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京東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同為中國創立最早的電商公司,同為在美國上市的企業,同為廣大“剁手黨”又愛又恨的企業……
阿里的核心業務是做電商平台,為商家提供服務,並不賣貨;京東雖然也提供商家入駐服務,但核心業務是銷售,絕大部分營收來自商品銷售。
作為消費者,在淘寶、天貓和在京東的購物體驗是類似的,背後的盈利模式卻是不同的。
對比阿里和京東的正確姿勢
如果僅僅對比營收規模,自2018年起,京東的營收額就超過了阿里,2019年更是高達5769億元,超出阿里近700億元。不過,對比淨利潤會發現,鉅額營收超越阿里的京東,淨利潤卻只有阿里的8%左右。
阿里的市值差不多是京東的7倍,因為商業模式不同,京東的毛利率只有15%左右,阿里的毛利率則在45%上下,簡單的指標對比也就沒有太大意義。
兩家公司有哪些可以拿來對比的關注點?
先看活躍用户。以最新的季報數據為例,阿里中國零售市場,過去一年活躍買家7.26億,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京東該指標為3.87億,和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4.8%。
看起來京東要比阿里增速高得多,更具有成長性,但還要考慮阿里的活躍買家數已經逼近了中國網購用户羣體的極限。
再看成交總額(GMV)增速。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阿里平台GMV達人民幣7.053萬億元(1萬億美元),而京東2019年全年的GMV則超過了2.1萬億元。從GMV的數字看,因為前期基數相對較小,京東追趕的後勁很足。2.1萬億元是阿里2014年的水平,而2014年京東GMV只有2600億元。
有分析認為,從金額上來看,阿里和京東的GMV差距越來越大。但筆者認為不能這麼算,應該認識到京東和阿里差距從比例上算越來越小了,短短几年,從原來的不足十分之一縮小到接近三分之一。按照這個增長趨勢,或許再過幾年,阿里就會真的感覺到“後浪來了”。更何況,在阿里身後緊追不捨的,並非京東一家,個個虎視眈眈。
還可以對比線下業務。在線上用户接近“枯竭”的時候,依託移動支付等手段,通過發掘線下場景來擴大銷售額,是阿里等零售巨頭正在不斷嘗試和摸索的“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相比,新零售能夠把消費者“數字化”。通過信息化手段,在大數據技術加持下,知道客户是誰,從哪兒來,有什麼消費習慣,可以精準觸達客户,從而提升客户黏性。
一季度,阿里的新零售及直營業務(主要包括盒馬、天貓超市、進口直營和銀泰)為254.99億元,同比增長88%;京東沒有披露一季度線下業務的情況,只披露了日用百貨類的銷售額為525億元,同比增加38.2%。
京東毛利率有望提升
京東2019年年報顯示,全年歸屬於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121.84億元,同比增長589%,營業收入為5768.88億元,同比增長24.86%。5月15日發佈的一季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淨收入1462億元,同比增長20.7%。
和阿里最大的不同,由於自建物流,京東是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截至2019年年末,京東共有超過 22萬名員工,而2020年一季報顯示,京東員工達到了空前的26萬人,短短一個季度,增加了4萬員工,對增加就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些員工是京東最大的財富,自營物流保證了客户體驗,已經證實是京東的核心競爭力之一。2019年京東全面盈利,當年連馬雲也質疑的自建物流的模式,終於收穫了成功。
重資產的缺點是燒錢,來錢慢,京東用了差不多十年才勉強盈利。但重資產的優勢是可控,可以帶給客户更好的消費體驗。
其實在馬雲質疑後不久,阿里也悄悄地搞起了菜鳥,經過不斷的投資,眾多快遞企業已經成為阿里的參股甚至控股公司,這本質上是另外一種“自建物流”的路線。
新冠疫情爆發期間,京東物流和菜鳥網絡都表現極佳,為這次突如其來的緊急疫情提供了高效快速的快遞服務。
