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7月13日,新華社披露了“倒賣人臉”現象。在電商平台上,藏着一批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信息和“照片活化工具”的店鋪。賣家表示,這些人臉可以執行“眨眨眼、張張嘴、點點頭”等操作,通過人臉識別驗證,“一張(靜態)人臉0.5元、照片活化軟件加教程35元”。

意味着,只需花費一頓午飯錢,就能與別人“換臉”,甚至用這張臉打開他人手機裏的私密軟件。

這種網絡黑產業,令人細思極恐——

人臉是具有唯一性且終身不變的生物信息,也是計算機技術識別身份的重要依據,如今它卻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陌生人肆意使用着。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我們的臉,或許正躺在陌生人手中,被大聲叫賣着。 /《黑鏡》劇照

這些“人臉”通過什麼渠道進行秘密交易?買“人臉”的人有什麼目的?5毛錢一張的“人臉”買來可以做些什麼?

帶着這些疑問,新週刊APP記者潛入“人臉”交易現場,試圖尋找答案。

“不同的臉針對不同平台,

全部現貨”

“5元一張臉、25元一個網站賬號。”

在某電商平台,新週刊APP記者通過FC*、料*、*人臉等黑話,聯繫到第一名賣家。他家的臉售價5元一張,不要求買家提供私人信息。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較便宜的“臉”,比如這張5元的,一般是公開、明碼實價。有特殊用途的“臉”,賣家會通過第三方聊天工具報價。/網頁截圖

“微信或支付寶轉賬,付款後我會給你一個身份證號,(把身份證號)填入人臉識別頁面就可以通過驗證。”

當新週刊APP記者表示希望先測試通過率再購買時,賣家立刻為品質打包票,“這張臉不限使用次數,相當於買斷,而且官方絕對不會檢測到異常”。

除了單張臉出售,這個賣家還建了一個網站——一個整合了數十張“人臉”的批發網站。買賣雙方只需花25元購買一個通行賬號,就可以在上面進行“人臉交易”,而且張數不限。

“你也可以倒二手,就是在我的網站上批發(臉),再賣給散客。”

賣家還告訴記者,“人臉”的使用範圍具有針對性,比如能刷開支付寶的“人臉”,無法打開其他交易軟件,若有需要就得“再造一張”。

新週刊APP記者詢價的這張臉,就是專門避開騰訊遊戲“未成年人防沉迷機制”的。

“註冊遊戲時需要提供身份信息、通過人臉識別,未滿18歲人羣一天只能玩2小時。”某些論壇上,有不少未成年人為此大吐苦水,“以為偷偷用大人的身份證註冊,就能一勞永逸,沒想到遊戲官方竟不定時掃臉抽檢,只能買一張成年人的臉了”。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除了騰訊遊戲玩家,還有很多遊戲玩家“求臉”的,可能是為註冊新賬户,也可能為別的。/頁面截圖

買“人臉”玩遊戲,只能算小打小鬧,但有更多買家,目的可沒這麼單純。

通過論壇上滿屏的“賣臉廣告”,新週刊APP記者聯繫上第二個賣家。他自豪地打包票,自家的“臉”能通過滴滴的人臉識別抽檢。

去年12月,滴滴順風車重新上線後,司機和乘客註冊都需要通過人臉識別驗證,更加強了對司機的背景、是否為失信被執行人的篩查。這麼做是為了防止人車信息不符合、出事了難以追責等問題發生,對司機起到心理約束作用。

但這種約束,用區區400元就能瓦解,“第一次驗證成功後,這張臉將能永久使用”。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在這張臉的偽裝下,是否任何社會背景的人,都能成為網約車司機了?/網頁截圖

至於司機購買目的,是覺得頻繁抽檢太麻煩,還是“真實身份不宜公開”?這個賣家也不清楚,當然,也不會過問。

隱私信息泄露影響的方面,除了生命安全,還有個人財富。

新週刊APP記者接觸的第三個賣家,專門出售應對支付寶的“臉”。

“110元一張臉,付款後有客服同步、遠程操作,2小時內包過。”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可 製作支付寶的“臉”,一勞永逸。/聊天截圖

當被問及可否直接把“臉”發給記者、讓記者獨立操作時,賣家斬釘截鐵地回答:“不可以,這是別人的臉,況且給你了也不懂咋操作。”

至於從何途徑得到別人的臉,賣家拒絕透露:“反正不是我自己的(臉)。”

“除了支付寶,你還有能註冊或掃開其他交易APP的臉嗎?”

順着這句提問,新週刊APP記者與第四個賣家——據説擁有通過銀行官方APP人臉識別技術、被同行稱為“黑客”的人搭上線。

“只要提供銀行開户人的資料(身份證),什麼臉都可以做。”在記者假裝猶豫之際,這名“黑客”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300元一張臉,要買直接點擊鏈接付款。”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 只要你能搞到本人基本資料,我們能按你要求整一張ta的臉,可以通過任何軟件識別。”/聊天截圖

新週刊APP記者觀察到,在某些特定論壇,涉及“人臉”的帖子五花八門。

有由賣家發佈的廣告,“人臉業務”包括註冊社交服務等各類平台賬號、通過三色光人臉識別系統、能執行點頭眨眼等動作;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各類冷門需求,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網頁截圖

有由買家發佈的求助帖,如“求可以通過網申卡(網絡申請信用卡)的臉”;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為何要用別人的臉申請信用卡呢?/網頁截圖

