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緊盯兩輪市場不放,滴滴與美團又要爭起來了?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科技

在最近這十年裏,在整個互聯網行業中競爭最為激烈,尤其是在花錢方面拿出了“有目共睹”水平的,無疑就是“吃”與“行”兩條賽道。圍繞着“吃”的線上外賣市場如今格局已定,而在“行”這一方面,則已經從四輪打到兩輪,如今又儼然有了從“腳動”打到“電動”的趨勢。圍繞着共享電單車這項業務,在前幾輪“大賽”中的明星選手,美團、滴滴與哈囉似乎又將再度聚首,這一行業或又將發一些改變。

【新仇舊恨?美團與滴滴緊咬兩輪業務】

近日有消息稱,美團已經在下單了百萬輛以上的電單車訂單,與其合作的製造方包括富士達及新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傳言中還透露,美團方面已經獨家買斷了富士達一款被命名為Q8的車型,這就意味着作為代工廠的富士達,將不能再為其他品牌生產形同款車廂。因此目前也有觀點認為,美團這一舉措是或是為讓自家電單車在投放到市場後,能夠有着更高的辨識度。

事實上在這一消息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在於援引消息人士的説法,美團電單車即將在成都等地上線。而對於這一傳言,美團方面並沒有直接否認,相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甚至透露,美團一直沒有放棄電單車的業務,並意圖將其與解決0到3公里出行需求的共享單車形成互補。並且近期在社交平台中也已經可以看到,有網友發出了疑似美團電單車在各城市街頭的照片。

巧合的是,在美團或已定下數量龐大的電單車後不久,其競爭對手之一的青桔單車方面就傳出了融資10億美元的消息。青桔單車正是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旗下的共享單車平台,而滴滴與美團之間此前已經在網約車與外賣方面有過多場競爭,因此業內有觀點認為,這或將又是兩者間一場針對性的較量。

不過早在4月16日滴滴出行舉行的公司戰略會上,CEO程維就曾表示,滴滴在國內的業務將雙線推進,在一站式出行平台上,不管是四輪的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還是兩輪的青桔單車與電單車,乃至地鐵及公交等公共出行都將進一步完善,以服務更多用户。從滴滴自身的發展線路來看,其與意圖進入電單車領域的美團,在兩輪業務上出現競爭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哈囉的逆向思維:從換電服務開始】

其實不只是滴滴與美團緊盯住共享兩輪出行不放,在共享單車領域逆襲成為第一梯隊的哈囉出行,同樣也對共享電單車業務有所動作。只不過哈囉出行着手這一業務的角度更為巧妙,早在2019年的6月就與動力電池系統提供商寧德時代及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福建寧德智享無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智享”),同時推出了定位兩輪電動車基礎能源網絡的“哈囉換電”服務。

今年4月8日,寧德智享獲得上市公司中恆電氣的2億元投資,這也標誌着哈囉換電服務將有了更為充足的資源,後期或將會在更多的區域鋪設開來。

而哈囉出行沒有直接從共享電動車入手,搶在競爭對手前大量投放市場的原因,則在於共享電單車服務如今在政策上依舊還不明朗。在共享單車火爆的2017年,交通運輸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北京市交通委等十一家市屬委辦局於同年聯合印發的《北京市鼓勵規範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中,凡是提及的電動車短時租賃業務,都明確表示不鼓勵。

因此哈囉出行方面顯然是想盡量避開這些風險,所以才會在電單車新國標確認下來後,先從其必備的換電服務入手,如果這一市場後續有機會,無疑也為後續的電單車投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並未鼓勵,但是相關指導意見中也沒有全盤否定共享電單車服務,所以此前在一二線城市中也曾經陸續出現了例如芒果、拜米,以及松果等中小型共享電單車平台。不過隨着各區域對於短時租賃兩輪交通工具管理日益規範,這些試探性投放的車輛很快開始在三四線城市中出現。

【管理嚴格or騰空市場?不同思路下看行業變化】

雖説管理上的規範,使得共享電單車在一二線城市投放的門檻有所提高。但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更為嚴格的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這個行業的“後來者”,例如如美團、青桔,以及哈囉“騰空”了場地。與此同時,共享電單車這一服務的客觀需求,也依然存在於一二線城市中。

根據以往共享單車平台發佈的數據顯示,單車已經被驗證能夠有效緩解與優化用户3公里內的短途出行,但同樣非常容易受到天氣等外界環境的影響。相對而言,電單車可以服務用户的出行距離更長,而且在複雜地形路線等環境中也能更為靈活的發揮作用,而如今穿梭在城市中的外賣騎手大多采用電動車作為主要配送工具,也就可見一斑。

與其他同類平台不同的是,像青桔、美團、哈囉這樣在共享出行方面已經具備相對豐富的經驗,及資金、技術和資源的平台來説,它們在共享單車領域就已經證實了運營能力,並且獲得了相關管理部門的認可,因此也就具備了合規運營的能力。所以延伸到共享電單車服務上自然也有更多的機會得到認可,並獲得在一二線城市運營的機會,從而牢牢掌握住這個變現能力更高的市場。

不過這些都還只是相對樂觀的假設,畢竟目前一二線城市對於共享電單車的態度仍然不甚明朗,並且也不難想象,在精細化運營後將給平台帶來怎樣的成本壓力。再聯想到此前美團方面曝出,單車業務在運營過程中的巨大虧損,即便是如今看來相對成熟的平台,或許也同樣需要在共享電單車服務商業化的道路上繼續探索才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