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的成交額很“骨感”,但留下的啓示很“豐滿”

吳曉波的成交額很“骨感”,但留下的啓示很“豐滿”

文丨鏡像娛樂

7月10日,“吳曉波頻道”微信公眾號推送了一篇題為《吳曉波:十五罐》的文章,閲讀量喜提10w+,主要對近期的直播帶貨“翻車”事件進行“覆盤反思”,除了自嘲“十五罐”的直播翻車,還勇於揭露自己的“慘淡業績”,並再次為國貨打call。

此前,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於6月29日晚在淘寶直播“新國貨首發”專場完成了自己的直播帶貨首秀,卻被“21Tech”曝光,參與了吳曉波直播的某品牌方付了60萬元坑位費,但實際成交不足5萬元。吳曉波發表嚴正聲明,稱文章失實。

吳曉波的成交額很“骨感”,但留下的啓示很“豐滿”

網友對此似乎並不買賬,坊間更是流傳着合作方對吳曉波這波帶貨的大力吐槽。不管是心中苦水潰堤的商家,還是“吃螃蟹第一人”的吳曉波團隊、“義憤填膺”的吃瓜羣眾,在這場被資本和流量主導的數字遊戲中,他們全身投入,卻在時代的趨勢洪流中被嗆了幾口水。不過任一新模式火爆起來,總會有一大堆人唱反調。

站在2020岸邊駐足觀望或指指點點的那撥人,還得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在眾人啃噬直播風口紅利的當下,吳曉波直播帶貨的“首秀翻車”不應只是一場羣嘲的遊戲。直播電商不會“一勞永逸”也很少“勞而無功”,打破常規後的更多可能性應該被看到。

知識精英的帶貨試水

新聞行業出身的吳曉波與自媒體達人羅振宇是朋友,在做《羅輯思維》後,羅經常鼓動吳成為他的同道。與羅振宇帶着一幫粉絲“瘋玩”不同的是,無論是視頻還是專欄,吳曉波只做財經,他希望保持精英主義的格調。他的粉絲大多比較理性,這就註定他難以像羅振宇一樣在粉絲中賣月餅。

“其實我的互聯網思維沒有老羅強,他在做一場互聯網大試驗,我也在做試驗,但我的試驗小。我怕,左邊怕碰着,右邊怕挨着。”吳曉波早在五年前這樣説道。

在6月29日吳曉波的5個多小時的直播首秀中,吳曉波重點推薦了26款新國貨產品,涵蓋食品、家電、家居、美妝個護等品類,包括百雀羚、瑞哺恩、八馬茶葉、街景車4款等高客單價的產品,顯然也是面向新中產或更高端的受眾,即吳曉波的主要粉絲羣體。

吳曉波的成交額很“骨感”,但留下的啓示很“豐滿”

吳曉波在直播中持續輸出自己的選品理念,以及相關品牌的價值和態度。從內容上來看,“產品解説+品牌故事”的多層面解讀模式延展了“新國貨”的商業內涵,吳曉波對每款“新國貨”的知識營銷與其“知識分子”的人設是符合的。不過,聽吳曉波頻道的人和看吳曉波直播的人未必是同一羣人,相比以中產階層和高知分子為主的文化名人追隨者,後者更可能是以家庭主婦、女大學生等為主的大眾羣體。

知瓜數據顯示,吳曉波的直播首秀GMV0.22億,帶貨銷量2.72萬,其中部分偏女性向、家居向的商品銷量低,甚至出現零銷量的情況,不及另一位互聯網名人羅永浩首秀銷售量的1/5。其實,不止吳曉波,高曉松、馬東等人的”名人讀名著”活動也面臨類似的尷尬局面,大多數“路人”並不買泛知識大V的文化賬。

吳曉波的成交額很“骨感”,但留下的啓示很“豐滿”

吳曉波在文中稱,“翻車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的表現,二是選品邏輯。”“直播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已經意識到,湧進直播間的人更多的是為了買東西,而不是來聽課。我把大家喊成‘同學’,其實,他們是‘寶寶’。”

對於當下的直播受眾而言,具有網感和親和力的話語體系更能贏得他們的青睞,“OMG,買它”、“寶寶”等日益成熟的直播帶貨行話似乎更能刺激消費。面對市場化商業大潮的衝擊,“娛樂至死”這樣的議題早已落入窠臼,在流量變現的大眾娛樂時代,許多苟延殘喘的精英知識分子不再與大眾對立。有着自行一套語言系統的許知遠等“文化遺老”,都自覺不得不在互聯網娛樂消費邏輯下擁抱大眾文化。

對於中國知識分子而言,語境問題尚未解決,飯碗卻正被移動互聯網的驚濤紛紛拍碎,吳曉波説得直截了當,“星轉鬥移,夜榻狂言都已被風吹散。糟糕的是,當我們把前輩一一干掉之後,卻突然霜降牧場,地裂河竭,所在行業處百年來未見之險境,我的那些總編同學們忽然發現自己成了‘舊世界裏的人’”。

