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數字化,可以裝進存儲盤,上傳雲端,汽車不僅實現自動駕駛,人來車來,人走車自動停到指定位置。這是網飛去年賽博朋克風劇《副本》中的一幕。
這就是智慧停車?有車一族拍案反駁:簡直胡扯。
智慧停車是什麼?理想的智慧停車分為三部分。
停前:智能找車位、精確導航;停中:快速通行、自動繳費;停後:反向尋車、汽車後市場服務、周邊信息推送。
它打破傳統停車方式的信息孤島,使得停車位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停車場利潤最大化和車主停車體驗最優化。
破解停車之難在於以有效的方式實現“開源節流”:開源即增加車位供給,節流即提高單個車位、停車場使用效率。
目前市場上運行的三種停車模式均以此為角度深耕。
視頻識別模式:是應用最廣、技術最成熟的模式。當車輛通過停車場入口,前段攝像機和系統會自動識別車牌,信息上傳到數據庫,無需取卡,引導屏顯示空餘車位信息,停車誘導系統引導車主達到最近車位,出場時對車牌號掃描,和進場時比對,並扣費。
立體車庫模式:因佔地面積小,有效利用土地空間而受歡迎,其操作簡單,存取車簡單,電腦全自動控制。
AGV停車模式: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即自動導引運輸車,其在倉儲、物流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功能集中在自動物流搬轉運。應用到停車領域的AGV工作原理與前者相同,系統自動計算最佳路徑,軟件控制AGV機器人,通過幾種導航技術將車輛停放在指定地點的過程。
本質上,視頻識別解決的是識車、車位空置問題,AGV解決存取車問題,兩者屬於節流,立體車庫才是開源,解決車位與空間不足。
單輪能緩解“疼痛”,雙輪驅動效果才更立竿見影。故而,近幾年湧現出三種模式結合的概念。想象一下,到達地點,人下車後車牌被自動識別,隨後被AGV機器人帶到立體停車庫某個車位,與此同時鏡頭往後拉,不同路線上,N多個AGV停車機器人帶着車在進進出出,那場景既科幻又美幻。如此,開頭《副本》中那一幕似乎也沒那麼扯了?
聽起來科幻,但敢第一批吃螃蟹的廠家還不少,視頻識別、傳統立體車庫、工業/物流AGV領域的企業們都有暗戳戳嘗試。AI的世界遍地有坑也有珍珠,理想是豐滿是骨感,試過才知道。
而在自動駕駛,車路協同,車聯網等動態交通茂盛生長環境下,靜態交通確實令人遐想。未來,技術成熟下,三種模式的相互融合也不無可能。正如當年如板磚的BB機,誰能想到其進化成如今的幾乎無所不能的智能手機。
這樣一個AI賦能的絕佳池塘,大魚小蝦自然也不會少,有市場潛力的地方就有江湖,泥沙俱下中,有哪些是神仙打架,哪些菜雞互啄?
