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字化工廠“遭遇”鉀肥生產

——揭秘首座數字化工廠的“進化論”

當數字化工廠“遭遇”鉀肥生產

當數字化工廠“遭遇”鉀肥生產

當數字化工廠“遭遇”鉀肥生產

中國製造2025,德國工業4.0,以及AI智能,一時間集聚眾多企業家的戰略目光,搶佔先機的領袖級企業家紛紛拋出自己關於智能製造的觀點。尤其是當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智能製造更成為各家企業轉型升級實現彎道超車的首選。

數字化工廠,在我們的理解中,就是超炫科幻影視作品中關於智能製造的場景完整複製到現實生活裏。這樣的“理解”和“期待”,並未在元通公司樸實無華的裝置中看到明顯的器質性變化。這裏的數字化工廠,準確的説法應該是工業互聯網平台,是以覆蓋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相關數據為基礎,在計算機虛擬環境下,利用三維建模、虛擬仿真等數字化技術,為涵蓋從產品設計、生產規劃、工程組態、生產執行,直至後期運營服務在內的生產活動全價值鏈打造無縫集成、虛實精準映射的工廠解決方案。是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現代數字化製造與先進製造運營管理理念相結合的產物,以助力企業實現生產效率、質量、靈活性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

鉀肥生產與互聯網碰撞後產生了一次積極的“進化”。而實現此次進化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鉀肥生產過程必須實現標準化,這對於並非精確控制而是趨勢控制的鉀肥生產來説,是一個無法迴避必須直面的難題。元通公司首先解決的是在線分析,可以説不解決在線分析,就無法推進後續的數字化,有了在線分析即時數據,讓鉀肥生產工藝由滯後30—60分鐘的事後控制,變成現在實時調整的事中控制,使得工藝調整更準確、更及時。在鹽湖人的不斷努力探索下,歷時6年,2017年元通公司初步解決了這個問題,又經過2年工業化測試打磨,直至2018年底徹底完成。

元通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以消耗貧礦和次礦為目的,實現與其他鉀肥裝置的錯位發展。元通公司的原料多達5—6種,有鈉鹽的礦、有尾鹽礦和自己曬制的礦。各種原礦含鉀量不一,且含鈉高、含鎂高。原料特性的巨大差異,對於生產工藝控制的要求和難度遠高於其他裝置。在線分析成功上線,加之回收母液調和後加入結晶器,在結晶器環節就可實現物料始終保持一個比重,為後續生產的連續穩定、降低工藝控制難度奠定了堅實基礎,精鉀浮選和在漿洗滌,在在線分析的支持下就可實現標準化作業。採區溶鹽關鍵在“泡”,鹽田生產關鍵在“曬”,鉀肥生產關鍵在“穩”。只有實現了源頭的物料比重的“穩”,生產工藝才能“穩”;生產工藝“穩”,產品質量才能“穩”。同時,鹽湖進一步將數字化延伸到設備合作廠家,遭遇設備檢修困難時,可邀請廠家專家在線答疑解惑,指導完成檢修任務,徹底改變了鉀肥生產和設備檢修靠經驗的局面。

數字化的另一個重要成果是成品物流系統,元通公司遠離銷售貨運站台,產品需要經過元通貨場、鉀肥貨場和站台三個點的導運,每次導運每噸產品就增加22元,累加的物流成本非常高。鹽湖借鑑滴滴打車的模式,開發出了自己的物流系統,把產品庫存、產品品位和物流信息進行整合,再接入青藏鐵路數據庫。系統自動把車皮到位信息、產品庫存和品位信息轉接給承運單位的承運人,並自動篩選出成本最優的方案發送至承運人的手機端,從而實現誰負責在哪取貨上貨的精準管理。實現物流信息共享後可節約物流成本600多萬元。同時,鹽湖引入移動和聯通進行合作,用以完成數據傳輸,隨着5G技術的不斷成熟,後續還會為數字化工廠帶來更多新的機遇。

元通公司數字化工廠是2018年全省互聯網應用平台示範重點項目,省科技廳資助2000萬元,元通公司自籌1億元,一期投入資金6000萬元。2018年就初見成效,人均創造產值370萬元,人均收入增長10%;2019年人均創造價值提高到450—470萬元。2019年日產量逼近2500噸,每個工段人數控制在7人左右,員工再優化了50人。未來數字化目標實現後,員工總數控制在250人左右,屆時人均產值達到633萬元。2019年10月開始生產95品位的鉀肥產品,2020年基本消除93產品,增收6000萬元。2021年將向98產品發起衝擊,數字化給鉀肥生產帶來的喜人變化,讓鹽湖人堅信未來只會越來越好!

2019年10月2日,是鉀肥發展史上值得銘記的一天。這一天元通公司將互聯網基因真正植入到鉀肥製造行業中。這一天的零時元通公司浮選A系列開啓無人值守、無人操作的黑燈工廠測試。測試比預想的要順利,僅數小時就打通了全部工藝。值守在調試現場的人工控人員、儀表自控人員、網絡保障人員……進入到戰時狀態,在他們緊張而渴望的眼神背後,是對首個鉀肥黑燈工廠成功運行的強烈渴望。網絡系統正常、工藝控制系統正常、生產系統正常、自動系統正常、數據傳輸正常……一個個系統正常運行,一組組數據實時跳動在電腦屏上,測試嚴格按照既定方案推進,大家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當黑燈工廠的第一袋產品下線時,意味着鉀肥的黑燈時代正式開啓。

元通公司是數字化工廠的先行者,在具體的生產管理實踐中已經取得傳統產業升級、勞動強度減輕、生產效率提升、生產成本降低及生產環境改善等多方面的實際成效。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更是十分突出,配藥機器人的投用將減少職業衞生傷害,工藝創新後根除了鹽酸帶來的重大安全隱患,底流泵改造減輕了勞動強度和潛在傷害。與此同時,回收率將基本穩定在58%—60%之間。隨着技術的進步,數字化工廠要達到更快速、更柔性、更有效、更高質的生產目標,鹽湖股份公司會更新對數字化的認識和認知,在不斷探索與嘗試中最終實現鉀肥生產與數字化無間融合,推動國家鉀工業質的飛躍。

來源:青海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22 字。

轉載請註明: 當數字化工廠“遭遇”鉀肥生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