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者》報道,2003年,原定於中國舉行的第四屆女足世界盃,由於非典的原因,國際足聯聽取了醫學委員會的報告後,通過了將比賽改在美國舉辦的決議。這一年,東道主美國在半決賽負於德國,然後3比1擊敗加拿大贏得季軍。由孫雯領銜的中國女足,則在1/4決賽中0比1負於加拿大而止步八強。
2003年10月12日星期天,決賽在加州家得寶中心球場隆重舉行,對陣雙方是瑞典隊和德國隊。90分鐘內,日耳曼戰車和北歐海盜戰成1比1平。
加時賽上半場第7分鐘,德國隊在中場獲得一個任意球機會,由6號林格爾操刀主罰。站在禁區內無人盯防的昆澤爾一記頭球擺渡,攻破了瑞典隊的大門。當年世界盃採取金球制,昆澤爾的這一粒進球直接把德國隊送上冠軍寶座。
昆澤爾回憶説道:“林格爾罰球前喊了我的名字,然後一切是發生得如此之快。整個過程也就兩三秒鐘,我現在已經很難想起太多確切的記憶了。”身高只有1米68的昆澤爾透露,在平時任意球訓練中,自己的頭球攻門已經是熟能生巧。
世界盃決賽上的這一粒進球,不僅讓昆澤爾的名字響徹德國足壇,她的名氣甚至超出了足球圈,變得一位家喻户曉的名人。尼婭·昆澤爾成為德國女足勇奪世界盃的代表人物。足球也成為昆澤爾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昆澤爾掛靴結束職業球員生涯,至今已有十四個年頭,但她依然活躍在足球領域。如今,昆澤爾作為一名女足專家,繼續活躍在體育媒體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