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AI即服務”,技術迭代還在催生這些網絡安全新趨勢
光明網訊(記者 李政葳)“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3萬億,佔我國GDP的34.8%。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交、辦公、會議、娛樂等大型活動紛紛轉至線上,網絡安全問題更加突出,網絡攻擊日益增多,個人信息泄露事件頻發……”在日前舉辦的2020西湖論劍·網絡安全線上峯會上,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副局長高林這樣説。
近年來,有關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備受關注。他介紹,今年印發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強調製定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民法典也針對隱私權及個人信息保護進行規範。“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快建立數據安全管理、個人信息出境安全評估等相關制度,建立APP執法、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長效治理機制。”
提到網絡安全的技術防控,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現場分享了“機器人攻擊防禦”案例。“我們的數據有時會被爬蟲爬掉,比如12306購票系統曾因受爬蟲而宕機。”陳純表示,隨着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髮展,出現購票異常現象時將實時開啓智能識別,將爬蟲網站攻擊防禦掉,並且可以實現動態防禦。
伴隨着技術迭代,未來網絡安全行業將“走向何方”?安恆信息董事長範淵提到,安全與服務聯繫日益密切,必然會帶來軟件能力、數據能力、智能化能力的緊密關聯。也就是説,未來安全服務特別明顯的是數據化、智能化、自動化、集約化、實戰化、閉環化。
在工業互聯網場景下,產業數字化轉型必將成為行業趨勢。“工業互聯網場景將從邊緣安全防護到企業整體安全防護轉變,工業互聯網涉及的已不僅僅是工業企業本身,更涉及到整個生態產業鏈,需要我們從工業互聯網安全生命全週期、全場景進行整體安全服務。”範淵説。
回顧過去幾十年網絡安全領域變化,已經實現從單點防護到全局視角轉變,從外網安全到內外網整體安全轉變,從人工服務到自動化服務轉變,從系統安全到數據安全轉變……“未來將是軟件即服務、AI即服務、平台即服務以及數據安全即服務的局面。可以預見,未來安全服務技術和場景,也會為數字經濟和新基建帶來更大價值。”範淵説。
網絡安全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高林也認為,要確保新技術、新應用在安全軌道上運行,必然要加強技術創新,密切跟蹤技術發展演進,在充分利用新技術的同時做好安全防護,要針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5G等新技術,加快制定新技術、新應用相關的國家標準,確保新技術、新應用在安全的軌道上健康發展。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