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四臂”!手術機器人上崗了!

在世界享有盛譽的畫家達芬奇去世幾百多年後,一款同名的手術機器人正在讓更多患者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

2020年6月1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胰腺外科陳汝福教授使用最新引進的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成功開展醫院首台“機器人”手術。

“三頭四臂”!手術機器人上崗了!

眼前的“達芬奇”由外科醫生控制枱、牀旁機械臂系統和高清成像系統三部分組成。“他”身高1米9,鋼衣護身、“三頭四臂”,有7條可實現540度旋轉的可交互式“操作臂”和“鏡頭臂”,如同一隻章魚。

手術過程中,陳汝福坐在手術無菌區之外的操控台上。眼前的顯示器呈現放大15倍的三維立體高清影像,使他能清晰地關注到手術視野中的每一個細節。

黎寧(化名)躺在牀上,在與醫生反覆溝通後,決定接受機器人手術。1個月前,黎寧進食後自覺腹脹不適,當地醫院CT考慮為胰腺體部佔位,經進一步CT和MR檢查考慮神經內分泌瘤。輾轉至廣東省人民醫院後,陳汝福使用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為她進行手術治療,6月23日,黎寧恢復良好,目前已出院。

“三頭四臂”!手術機器人上崗了!

陳汝福表示,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是一種高級機器人平台,其設計的理念是通過使用微創的方法,實施複雜的外科手術,具備手術創傷小、傷口疤痕小,精細度高、效率高、術中出血少、恢復快等優勢。

1999年,第一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問世,如今第四代機器人更新了機械臂的設計、器械的連接等,專門為複雜病例和手術做了優化設計。熒光顯影可實時評估血管、膽管、器官組織的血液灌注,配合可放大圖像15倍的裸眼3D高清成像系統,提供了傳統器械無法比擬的穩定性及精確度,可完成各類高難度的精細手術。

“達芬奇的機械臂可達到7個自由度的運動,可沿垂直軸540°和水平軸180°旋轉,且每個關節活動度大於90°,遠超人手的操作極限,能進行超精細操作,讓手術變得更為簡單。”陳汝福説。

機器人做手術,醫生角色是否有變化?陳汝福表示,醫生依然是主導,機器只是輔助,不過,對於年輕醫生來講,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能縮短成長週期,過去醫生可能需要操作50例手術才能達到熟練的水平,但在手術機器人的幫助下,例數有望縮短至20例。

達芬奇走向大眾化,價格是掣肘。機器人的手術費用會比一般的腹腔鏡手術多出耗材費用,由於機器人手術尚未進入醫保系統,這對病人來講可能是一種負擔。

陳汝福表示,目前,省醫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尚處於免費試用階段,“機器人 ”技術在各學科蓬勃發展,逐漸形成“醫生-機器人-患者”的三者共融。

【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 殷子 周雨


【作者】 黃錦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14 字。

轉載請註明: “三頭四臂”!手術機器人上崗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