨境電商市場上。


因此,在2010年國內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迎來一波發展“浪潮”時,沒有競爭對手的洋碼頭自然借勢登高,在2013年迎來了第一個盈利財年。但在2014年,背靠阿里、網易以及京東三大互聯網巨頭的天貓國際、網易考拉與京東全球購上線後,沒有流量支撐的洋碼頭逐漸在競爭中失利。

(2)洋碼頭採用的C2C模式並不是現今跨境電商主流模式,這意味着洋碼頭未來的日子並不好過。根據前瞻經濟學人數據顯示,中國跨境電商交易仍以B2B為主,但B2C模式比重持續增長。其中,阿里系(天貓國際、考拉國際),京東全球購以及唯品國際採用的都是 B2C模式。

反觀洋碼頭核心C2C模式,即買手對接用户的模式。雖然洋碼頭專門組建買手團隊幫助用户購買海外產品,但組建買手商户花費的成本價格更高且穩定性不強。另一方面,國家政策正加大對海外代購羣體的管控,這在一定程度下影響了洋碼頭的買手們的海淘生意。

況且,對比進口跨境電商主流B2C模式,它們直接對接品牌商户,更能保障商品的質量,保障用户的正品權益。由此,流量不高、運營管控又更難的洋碼頭逐漸出現信譽危機。

(3)平台被爆出存在大量假冒偽劣產品,洋碼頭口碑一度下滑。根據2020年“電訴寶”受理的跨境電商領域用户有效投訴顯示,依據投訴量排行榜洋碼頭排名第一位。


截圖來自:電訴寶

另據黑貓投訴數據顯示,平台上關於洋碼頭的投訴量高達1762條,投訴內容包括“售賣過期產品”、“購買的面膜是假貨”、“賣家拒絕退款”等。


截圖來自:黑貓投訴

雖然假貨問題在跨境電商市場並不少見,但位居榜首的洋碼頭日子可謂不好過。隨着平台上的偽劣、假冒產品越來越多,洋碼頭在老用户中的信譽度或一再降低,最終可能淪為“騙子聚集地”。

(4)求變較晚,洋碼頭積極嘗試直播、短視頻等新業務,但卻錯過了最佳進入時期。去年以來,洋碼頭不斷嘗試新業務,開啓“百城千店”計劃,押注新零售,追趕短視頻、直播浪潮,積極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利好消息下讓洋碼頭在去年獲得了新浪微博數億元D輪融資。

然而追風口誰都會,但是洋碼頭已經錯過了最佳進入時期。洋碼頭是在去年8月開始啓動“百城千店”計劃的,那時互聯網大廠在短視頻、直播賽道下早已爭得熱火朝天,洋碼頭此刻入局難分流量。況且在自身產品頻繁爆出問題下,其也很難通過新流量入口獲得經濟增長點的。

綜上所述,這都是洋碼頭的B面,不好的一面。難道洋碼頭就沒A面了嗎?

不然,洋碼頭盈利狀況良好。據其披露,在2017年以及2019年兩年,洋碼頭都實現了全年盈利。另一方面,在買手商家、國際物流上洋碼頭具備一定的實力。目前而言,洋碼頭是首個自建國際物流(貝海國際)、擁有奢品鑑定中心的跨境電商垂類平台。再加上多年深耕買手商家模式下,也讓洋碼頭積累了一定商家、物流與全鏈路客服等成熟服務體系。披露數據顯示,洋碼頭平台上有超過8萬名經認證的海外買手,將來自83個國家的近100萬種優質商品,帶給中國消費者。

以上種種層面上的優勢,也曾一度讓洋碼頭佔據獨立型跨境電商市場第一的地位。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2017年Q1,洋碼頭以26.3%的市場份額,牢佔獨立型跨境電商市場的領頭羊位置。

但無論怎麼説,跨境電商的時代變了,在市場被電商巨頭們分食的當下,落後的洋碼頭現在也只能積極求變,尋找新的流量入口不然只有坐吃山空了。然而,在2021年,進口跨境電商又迎來新一波熱浪下,焦慮的洋碼頭還有重回第一梯隊的時機嗎?