池淺水多的破局之戰

自“21tech”所寫的《戳破明星直播泡沫:90萬人觀看成交不到10單,誰在“裸泳”?》發佈以來,“明星直播泡沫”這一話題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根據7月9日財經網發佈的“明星直播帶貨,你會下單嗎”的調查顯示,截至當日18時,選擇“還是看直播商品我缺不缺”與“不會,就看個熱鬧”的人所佔比例明顯更多。

在吳曉波之前,李湘、小瀋陽和葉一茜等明星也在直播帶貨中翻過車。“明星直播帶貨約等於詐騙”之類的氣話,如今説出來已能引發不少共鳴,畢竟“割肉”的是商家,“60萬坑位費,實際成交五萬都不到”的投資回報率也讓商家始料未及,但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明星帶貨與網紅、草根的專業帶貨實則有本質區別。

吳曉波的成交額很“骨感”,但留下的啓示很“豐滿”

淘寶是直播帶貨的起源,直播帶貨出圈的卻是快手。“直播帶貨本來緣起於草根,甚至可以直接説緣起於快手,在之前的一個榜單上,我們可以看到八成直播帶貨紅人都來自於快手,我也親自去看過快手的一些直播基地,發貨確實非常繁忙,那時候也沒什麼刷單,就是一些草根素人在賣貨。”一位行內人士透露道。

當“直播帶貨”逐漸成為網絡經濟新的增長點,一些傳統品牌和明星紛紛湧入,直播電商市場大水漫灌,泡沫開始溢出。“現在想必也分流了那些網紅的流量,其實破壞了整體的一個環境。當大家發現明星帶貨確實很容易傷身而退出的時候,我覺得網紅們的基本盤還是在的,帶貨依舊還是可以走下去的。”

在許多甲方眼中,直播帶貨這麼火應該源於它的“品效合一”。一些品牌商家認為投放品牌無法評估效果,那就投放加轉化放在一起做品效合一,一樣花廣告費還能回款和賣貨,肯定比單純投品牌廣告強很多。然而事實上,明星的粉絲號召力難以轉化為消費者的購買動力。連出來帶貨的一線明星都十分克制,要麼選擇保底的平台,要麼搭配薇婭、李佳琦這樣的實力帶貨選手保駕護航。

與薇婭、李佳琦等大主播帶貨不同的是,要把明星帶貨的預算當做廣告預算,而非銷售行為。明星在賣貨轉化上並不專業,帶貨表現實則為品宣手段,大面積廣告投放看似大水漫灌,但從長期來看,品牌擴散與印象建立的效果是潛移默化的。

每日黑巧聯合創始人林希認為,“明星的優勢在於有流量和較多的曝光渠道,而且每個明星都有不同的粉絲羣體,可以為品牌帶來不同的潛在客户。”在林希看來,過去只有大品牌才能找明星代言,而且合作模式也受限。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明星加入到直播帶貨的隊伍中,大大降低了品牌與明星的合作成本,這也是年輕品牌需要抓住的時代紅利。

直播帶貨的邏輯轉場

“全網最低價”成為當下直播賣貨的核心。吳曉波這次直播翻車固然可能有準備不足的情況,但目前整個直播帶貨的大環境仍處於“低價,更低價”,這種慣性思維是其“翻車”事故的更大影響因素。如今的直播帶貨環境如同中國早年的經濟環境,還處在“物美價廉”的階段,但未來打破靠低價帶動銷量、走向分化的直播模式是必然的趨勢。

吳曉波認為,短平快的野蠻狂飆時代已經結束,迴歸到產品、內容、商業邏輯本身,產生慢哲學,創業、資本投資回報率等都會慢下來。“好房子慢慢造,一本書慢慢寫,一個公司慢慢做,消費者越來越相信時間釀造出來的好酒。”同時,中國告別“崇洋時代”,以“新國貨”運動為代表的審美也將發生創新。

直播貨品與進入直播間的受眾人羣的購物心理標準的落差(包括消費能力等因素),會大大影響直播的銷售成果。“新國貨”的獨特優勢通過一場直播還不足以讓其深入人心,尤其是其對於“新國貨”改變生活的意義需要持續的解讀。

如果換一種“直播不等於賣貨”的語境去思考,把直播間當作虛擬環境的市場試驗田,直播電商還可以有多種定義,既要有拼低價格的頻道,又要有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到全網精品優質產品的頻道。吳曉波們適合選擇後者,只是目前直播仍處在發展初期,而直播電商的成熟需要兼具後者路線的崛起。

直播帶貨要想走出“全網最低價”的怪圈,需要賦予產品文化價值,講好產品自身的故事是必然的。除了“知識+直播”的知識KOL的帶貨模式,在未來,直播電商還能千人千面。面對不同的消費者羣體,“萬物可直播,萬物可帶貨,”未來爆款既有網紅單品,也有質量精品,差異化的成功和單場人效可持續才是綠色之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26 字。

轉載請註明: 吳曉波的成交額很“骨感”,但留下的啓示很“豐滿”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