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信不少人遇到過這樣的情形:打開電腦,廣告彈窗剛好是自己搜索過的某件商品;生日當天,陌生公司的“祝福”信息不請自來……是不是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了?答案可能並不那麼一目瞭然。這是因為,上網行為一般是被處理過的匿名化數據,不能簡單按照個人信息來管理,獲取諸如生日等個人信息,背後也未必有什麼交易。也正因為數據的收集邊界和使用方式的模糊性,讓個人信息保護面臨種種困難。
大數據時代,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生產數據。數據只有在流動、分享、加工、處理的過程中才有價值,海量數據集合而成的大數據,在帶來便利和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安全風險。找到保護和利用之間的平衡點,數據分級分類很有必要。近日公開徵求意見的數據安全法明確提出,國家根據數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篡改、破壞、泄露或非法獲取、非法利用造成的危害程度,對數據實行分級分類保護。
舉例來説,某些企業因為“防護牆”不牢固而被不法分子攻擊,一些數據收集方基於平台做非法交易,都會造成數據泄露。數據有沒有妥善保存,使用方式是否恰當,目前往往依靠收集者的自律。一旦實現數據的分級分類,什麼是可收集、使用、交易的一般信息,什麼是不可使用、不可交易的個人隱私或敏感信息,就會有明確界定。相應的,根據數據級別和類別,就有了不同的安全防護措施和判斷違規違法行為的依據。可見,數據分級分類既是數據安全治理過程的重要環節,也是數據精細化管控的依據。
今年以來,《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金融數據安全數據安全分級指南(送審稿)》相繼發佈,標誌着我國數據分級分類工作進入快車道。從工業數據領域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數據是關鍵的驅動力。工業數據分級分類管理,企業使用、流動與共享便有章可循。企業打消安全顧慮,方能放心將數據放到平台上,從而釋放數據潛在價值,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時下,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超過30萬億元,高效配置數據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一環。數據非法獲取、泄露及交易,會擾亂經濟社會秩序,阻礙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倘若只顧及商業價值而不管數據安全,只關注使用效率而忽視數據保護,無異於竭澤而漁、飲鴆止渴。推進數據分級分類,長遠看必將夯實數字產業的根基。
數據分級,安全防護方案要及時跟上。比如,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生物特徵等數據,必須在存儲、傳輸和使用過程做好脱敏、加密等工作。此外,隨着時間和場景的變化,分級分類標準也應靈活調整。解好數據分類這道“方程式”,我們就能探索出一條與數字時代相適應的數據保護利用之路。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