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快遞小哥”評職稱引關注 快遞企業要發展成科技公司了?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科技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蔣永霞)昨日(5月27日),湖北省武漢市針對“快遞小哥”的職稱評選活動引發社會關注。據瞭解,武漢市針對快遞從業者的職稱評選活動,主要面向全市郵政行業中從事快遞設備工程、快遞網路工程、快遞信息工程的在職在崗專業技術人員。目前,首批36名快遞從業者分別獲得快遞工程專業助理工程師和技術員資格。事實上,這個評選職稱活動的背後隱藏着很多信息,曾經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會不會有可能發展成科技公司?

實際上,在武漢之前,全國多地就已開始對快遞從業者進行職稱評選。2018年,安徽、陝西、上海、重慶、浙江、廣東等省(區、市)就開始快遞評職稱試點工作。去年10月,北京市正式開通快遞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通道,增設快遞工程評審專業,設置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和正高級工程師五個層級。同年,天津市也首次在工程技術職稱系列中增設快遞工程專業。

快遞從業者可進行職稱評選的城市越來越多,這説明社會越來越認可快遞從業者的職業。業界一致認為,評職稱一方面可以滿足快遞從業者的發展需求,極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釋放行業人員的發展潛能;另一方面,也能為快遞行業挑選出更多優質人才,推動行業發展。

在傳統的觀念中,快遞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一個低門檻行業,與從業者技術水平的高低似乎並無太大關係。然而,隨着快遞行業的不斷髮展,這種固有觀念被打破。如今,快遞企業非常重視科技化發展,它們不斷加大在研發上的投入。

降本增效的關鍵就是科技,因此,各大快遞企業紛紛加大科技投入。上市快遞公司的財報內容也證明了這一點。綜觀幾家上市公司近幾年的財報,核心競爭力一欄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科技能力。如今是比拼速度與服務的時代,物流科技發展也越來越快,大數據、智慧物流、雲平台、自動分揀設備、數字化倉庫已經成為快遞企業的標配,而無人機、無人車等人工智能裝備也已陸續投入使用。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快遞企業在科技與研發上也很捨得投入。以順豐為例,其去年的研發費用接近12億元,同比增長21.23%;去年科技投入金額接近37億元,同比增長34.65%。去年,順豐的研發人員人數超過5000人,在企業從業人員中佔比為4.41%。順豐作為物流快遞領域的科技狂,科技金額投入佔營收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除了順豐外,“通達系”快遞企業也在不斷加碼科技投入。韻達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加大信息化建設和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在信息系統開發、軟硬件採購、服務外包合作等方面的資本開支為4.95億元,同比增長60.2%。而去年淨利潤出現下滑的申通,也在當年投入超過1億元用於信息系統開發。

曾經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會不會發展成為科技公司?我們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