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説10公里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體育

當個人的耐力水平已經達到一個當前極值時,提高速度是下一步必須要做的。

撰文/柳條

編輯/柳條

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最近有跑友留言問達子,説自己平時要上班,跑步鍛鍊的時間有限,月跑量最多200公里,該怎麼練習才能提高馬拉松成績呢?

確實,業餘跑者大部分應該都會有這樣的困擾,畢竟人到中年,工作和家庭瑣事已讓人力不從心,利用閒暇時間堅持着自己的愛好跑跑步,已實屬不易。

那麼對於業餘跑者,如果時間有限的話,如何訓練去提高馬拉松成績呢?達子根據自己給跑友們的建議就是:去提高自己的10公里成績,因為在他剛跑步的那段時間就是這樣做的。來看看達子的經驗分享:

相信不少業餘跑者,馬拉松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進入瓶頸期,這個時候你會覺得無論怎麼訓練似乎都很難再進步。

這時候,很多專業運動員和經驗豐富的教練,就會提到5000米和10000米的專項能力訓練。也就是説,當個人的耐力水平已經達到一個當前極值時,提高速度是下一步必須要做的。

而10公里是一個很棒的距離,初跑者把它作為首選目標,因為距離適中,堅持一段時間就會達到,而且日常跑跑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好處;對資深跑者來説,10公里的成績可以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一些跑步教練也會把10公里成績,視為評判個人路跑能力的重要標準,用來判斷你的馬拉松潛力。

我們來看一張10公里和馬拉松成績關係的表格。(換算來自德國10公里紀錄保持者史迪凡尼)

當然,上面的表格對馬拉松成績的預測也會有誤差,比如基普喬格,他的場地10000米最好成績是26分49秒02,路跑10公里的最好成績是28分11秒,但全馬成績PB是1小時59分40秒。

所以,上面的表格更針對的是業餘跑友,大家可以對照自己的10公里水平預測一下全馬成績。

既然10公里成績對全馬成績影響很大,那麼業餘跑者如何提高10公里成績?

低心率慢跑,打好有氧基礎

不管是馬拉松還是10公里,都是一項有氧能力為主的運動,所以平時訓練時心率都應維持在最大有氧運動區間,目的是為了提高有氧能力,增加肌肉中的毛細血管和線粒體密度。比如常見的MAF180跑法。

輕鬆跑,放鬆跑和大部分的長距離跑,可以嘗試採用MAF180,即跑步時心率不超過“180-年齡”這個數值,如果有運動習慣且沒有傷病,那麼心率數值可以增加5。

可以用心率表或心率帶監測心率,如果沒有,把強度控制在邊跑邊能連貫説話的範圍。如果是初跑者,即使每次跑步都是低心率慢跑,你會發現自己總在進步狀態,直到出現平台期。

當出現平台期的時候,你需要把週末的長距離跑拉長。15公里不錯,20公里不嫌多,30公里也可以。當你有能力完成一個馬拉松時,再回過頭來,你會發現跑10公里要輕鬆很多。

速度訓練,提高最大攝氧量

有氧基礎打好了,那麼就要該上速度了。速度訓練能提高最大攝氧能力,鍛鍊肌肉力量,讓跑步姿勢更經濟,用更少的能量跑更多的距離。

開始階段可以在常規的輕鬆跑之後,加入幾組20-40秒的衝刺跑,記住要保持正確的跑姿。

其次,就是400米到1600米的間歇跑,通常情況下配速稍快於5公里比賽配速;距離越短的間歇,速度越快。

跑坡也是一個好選擇,既能有效鍛鍊肌肉力量和心肺能力,又避免過大的落地衝擊。

由於速度訓練對身體素質要求高,因此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傷,所以建議一週不超過兩次。同時還需要進行力量訓練,強化核心肌羣和腿部力量。

節奏跑,提高速度耐力

光有速度還不夠,持續快速奔跑的能力也很重要,你需要的是節奏跑(乳酸門檻跑)。有一句話説,跨過乳酸門檻跑,菜鳥也能變大神。想提高跑馬速度,節奏跑是必備訓練項目。

這種訓練,跑起來比較吃力,但是身體依然可以長時間內維持這樣的配速。應當維持多長時間呢?

在精力充沛的最佳狀態下,跑者可以以乳酸門檻跑的配速跑上60分鐘左右,也就説精英跑者可以跑上20公里,甚至一個半馬。所以也有教練説,乳酸門檻的訓練速度大概就是半馬比賽的配速,或者比你5千米比賽配速慢15-20秒左右。

對業餘跑者來説,每次節奏跑的時間建議在30-40分鐘之間,這個時間指的是乳酸門檻速度下的時間,不包括前期的熱身和跑後的冷身時間。

力量訓練,提高爆發力

針對性的進行力量訓練,可以有效避免受傷,維持跑步中的軀幹穩定,提高動力輸出,提高跑步經濟性。交叉訓練可以是瑜伽、單車、游泳、有氧操,每週穿插進行。

比如放鬆跑之後可以加幾組腹肌練習,平板支撐或者卷腹;高強度跑步的第二天可以游泳放鬆;每兩週做幾組深蹲和硬拉,可以讓你更舒服更有力的奔跑。

增強式肌力訓練主要指爆發型的練習,包括跳躍和速度訓練。但在做這種訓練之前,需要有一定的力量訓練基礎,否則會增加受傷的風險,因為那些跳躍動作的力量通過身體時,強度會更大。

增強式訓練和爆發性練習(比如跑台階,跑樓梯),會對你的運動表現產生巨大影響。

總的來説,業餘跑者想提高10公里成績,就是通過逐步積累跑量,以低心率慢跑為主,加入速度訓練,穿插進行交叉和力量練習。

這樣堅持一個完整的夏天,你的10公里成績就會大大提升。

對於馬拉松愛好者來説,10公里只是一個開胃菜,他們的目標瞄準的會是,跑進330,破3,甚至245。要想精準的完成目標,就需要精確的規劃日常訓練強度,平時的訓練都應該有準確的配速計劃。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張表格,不同馬拉松目標成績,平時應該以怎樣的配速訓練:

跑進330,需要具備怎樣的訓練基礎?

馬拉松跑進330,一直以來都是很大一部分業餘進階跑者的目標,那麼想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呢?不談天賦跑友,普遍來説:

首先,至少要具備10公里45分鐘以內的水平;每週跑量至少要在50公里以上,並且週末至少跑一個22公里左右的馬拉松配速跑。

在比賽前一個月,要把周跑量提高到70公里左右,同時,週末一定要安排一次長距離30公里左右的耐力跑。比賽前一週注意減量。

跑進300,需要具備怎樣的訓練基礎?

普通跑友跑進3小時,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每週至少要訓練5次,長跑距離要大於25公里以上;

每週跑量要達到100公里左右;

10公里至少要有39分內的水平,如果有37分左右的水平,那跑進300是會更加輕鬆的;

每週都應該有一次30公里的強度訓練,最後的目標是輕鬆駕馭這個距離。

這樣長時間的積累,比賽也會相對輕鬆一些。

那麼,你目前的10公里最快成績是多少?處於哪一個等級?歡迎留言。

*我們尊重原創,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馬孔多常年法律顧問:北京市浩天信和律師事務所 宗柯濤 夏國榮 戴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