2014年概念興起時,市場譁然:企業看到了黃金市場,政府看到了解決城市頑疾的可行之道,車主看到了停車噩夢結束的曙光。
智慧停車熱掀起來了,一擁而入的玩家引發市場進入燒錢模式,池子一下變得擁擠。但作為新興市場,誰也沒有十足把握,只得拿着各自的武器裝備摸索過河。
領域內頭部玩家可分為三大流派:傳統停車廠商,互聯網初創企業和安防企業。各有優劣,打法也不盡相同。
傳統停車設備廠商作為行業的老東家,長期積累的市場與客户資源為其構建了資源壁壘,多年積累的品牌知名度、資金實力、銷售渠道也非同一般。
有長期停車場資源、業務經驗與客户積澱的先發優勢亦不敢掉以輕心,面對新來者的battle,他們嘗試從單純的停車管理硬件提供商向“硬件 平台和解決方案 運營”的綜合提供商轉型。
比如傳統停車企業代表捷順,2019年度年報中,捷順智能硬件業務是其成立至今的主要收入來源。為應對互聯網的正面攻擊,補短板,成立子公司捷停車,主打服務系統。這也是整個智慧停車場的形態,平台及解決方案,以及智慧停車運營成為傳統停車企業着力發展的新方向。
作為市場主力,也被巨頭看好,2018年,捷順獲螞蟻金服2億投資,同年,騰訊入股科拓,暗暗叫板。
安防老牌企業,在視頻識別、傳感設備等硬件技術及可視化管理、門禁管理等方面具有優勢獨特,軟硬件一體化產品能力不俗,行業解決方案能力、項目交付能力有目共睹。更重要的是,與地產、政府的長期合作,B端渠道能力強大,也是業內強勁的競爭者。
但安防企業並不直接與參與者爭鋒,他們的智慧停車更像是一種戰略投入,主要作為智慧社區、智慧樓宇或者智慧商業的拓展延伸,意在全局,更多是培養如捷順類的合作企業。
打法模式上,傳統廠商和安防企業由輕及重,重資產模式和生態搭建。
通過鋪設智能停車檢測設備,實現停車場智能化和網絡化,為C端車主提供實時車位資源、車位預訂及無感支付的全程停車服務。同時為B端停車場提供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停車場無人值守,提高停車場收益與效率。
有智能的地方就少不了互聯網企業,近年來,他們憑藉互聯網思維與模式橫掃各大傳統領域,智慧停車也不例外。其顛覆原有商業模式和經營模式,依靠資本力量、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成熟的互聯網運營模式在智慧停車領域佔據一席之地,並通過收購、兼併、合作等方式擴張市場。
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由輕及重,主打信息資源整合的輕資產模式。這類公司通常大市場小切入,因初期資金、團隊和資源有限,沒有停車場資源的互聯網公司多選擇從小方面切入,比如多以平台、APP入局,主打服務。
“補貼”、“免費送設備”是互聯網企業常用的營銷手段。B端由於缺乏停車場資源,便通過免費設備、免費運營和免費維護等簽約停車場,C端善用營銷,通過補貼獲取用户、搶佔用户心智,以此快速搶佔市場。
對外,整合停車場信息,打破信息孤島,提高用户體驗;對內,鼓勵C端用户上傳個人車位信息,對多方平台車位信息進行整合,提高平台數據能力。兩個層面即提升了平台的信息庫,也可有效引導用户引流。
如此看來,各流派戰將似乎都有自身獨特壁壘護法,得以割據一方,並伺機佔領更多地盤。現實中,智慧停車距離他們的美好想象有多遠呢?
如果只看停車領域的供需調研數據,這的確是個大而美的市場。
在需求端:一線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而發達國家約為1∶1.3。中國的2.17億汽車保有量下,保守估計現下停車位缺口超過5000萬個。
在供給端:據前瞻網數據預計,未來幾年,智慧停車市場規模將以20%左右的速度繼續增加,並有望在2020年突破154億元,未來潛在市場達萬億。
數據有用,也無用。表面上,智慧停車的出現,不僅給車主帶來福音,號稱萬億規模的潛在市場,也吸引無數企業前來淘金,前有阿里加碼,後有騰訊入局,2014年以來,有超200家企業參與其中。
市場大、需求大,新舊玩家眾多,但愣是6年也沒有培養出一個AI獨角獸。
為什麼玩不轉?
