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培養未來“李佳琦”切莫簡單複製
如果説電商直播在2019年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經濟”則讓直播帶貨徹底火了,直播人才也變得更“搶手”,這也催化了部分高校相關人才的培養。據媒體報道,有的高職院校專門組建了電商直播學院,有的成立電商直播相關導師工作室,還有一些學校嘗試在某些專業增加電商直播課程。
直播電商成為當下新興的電商業態,直播帶貨模式也逐漸被眾多企業認可,從官員到明星,從田間地頭到直播間,直播電商對實體經濟有着很大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多的人或行業力圖在電商直播領域就業或創業。成立電商直播學院既是對人才培養的探索,也是產教深度融合的大膽嘗試,是順應市場和社會要求的產物——學生積極參與,能夠解決就業問題;高校主動對接企業和社會,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解決企業的實際困難,並把解決網紅行業“現階段缺乏大量的高素質、高質量的專業人才”作為研究方向,學校、企業、學生基於直播經濟,開展具有行業開創性的有益嘗試,值得肯定。
然而,毋庸諱言的是,對於高校的電商直播,還存在一些認識誤區:電商直播專業人才培養是比較新的課題,產業發展比較快,目前沒有標準化的課程體系,只能邊摸索邊修正,這樣難免出現一些差異,以致一些學生把“李佳琦”奉為成功的唯一範本。其實,培養能夠為服務直播電商全鏈條的人才,讓每個人都可能在產業鏈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應是高校的育才目標,也是未來解決“主播缺人”的發展方向。要知道,一場成功的直播並非只是一個主播對着鏡頭侃侃而談,項目負責人,文案的寫作策劃,直播運營、場控、副播等都缺一不可,加之每個人的興趣、特長、專業知識都有所不同,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成為網紅的潛力。把學生都培養為“帶貨”的“網紅”或者都想“複製”為“李佳琦”,未免不切實際,也容易誤入歧途。
“李佳琦” 不可簡單複製而要進行創新。一是改變電商直播只能“帶貨”的狹隘認識,全方位推動整個行業以及上下游企業的均衡發展,二是加速建立直播教學的標準化課程與培養體系,讓更多的專業人做專業事;三是摒棄急功近利思想,認真在內容創新、質量過硬、垂直髮展等方面狠下功夫,才能讓更多別具一格的好主播出現在直播間。(斯涵涵)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