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晚,在盲人姑娘的小提琴聲中,雪花火炬台在“鳥巢”緩緩降下,主火炬在依依惜別中熄滅。這場從冬天走向春天的“冰雪之約”畫上完美的句號,同時也成為人類冰雪運動新徵程的起點。通過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世界再次看到一個有温度的北京和一個有擔當的中國,並向一個動盪的世界展示出人類團結的美好模樣。
“兩個奧運,同樣精彩”,中國兑現了自己的鄭重承諾。如果説北京冬奧會改變了世界冰雪運動的版圖,那麼北京冬殘奧會則把冬殘奧會的辦賽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各個國家和地區參賽運動員、國際殘奧委會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對北京冬殘奧會的賽事組織和場館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世界對“中國辦事、大可放心”的印象再次得到強化。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所有場館賽後將對公眾開放,兩個奧運的各項成果,正在向中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延伸。
在北京冬殘奧會上,中國代表團拿下金牌榜和獎牌榜的雙第一,這大大刷新了中國在冬殘奧會的最好成績,也彰顯中國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不懈努力。賽場上,當兩臂空蕩的中國運動員孫鴻勝從海拔2000多米的出發點一躍而下;當全場觀眾為伊朗運動員魯茲貝跌跌撞撞的“最長540米”起立鼓掌;當57歲的比利時選手琳達·勒邦向世界宣告“滑雪運動不只屬於年輕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殘疾人運動員,在北京冬殘奧會上迎來他們人生的高光時刻,而場下全球十幾億殘疾人乃至整個人類,則從北京冬殘奧會感受到了偉大的體育精神。
在過去一個多月裏,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帶給世界太多温暖和感動,尤其是賽場內外匯聚起的團結與合作之光,為深受疫情困擾的人們帶來了憧憬希望,給動盪不安的世界注入了更多信心。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行期間,“團結”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概念。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上最打動人心的細節之一,是寫着各代表團名稱的“小雪花”從四面八方匯聚成“大雪花”火炬台的一幕反覆出現,它也昭示着,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可以努力實現團結。
今天,“團結”正成為這個動盪世界的珍稀品。新冠疫情仍在蔓延,烏克蘭危機又接踵而來,在這樣一個重要時刻,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團結。然而,我們遺憾地看到,一些國家依然熱衷於拉幫結派,搞“小圈子”“小團體”,以意識形態劃界來分裂世界,讓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形勢變得更加複雜動盪。作為奧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團結”之後舉辦的盛會,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成功,不僅是中國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不僅是體育的勝利,更是團結的勝利。
北京冬殘奧會閉幕式上,巨大的同心圓幻化成一張在留聲機上徐徐轉動的經典唱片,奏出了友誼和愛的音符,傳遞着團結與包容的理念。“一起向未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匯聚起的團結與合作之光,必將穿透陰霾和風雨,照亮人類攜手前行的未來之路。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標題:“兩個奧運”,向動盪世界展示團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