2021年跨境電商再迎風口,這會是洋碼頭突破窗口嗎?

根據艾媒數據顯示,2013-2020年中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21年市中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將增至3.01萬億元。


數據來源:艾媒諮詢

另外,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值達到1862.1億元,同比增長38.3%。2020上半年中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台進出口增長26.2%。跨境電商進出口在2020上半年保持高速增長,主要在於疫情期間跨境電商企業發揮“不接觸”優勢,從而加大歐美等主要市場的開拓力度以及政策方面的利好。

可見,進口跨境電商市場潛力巨大。雖然去年有疫情阻礙發展,但整體依舊呈現增長態勢。在政策、國內消費水平上升以及消費者對海外商品的需求增長多方面利好下,進口跨境電商又迎來一個新的增長年。

那麼,在2021年跨境電商又迎風口下,洋碼頭還有東山再起的時機嗎?

筆者認為沒有,因為在國內進口跨境電商市場下,阿里系(天貓國際+網易考拉)、京東、唯品會“三分天下”格局已定。上文也講述了,在阿里收購網易考拉後,其市佔累計超52%霸佔了跨境電商市場的半壁江山,一沒流量、二沒口碑的洋碼頭難有迴旋的餘地。

況且,多年來跨境電商都處在風口期,阿里這家互聯網巨頭怎會輕易將利益給讓出去。所以,所以洋碼頭雖然進行了新一輪融資,但無外乎是藉助了賽道處於風口的優勢,別家互聯網巨頭也想通過投資來賺一份進口跨境電商的紅利。

另一方面,雖然在2021年多方依舊利好進口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但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們要想做好這門生意,也並不是一門輕鬆的事情。


(1)做跨境電商的平台靠的是政策“吃飯”,也同樣可能因為政策失去“飯碗”。例如,2016年國家出台了有關“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税收新政策”,明確要求對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徵收關税和進口環節增值税、消費税。緊接着2018年税收新政策又出台,原來的行郵税又增加至關税+增值税+消費税一併實行。

一系列規範了海外代購方面的政策,這對依靠海淘起家的平台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例如洋碼頭的買手商家生意或大受影響,税收層面的遞增及規範或加大了買手購買假貨的概率,因為它們需要藉此生存下去。另外,天貓國際雖不是依靠代購商户,但這類商户在平台中也存在一定比例,他們或也將受此影響。

(2)假貨問題頻發,運營監護的難度係數高。就拿處在頭部位置的阿里係為例,其考拉海購主推正品可追溯計劃,但也不能完全避免假冒偽劣的產品的出現,所以在運營監護上電商平台們花費了不少心思。另一方面,跨境電商的物流也難以保證,例如清關、本地配送等,這些都是平台上很難掌控的。

所以可見,跨境電商行業的標準化還待進一步提升,賽道下的玩家如何規範平台以及保證海購商品的質量是一個問題。而商品質量又決定用户的去留,所以可預見的是未來做跨境電商平台對正品保障力度上將加大。

(3)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拼多多均已下場,跨境電商賽道已是一片競爭紅海。2019年,拼多多上線拼多多“全球購”,這標誌着電商三大巨頭都已佈局跨境電商領域。在去年,拼多多又通過“百億補貼”直播間+外國駐華大使館這一直播方式大力佈局跨境電商賽道。可見在跨境電商賽道下的已經燃起熊熊戰火。未來,拼多多能否再以“後浪”稱號趕超跨境電商賽道上的頭部玩家,這誰也説不準。

綜上所述,在如今“好不熱鬧”的進口跨境電商賽道下,未來洋碼頭還能否“洋氣”起來,真的看其自身命數與運氣了。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