更有網友,瞭解到記者“需要人臉”後,發來一份《人臉識別工具》文檔,內含控制面部表情、3D人臉製作、眨眼點頭腳本、人臉特徵詳解等15份教程和工具,形式以文字和視頻為主,每份售價15元。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一份公開傳播的文檔。

就像蝴蝶效應

一張臉能讓社會失序

“就跟買遊戲賬號一樣。”

這句出現在“人臉交易”帖子下方的評論,映射出大部分買家的心態——

只是買了一點虛擬的東西,並沒有多嚴重,甚至還有點好玩。

多數者的不以為然,縱容着這種黑色產業生長。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我們的默許,讓越來越多非法販賣人臉的人,敢在公開平台叫賣。/網頁截圖

人臉,是可以隨意購買的商品嗎?網購人臉,到底要不要負法律責任?新週刊APP記者特地諮詢了法律界的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買賣或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意味着,參與人臉信息交易的買賣雙方,都已觸犯法律法規,“違法者或被控告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即便在購買過程中沒被發現,使用“人臉”時被官方平台檢測到異常,同樣需要承擔民事侵權責任。

我國法律嚴懲泄露、倒賣人臉信息的原因,與人臉識別技術發展迅速有關。

近年來,人臉識別頻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掃臉付款、分期購物等金融類功能;人臉考勤、出入門禁等智慧園區類功能;一鍵上妝、視頻換臉等娛樂類功能;掃臉確認司機身份等出行類功能;尋找失蹤人口、識別出行違規人員等安防類功能。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掃臉支付,是最常見的人臉識別技術之一。

截至2018年底,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已達151.7億元,應用涵蓋安防、金融、個人智能、互聯網服務等多個領域。占人臉識別市場份額最高的,分別是安防(61.1%)、金融(17.1%)、智慧園區(6.7%)。

意味着除了生活服務,人臉識別技術更多運用在公共服務、安全保護領域。

人臉信息發生泄露,負面影響將從個人財產損失,蔓延至阻礙社會各領域正常運行。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任何一個瞬間,我們的臉都可能被不懷好意者竊取,甚至被窺探生活。

這並非聳人聽聞。

今年2月,美國人工智能臉部識別公司Clearview AI內部系統遭黑客入侵,超過2000家客户數據發生泄露,包括美國警方、執法機構和銀行。

據媒體報道,Clearview AI的數據庫涵蓋約30億張人臉數據,僅靠一張人臉照片,就可以順藤摸瓜地搜索到照片出處,還有照片主人的個人信息,諸如姓名、聯繫方式、家庭住址甚至其他公開照片。

這次泄露事件,導致Clearview AI收到來自微軟、Google、YouTube等互聯網巨頭的禁止公函,並將面臨500萬美元的集體訴訟索賠——

整整30億份人臉信息,但凡有黑客公開其中的1/30,都有1億人的安全受到威脅。如果公開的人臉信息,包括政府和商界重要人士,將後患無窮。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Clearview AI所擁有的數據量級已遠遠超過了美國聯邦政府或者任何一家硅谷巨頭的數據體量,即使像FBI這樣的機構,其數據庫也僅僅是收集了4.11億張照片。/《紐約時報》

此外,類似事件還有——

2018年,社交軟件陌陌的3000萬用户數據,在暗網被兜售;

2018年,社交平台Facebook的用户信息遭泄露,其中有5000萬用户、佔據着美國選民人數的1/4,被視作精準投放政治廣告的重要參考;

2019年,央視爆出5000多張人臉照片被公開兜售,一張標價0.5元。附帶照片主人姓名、身份證照片、銀行卡號等信息的,標價4元一份。

據統計,在所有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中,科技行業發生概率最高、佔比37%,其次是政府機構、金融和醫療機構。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只要倒賣人臉的產業還存在,我們就永遠猜不到自己的臉將在何處丟失。

人臉信息竊取、倒賣行為的另一個負面影響,是導致人臉識別技術的社會接受度一直不高,側面拖了行業發展的後腿。

新京報曾就“個人隱私問題”做了一個社會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3%的人贊同通過人臉識別闖紅燈。同時,有42.7%的人擔心人臉識別會泄露隱私、23.3%的人對此技術持觀望態度。

意味着,大多數人認同人臉識別正向意義,但信息泄露的高風險,讓他們的內心仍有些抗拒。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更有26.2%的受訪者,明確表示人臉識別技術已被濫用。/《新京報》

而如今我們身邊的“人臉交易”,正在擴大這些負面影響的波及範圍——

如果每個人都選擇視而不見,甚至參與購買,那我們的臉將一張一張被盜取乾淨,直至人人自危。

如果“人臉”買賣,可以像新週刊APP記者所試驗的這樣,輕易地通過網絡完成,那麼終將有一天,我們會失去所有的安全感。

人臉識別技術的市場價值龐大、所發揮的作用不可替代,如果只為杜絕惡劣的信息泄露現象而禁止使用,固然不可取。

緩解的方法,除了需要有關部門劃清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邊界,對人臉信息數據庫的採集、管理採取法律約束;作為普通網民的我們,當身處“人臉交易”時,更應該通過文字、截圖等方式記錄全過程,並舉報揭發。

記錄本身,已是對現實的反抗。

面對這場關係到你、我、他、各行業以及全社會利益的惡性交易,你還會選擇做一個沉默的縱容者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22 字。

轉載請註明: 網絡人臉販子:我能幫你盜取任何人的隱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