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科技的發展,手機使用頻率也逐漸增高,很多人都成為了“手機癮君子”,尤其是沒有自制力的孩子們,常常沉迷於網絡遊戲,其實這是一種“行為上癮”。
我家孩子每天都沉迷於手機遊戲,每次孩子玩手機遊戲總是有很多種理由,一會説要查資料,一會又説要問筆記,其實每次孩子都揹着我們偷偷在玩遊戲。
我們都帶着孩子出去旅遊,讓孩子從手機的注意力中轉移出來,可孩子依然對遊戲不離不棄,真是拿孩子沒辦法。
不僅是我家孩子,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都是如此,每天沉迷於網絡遊戲,難道真是遊戲太精彩了?
其實除了遊戲自身的吸引力之外,孩子沉迷遊戲這種“行為上癮”最大的原因是大腦在作用。
一、大腦是孩子行為上癮的首要因素
行為上癮就是指對一種行為產生強烈需求,以此達到滿足自己的慾望,不等同於物質上癮,行為上癮更多時候並不是依靠物質,因為這是我們的大腦機制強迫的結果。
在孩子們接觸絢麗多彩的遊戲世界時,由於每一秒鐘的刺激以及遊戲機制帶給孩子獎勵都會讓孩子的大腦分泌一種多巴胺,這是一種刺激身體產生行動的物質,隨後我們會受到多巴胺的控制就會再次行動,所以才會表現出上癮的行為。
這是大腦的反饋機制,實際上就是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分泌出多巴胺從而再次傳遞給大腦信息,所以這種行為上癮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腦的運作機制。
孩子們對遊戲的沉迷雖然是出自於自身大腦,甚至是一種不可抗的表現,但是行為上癮對孩子的危害很大,尤其是網絡遊戲會讓孩子偏離現實生活,對孩子的未來造成負面影響,家長們要找到正確的方法避免孩子沉迷遊戲。
而、家長如何避免孩子手機成癮?
1、降低遊戲的快樂
孩子對網絡遊戲上癮,其實是網絡遊戲的機制帶給孩子快感,隨後大腦的反饋機制讓孩子不自主地產生了重複的行為,最後變成“行為上癮”。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孩子們的自制力太差,面對遊戲很容易獲得快樂,所以他們才會輕易掉入“上癮”的陷阱中去。
我們不妨降低孩子在遊戲中的快樂,讓孩子的大腦不再受到正面反饋,從而降低多巴胺分泌,隨後就會減少類似行為。
當孩子玩遊戲的時候,讓孩子挑戰高難度的遊戲,或者我們和孩子一起玩,最後贏過孩子,孩子在遊戲中受挫,就會對遊戲的興趣下降,最後就不會對手機上癮了。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其實這個辦法非常實用,當我們對一件事上癮,甚至到達了沉迷地步,我們會投入相應注意力在這件事情上。
就像很多成年人對電視劇上癮,大部分人在追劇時,注意力都集中在劇情上,以至於你在和追劇的人交流,他們都依然充耳不聞。
孩子們的遊戲上癮就和大人追劇一樣,當孩子們進入遊戲中,就會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我們想要讓孩子不再上癮,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分散孩子注意力。
平時孩子想要拿手機玩遊戲時,我們可以讓孩子放下手機,帶孩子出去走走,接觸一些外面的世界和空氣,多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
3、多陪伴孩子
孩子對遊戲上癮,其實除了大腦的正面反饋機制,還來自於對手機接觸的時間。大部分孩子的玩伴就是手機,家長們對手機的使用頻率比陪伴孩子的時間要長很多,甚至有很多家長喜歡拿手機去代替自己的角色陪伴孩子,隨後孩子就養成了使用手機的習慣,最後對手機上癮。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可以用手機讓孩子放鬆,但是不能用手機去代替自己的作用,自己多陪陪孩子,讓自己的角色發揮最大作用,同時不要當着孩子面經常玩手機,這樣會使孩子產生模仿行為。
在陪伴孩子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本職工作,專心致志地和孩子一起活動,增加感情。
行為上癮其實就是大腦在背後給予的反饋,對於孩子來説,他們自制力太差,遊戲誘惑太強,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擺脱手機誘惑,避免孩子陷入上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