2019年,京東的毛利率14.63%,2020年一季度,該指標提高到15.41%,同比增加了0.3個百分點。
京東做3C業務起家,毛利率較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京東的盈利能力。2018年以來,京東在生鮮、日用百貨等品類方面着重發力。一季報顯示,禽肉蛋品同比增長301%,蔬菜同比增長207%,清潔用品同比增長333%。隨着品類的拓展,京東的毛利率有望逐漸提升,這有助於改善其盈利能力。
阿里的寬闊
雖然都是2003年開始起步的電商企業,但因為阿里的規模增長得實在太快,很長一段時間,京東是沒有資格和阿里做對比的。
2012年前後,京東的熱點營銷也不過是碰瓷蘇寧。如今,京東已經牢牢樹立起“618”的旗幟,並且在“雙11”、“雙12”向電商老大發起挑戰。
和京東相比,阿里最大的特點,就是大:用户體量大、涉足的行業範圍大、參與投資的分子公司規模大……
幾乎所有有獨立消費能力的中國用户,都是阿里的用户。一季報顯示,阿里的用户多達9.6億,其中甚至有1.8億的海外消費者。這意味着,新增用户的難度越來越大,增量市場的運營模式開始轉型為存量市場。
對於阿里來説,接下來的競爭,是儘可能留存消費者的眼球。消費者的時間是有限的,在微信、抖音、快手等眾多APP都在爭奪手機屏幕的時候,誰更能吸引住消費者的時間,誰就是最後的贏家。
雲計算業務在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22.17億元 ,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14%,主要是來自公共雲與混合雲業務的收入增長。在疫情的影響下,遠程業務對阿里雲的需求量激增。
不過,雲計算業務依舊沒有盈利,作為阿里的戰略性業務之一,阿里雲越不盈利,其殺傷力越大。除了從事行業雲的企業,在通用雲領域,阿里雲的競爭對手都無法盈利,形成了極高的准入門檻,除了騰訊雲、華為雲等幾個燒得起錢的巨頭跟隨,基本上沒再有小玩家進入行業。
3月,釘釘的工作日平均日活達到了1.55億。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在線上課軟件,釘釘從辦公工具一躍變成了在線教育工具。這個轉身讓騰訊措手不及,畢竟這個領域本該是QQ的基本盤。滲透到中小學,意味着支付寶拉新的成本進一步下降,這是阿里夢寐以求的領域。
而2020年最出乎意料的商業模式,莫過於直播帶貨。
據報道,僅2月5日-3月2日,李佳琦的淘寶直播間總銷售額達9.57億元,最高同時在線達5829萬人次。不到一個月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大多數上市公司同期能創造的營收。
直播突然興起,和消費羣體的悄然轉變有關。
2020年,最年輕的90後也21歲了。以90後甚至00後為主的新生代消費者,已經成長為消費市場的中堅力量。年輕消費者們喜歡時尚、顏值、故事、種草。
依託中國特有的發達的通信基建基礎,隨處可以高速廉價的上網,年輕消費者們催生出各種新型的經營模式,直播是最吸引眼球的一種。幾乎可以預見,2020年在直播的帶動下,阿里的用户活躍度和銷售額有望再上一個新台階。
和阿里相比,京東缺乏龐大的流量,所以京東直播根本無力和淘寶直播抗衡。據報道,京東正在牽手騰訊系的快手,來開展直播帶貨業務。
田忌賽馬的困局
前幾年,提到阿里,一般會拿騰訊當做對手來比較,但近兩年來,經常被拿來和阿里對比的,是京東。
作為騰訊系的成員,按理説京東要比阿里低一個“級別”,這恰恰是騰訊和京東的高明之處。通過“田忌賽馬”的模式,和阿里打消耗戰。
騰訊坐擁QQ 、微信兩大流量池,通過培育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參股企業,實現對阿里的挑戰和超越。
從商業模式看,為了避開阿里的鋒芒,京東繞道走了重資產模式,經過十多年的虧損,終於熬到了穩定盈利的階段;但反過來,輕資產起家的阿里,最終還是要回到重資產的老路上來,自建物流、自建中央倉,甚至天貓也開啓了自營模式,這説明電商的本質還是相似的。經過十多年的激烈競爭和探索,中國的線上電商巨頭最終殊途同歸。
中國的電商行業已經從線上拼到了線下,還遠未到格局已定的階段。最終的受益者,一定是廣大的消費者,比如近在咫尺的“618”,消費者們是實實在在享受到價格優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