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
日前,中國商業聯合會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召集的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制定研討會在北京和廣州同步舉行。圍繞直播從業資質、主播年齡限制、直播商品體驗、視頻保存時限、直播帶貨定性這5大爭議焦點,30多位專家對徵求意見稿提出建議。此舉獲得不少網友好評,人們紛紛感慨“規範直播時代要來了”。
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已達到4338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9000億元。而在今年5月份,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受人社部委託,發佈《關於對擬發佈新職業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其中,在“互聯網營銷師”職業下增設“直播銷售員”工種,電商主播等崗位成為“名正言順”的新職業。
但毋庸諱言,與行業的火爆相比,相關的約束與規範顯得大為滯後。某些“頭部”主播已形成意見領袖的地位和級別,甚至超越電視台的影響力。但也有不少“網紅”對產品不瞭解就盲目帶貨,常常出現貨不對板等現象,引發質量及售後服務問題;一些主播缺乏責任心與專業能力,唯利是圖,隨口胡謅,弄虛作假,糊弄消費者;甚至一些未成年人也加入直播帶貨中,一旦出現嚴重商品質量問題,追責將成為難題。此外,還有平台數據造假、以次充好、維權難等亂象頻現……因此無論是從市場趨勢,還是職業發展來看,規範直播帶貨都勢在必行。
無規矩不成方圓。直播購物的本質是一種電子商務的交易行為,契合電子商務業態,本就應受到《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公平交易法》等一系列法規的約束,而非野蠻生長於法則之外。首部全國性直播電商標準的制定,是健全行業規範,完善監督管理的建章立制之舉,為電商直播劃出平台、主播、消費者的行為紅線,將有效遏制直播數據造假及虛假宣傳,倒逼直播平台強化內容審核機制,提高科技能力與企業責任感,堵住“網紅帶貨”的虛假空子,維護市場秩序,推動電商直播有序、良性發展。
目前,有關部門正在持續“納諫”中,專家、企業和消費者不妨積極參與,提出自己的建議與訴求。直播規則訂立得越全面越細緻,其效力便越大,越能維護市場公平秩序。如此,行業發展方能興利除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