目前的停車市場可以概括為:需求迫切、資源稀缺、市場廣、難度大,關係複雜。
首要原因是停車行業偏重的固有屬性,重行業該有的特點它都有:規模大、資金投入高、投資週期長。
規模大,重資產生態體系龐大,且產品集成和工程集成度不夠。
僅對停車場硬件智能改造就涉及地磁安裝、車牌識別,高位視頻,ETC等新技術,而“停前”車位推送,需要整合停車數據資源,“停後”反向尋車、後市場服務,也涉及無線通信、移動終端、GPS定位、GIS等技術,三者統籌需要設備與系統、軟件和服務高度配合。加之實際改造中,不同停車場因具體環境差異多重因素使施工難度升級。
資金投入高。中國報告網數據顯示,2018年的十大城市級智慧停車項目中,就有5個過億項目。全國80萬個停車場,以未來5年合計20%的新增滲透率來考量,單個停車場改造費10萬左右,而全國80萬個停車場的改造預計將花費160億。
投資週期長。一個停車項目運營週期最短5年,最長達到30年,平均在10年以上。
規模大、週期長、盈利慢給行業帶來大量不確定因素,加劇企業風險,一旦資金週轉出現問題,容易被“套牢”,成為困獸。
信息孤島頑疾仍在,一位難求與高閒置率並存。
據艾瑞諮詢《城市智慧停車指數》統計,北上廣深停車場車位空置率為44.6%,二三線城市停車場更甚。智慧停車的目的是打破信息不對稱,盤活停車資源存量,但領域內眾多企業依然各自為政,每個企業都推出各自的APP,數據也無法共享,信息壁壘依然高築,市場難有大規模發展。
魚龍混雜,標準缺失,產權分散。
停車場是一個獨佔性、稀缺性、排他性的資源,獲取門檻高,難度大。物業公司、政府、外包等多種經營模式下,市場魚龍混雜,管理與利益協調複雜,整合困難。
各種因素綜合下,目前大部分停車場只停留在“停前”的車位預約,“停中”階段,無論是路邊還是室內,大多數進出場依舊需要人員管理和引導。服務層面也僅做到信息收集,未對數據進行分析以及深入利用,“停後”汽車後市場開掘也寸步難行。
由是故,難以建立完整智慧停車生態,最佳盈利模式仍在探索。
眾多魚貫而入的玩家只看到了萬億的市場潛力,卻沒看到萬倍的市場阻力,疾馳而入才發現,這一桌美食,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導致活着的難盈利,退出的一批又一批。
經過2014年到2019年的狂熱後,市場迴歸冷靜和理性,這個過去六年被高高拉起的弓,被與會者放下,松滿弓,補不足,沉下心覆盤反思。
有人説智慧停車的本質是爭奪停車場資源的競賽,雷鋒網AI掘金志不以為然。停車資源固然重要,但只是龐大市場中的一環。
智慧停車的複雜在於,它既是一個需要打通B端,為停車場提供管理硬件及系統,也是需要切身考慮C端用户,為車主提供車位資源信息服務的產業。
一方面,肉難啃,其B端關係之複雜、環節之多,C端需求之龐雜、細攏,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單靠雙拳打天下。
另一方面,肉好吃,危與機並存,在這個2B再2C的行業,2B是重點,2C將成為一種通用能力,能同時在B、C端遊刃有餘的企業少之又少。也因此,如果找準了模式,將制霸一方,獨享肉香。
捷停科技趙勇表示,智慧停車行業屬於產業互聯網,而非消費互聯網,需要領先的線上運營能力,更需要強大的線下實施、持續的服務能力;屬於起步容易、發展慢的行業,需要快速的建設能力,更需要持續的耕耘、優化、運營能力。
停車場資源只是一個維度,企業可以有,但不能成為僅有。同理,單靠硬件和軟件都無法真正立足,只做設備就只能徘徊在產業鏈的末端,只做服務又缺失產品核心競爭力。
也因此,深感危機的公司都將自己往綜合型選手方向打造。傳統派紛紛成立新公司,主攻用户運營;互聯網企業從強C屬性向B端跑,同時往汽車後服務、資產管理、汽車租賃共享、汽車金融服務和廣告領域延伸,鞏固服務運營護城河。
誠然,智慧停車的未來,屬於業務高度集中,技術、服務、運營等綜合能力強的選手,奮力翻牆背後,是一個荊棘遍野的智慧停車路。
我們等一場持久的鏖戰,等一個從濃煙裏走出的AI獨角獸。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