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伊藤、張本僅算二流球員,相持功底太淺!小山智麗為最強海外兵團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體育

日本乒乓球員難以在國際乒壇頂尖一流高手中站穩腳跟,總是曇花一現,究其原因還是實力不濟的問題。即便是伊藤、張本新近崛起的新星,也只能説對國乒有一定的衝擊力,在總的交手記錄上仍是完全處於下風。倒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小山智麗,具備了與中國隊一較高下的實力。
小山智麗連續掀翻陳靜、喬紅、鄧亞萍“三座大山”,為日本最強“海外兵團”。
實際上,就日本本土球員來説,並沒有出現超一流選手。反而是遠走異國他鄉的何智麗,也就是被球迷們稱之為“海外兵團”的這些選手,由於有在國乒訓練的強大根基,反而對國乒造成了更大的衝擊。
1.小山智麗為女單世錦賽冠軍,94年廣島亞運會擊敗鄧亞萍。小山智麗原名為何智麗,也是前國家隊隊員,她曾在1987年3月的三十九屆世乒賽上奪得女單冠軍。由於當時乒乓球項目還沒有進入奧運會,因此何智麗的這項女單桂冠也代表了當時女子的最高水平。應該説,何智麗的技術水平在國家隊能夠排得上前三位。但是,鑑於沒有按照隊內教練組意見“讓球”,一意孤行奪冠的何智麗最終也被放棄了繼續培養的機會,甚至是在此後乒乓球入選奧運會後,“不服從管理”的何智麗也被取消了參加奧運會的機會。就此,何智麗也遠赴日本,開始了她的“海外兵團”之路。
本身就是國家隊實力數一、數二的球員,小山智麗在1994年廣島亞運會上一鳴驚人,她連續擊敗陳靜(首位奧運會女單冠軍獲得者)、喬紅(世界盃單打冠軍)、鄧亞萍(首位女子三位大貫)奪得亞運軍女單冠軍。要知道,當時陳、喬、鄧三位球員,要想拿下一位都十分困難,能夠戰勝這“三座大山”簡直是不可思議。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小山智麗已是30歲“高齡”,而陳、喬、鄧都處於巔峯期。用現在的陣容來比較,就是伊藤美誠連續拿下陳夢、孫穎莎、王曼昱奪得亞運會女單冠軍。這樣一對比,應該可以看出當時的小山智麗確實很強。
2.日本本土球員根基尚淺,訓練方式遠不及國乒舉體制。小山智麗之所以後期沒有再繼續重振雄風,有兩個方面的主要原因:一個是她的年齡,另一個是脱離了國家隊的訓練模式。日本球員的訓練方法,都是“各自為政”,像石川、伊藤、平野、張本等都有自己固定的訓練團隊,不像國家隊都在一起訓練。國乒有省、市隊選拔的人才培養機制,能夠入選國家隊已經是全國之鳳毛麟角。
再有李隼、肖戰等大滿貫教練進行深度的、有針對性的訓練,這種體制、模式要比日本的“散養”強大的多。日本隊只是在一些重大比賽前,球員才集合在一起進行短暫的配合、訓練。小山智麗脱離了這種環境之後,再加上年齡越來越大,沒有高強度、高水準的訓練,她也很難再保持一流選手的水平。日本隊與國乒的差距,在比賽中很容易就可以看出:陳夢、王曼昱、孫穎莎等球員,相持環節能達6、7板,甚至10板以上,而伊藤、張本很可能在第4、5板就頂不住失誤了。這就是球的功底和厚度的問題。
伊藤、張本僅能在“速度”上做文章,打法及技術動作限制了上升空間。
雖然大球時代,給了日本隊在近台速度上的優勢,但這也並不能成為制勝法寶。國乒只要稍微退台之後,減少速度帶來的壓迫感,再實施強力的反拉、反衝,以日本球員的技術打法、護枱面積還是難以抵抗的。
1.日本球員正手偏弱,生膠打的不是實力球。日本男、女隊都有一個共同的短板,這就是限制他們上升到一流球員的最大的瓶頸:正手能力偏弱!鄧亞萍、楊影不止一次在央視解説中提到,張本正手進攻有些“架肩”,肩膀架起來拉弧圈是發不出力的,這也是張本正手欠缺殺傷力的原因所在;伊藤美誠的問題在於,她正手是暴拍,而這種暴拍都必須是在她反手彈擊出機會的情況下才可以。
對於正手下旋球或者正手弧圈球的對拉,伊藤美誠與陳夢、孫穎莎等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像伊藤身高才1米50,平野、石川也大都在這個身高,因此她們護枱面積相對較小,只能是在近台拼速度。但像陳夢這種中遠台相持能力很強的選手,伊藤的速度優勢就蕩然無存。球到中遠台之後,速度明顯下降,而陳夢的大力反拉、反攻伊藤又難以防守,直接彈擊又失誤頻頻。因此,在目前來説,伊藤花招用盡也沒有找到打動陳夢的方法。生膠打的是變化,遇到陳夢這種實力球越往後打就越難有到取勝的機會。
應該説,日本隊在大球時代摸到了一些近台拼速度的規律,在前三板的搶攻上確實有比國乒更多的搶攻機會。但他們正手進攻能力偏弱、相持功底不夠這兩個短板補不齊的話,那還是會一直扮演衝擊者的角色。隨着歐洲球員在大球時代的崛起,他們人高馬大的力量優勢發揮出來,日本隊能夠坐穩乒壇“老二”這個位置就已經算不錯了。大家説是嗎?
歡迎各位留言、探討,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