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永遠是主旋律,就算現在是由存量找增量的時代,增量的過程也是必不可少的。任何產品的面世,第一步都是吸引用户,但流量一直是廣大企業、網商、互聯網創業者最頭疼的事情。本文作者從自身經驗出發,梳理總結了產品引流之前需要思考的6個問題,與大家分享。
引流:吸引流量,稍微解釋一下就是,讓流量從A場景轉移到B場景(或者C、D等等),並且對流量進行留存、活躍、轉化等動作。
單純讓流量從一個場景轉移到另外一個場景是無意義的引流,我們需要用户在我們希望的場景去做一些我們希望用户做的動作,比如留存、活躍、轉化、拉新等等動作。(所以我們在關注DAU、MAU的時候,在某個時間開始,互聯網產品開始披露用户日均使用時長了)
對於互聯網來説,這個問題很簡單,現在大型的流量聚集地(比如微信、抖音、微博),覆蓋的用户非常廣,而且投放廣告的時候,還可以選擇地域、性別、年齡等等一系列的用户標籤進行廣告的展示,所以在互聯網投放廣告裏,是可以做到比較精準的投放的。但是這樣的話,成本也會上升很誇張,比如覆蓋面廣一點,用户質量就會參差不齊。
中小型的流量聚集地就會有用户細分了,比如互聯網運營知識社區是否是否投放美妝廣告。
對於線下的場景中,用户的針對性會更加強,我們來看看:
兒童遊樂場是否適合投放老年人保健品廣告。兒童遊樂場一般是父母帶着孩子去玩的,賣老年人保健品,父母可能對這方面有需求,但是效率會很低,明明是陪伴孩子玩,結果晚上回家給老年人帶了一份保健品,是不是感覺很奇怪?
但是,這個場景中,會有父母在,中年人給老年人買一份保健品帶回家,好像也説得通,但是這個奇怪的感覺會讓用户的消費慾望無限降低。
所以對於A場景的流量,是否是有我們的潛在用户,如果有,有多少。和其他場景比起來,引流效率如何?
用户為什麼會聚集在A場景,當用户離開A場景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態
(之前思考抖音廣告的時候,用户在刷抖音的時候,是一種比較放鬆的狀態,突然看到理財廣告,用户的心理狀態是怎麼變化的,用户為什麼會點擊廣告,同時留下信息?)
為什麼微信的日活那麼高?為什麼抖音日活那麼高?
我們來看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所以A場景(或者説產品)是滿足了用户某方面的需求。
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低級別的需求,所以我們在思考互聯網產品的時候,我們是從社交需求開始思考的,首先是滿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然後開始滿足用户的安全需求(比如信息泄密,財產安全等等)
一句話解釋就是,用更強烈的需求來替代用户在A場景當時的需求。
也可以理解為激勵,激勵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叫做正向激勵,另外一部分是負向激勵。
正向激勵:你來我們這個場景“玩”,你可以獲得“金錢”、“尊重”、“新東西”等等
負向激勵:你都快30了,還在玩遊戲,浪費青春,荒廢人生,你對得起你父母,對得起你以前二十多年的生活嗎?(引起恐慌)
(更加直接一點,正向激勵:完成KPI有豐富的績效獎金。負向激勵:沒有達到目標,會扣除你大量的績效獎金,甚至開除)
在某個時間點,另外一個場景滿足了用户另外一個更加強烈的需求,所以用户會選擇跳轉到另外一個場景。這個更加強烈的需求,可能是通過廣告、話術等等突然激活的需求。
筆者一直從事在線教育行業,以前做抖音廣告的時候,一直稱讚這個渠道的名片質量好。當時做了一個用户心理模擬。
用户在刷抖音的時候,是一種非常放鬆的狀態,當看到一則廣告,突然激活用户積極向上,能通過學習改變人生的想法。用户在一種非常放鬆的狀態下,突然給用户一條光明大道的感覺,並且能通過廣告去刺激用户思考目前的生活環境,也極大的刺激了用户的痛點,那麼用户的需求被無限放大(腦補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同時視頻會更加生動,相對於圖文來説,視頻內容在用户腦海中留存的時間更長,所以用户對於提升自己的熱情程度衰減會變得更慢。所以我們説,視頻廣告>圖文廣告
基於以上四點思考一下,按照在線教育產品舉例:
以前有一篇文章中寫到,對於用户來説,用户希望用更少成本獲得更多的利益。所以我們在設計產品賣點的時候,會開始弱化高成本的地方(比如:學習時間,學習精力),同時會放大結果(比如:考取某個證書後,收入可以上升。再比如:本科畢業證比高中畢業證更容易掙得高薪)。
我們目前工作上的例子:
最流暢的用户路徑,我們可以理解為:用户點擊一下屏幕,就能達到我們的想要的效果。
不流暢的路徑,你可以理解為,用户要長按屏幕,用户要點擊很多下,用户還要複製粘貼,用户還要截取部分內容進行復制粘貼,用户要手動切換app等等的排列組合。
這個涉及到留存,但是小杜認為這也算是用户引流的一環,畢竟用户逛了一圈就走了,這樣是無效引流,所以多寫一個留存
回到上面的一點:用户為什麼來?
用户來到我們的為用户準備的場景的時候,我們能第一時間給到用户想要的東西(或者是給用户一個有效反饋,真人反饋比機器人反饋更有感情)。
這是方向,落實到實操層的時候,就是話術、展示圖等等
關於話術編寫,小杜有幾點小建議:
小杜認為,文案和話術是有本質區別的:
作者:杜爽,公眾號:小葉的運營日記
本文由 @杜爽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