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的本能,現在逐漸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數字,是人們在認識世界過程中的產物,它記錄着客觀又細微的變化。
當“奔跑”和“數字”疊加,我彷彿能看到這幾年來一路跑過的點點滴滴。今年,是我跑步的第六年,也是成都馬拉松五週年,期待許久的賽事,我終於幸運地中籤了,11月將開啓我人生的第三個全馬。
在我的青春歲月裏,跑馬拉松,是一份痛並快樂的記憶。
第一次突破十公里
2016年之前,跑馬拉松這件事,幾乎和我絕緣。那年春天,陪着同學去參加成都雙遺馬拉松,上萬人在青城山腳下奔跑,第一次看到這樣活力滿滿的比賽,內心觸動很大。那次馬拉松後,我開始了日常跑步鍛鍊。
剛開始跑3公里都很累,差不多用了兩個月時間,從3公里、5公里再到10公里,我都能跑下來了。雖然配速不快,但很有成就感。
然後就有了我人生第一個馬拉松。2016年5月,重慶的一個跑步活動,我報了十公里的比賽,1小時5分完賽,那次跑完之後,好像就有點入馬拉松的坑了。當月接着又跑了成都邛崍馬拉松的十公里,還記得當天下着雨,但依然不影響自己完賽。
第一次半馬21公里
兩次十公里後,心裏慢慢有了底氣。2016年6月,我一個人收拾行囊,去了雲南麗江,參加玉龍雪山高原馬拉松,那次跑的是半馬21公里,2個半小時完賽。
在跑步的過程中,我都按照自己平時的節奏來跑,可以很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街道兩旁很多淳樸的村民在加油吶喊,還有一路迷人的雪山風景,似乎可以讓人忘記身體的疲累和高反。
在跑完之後,我還去了束河古鎮走走逛逛。在麗江機場準備離開之前,湛藍的天空下,手裏握着這塊特別的獎牌,我與雲南麗江的回憶更加厚重了。
第一次全馬42公里
從麗江回來之後,我徹底愛上了跑馬拉松。2016年下半年,我和身邊喜歡跑步的朋友一起,跑了很多半馬,世界涼都六盤水馬拉松、成都雙流女子馬拉松、成都温江馬拉松、雲南水富馬拉松……一次次的馬拉松之旅,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
10月,在網上看到往年泰國清邁馬拉松的報道,一個80歲的美國老奶奶跑完了全馬,組委會一直等着她到終點,這件事讓我非常感動。因為清邁馬拉松沒有完賽關門時間,所以特別適合馬拉松初跑者。於是,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在那一年的生日,去跑一次全馬。
東南亞是熱帶氣候,所以清邁馬拉松在凌晨4點起跑,前半程跑起來感覺還比較順利,快到30公里時,腿和腳開始有一點疼痛,後來一路跑和走相結合,7小時才艱難完成了42公里。
那時才明白,真正的馬拉松,是從30公里開始的。也是那時明白,堅持跑步,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次年2月,我去了香港參加了全馬,因為賽事要求特別嚴格,每個賽段都有時間限制,最後未能跑到終點。
跑馬拉松,應該是健康快樂的,只要在這個過程中,你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東西,就是值得的。
人生馬拉松
體驗了兩次全馬之後,過後還參加了兩場半馬。近兩年的跑步時光,改變了我很多,跑步這件事,讓我更加堅毅果敢,在很多困難面前,好像也沒那麼畏懼了。
不知是跑累了,還是迷茫了,過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進入了所謂的“厭跑期”,身體也進入了不太好的狀態,不清楚跑步於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想,在一往無前的路上,還應該學會停一停,看一看,想一想。
最近兩年,因為考研讀研的關係,少了外出跑拉松的規劃。今年因為學業壓力的變小,跑馬拉松也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中。在4月和5月,和朋友一起參加了成都雙遺馬拉松和汶川馬拉松,回到第一次與馬拉松相識的賽場,內心感慨萬分。
很多人説,跑步是一項枯燥乏味的運動,就是把左腳放在右腳前面,再把右腳放在左腳前面,重複大約5萬6000次,你就能跑下一個馬拉松了。在我看來,跑步是否無聊,取決於你是否用心去體會其中的樂趣。其實,我們的人生也似一場馬拉松,充滿着歡笑、疼痛和希望,只要你不放棄,一定會抵達終點。
作者:白錦莎
主播:唐慕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