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超冬窗轉會,可以用“冷淡”來形容。不管是外援還是內援,各支俱樂部的動作都不算大。考慮到這一點,中國足協決定將國內球員的轉會窗口延期到3月26日,以便給球員和俱樂部更多地考慮時間。
據《廣州日報》報道,不少中超俱樂部現在都在觀望,他們在等待有機會成為“自由身”的優質國內球員。眾所周知,泰達、蘇寧兩支中超球隊都瀕臨解散,兩隊陣中擁有不少優秀的本土球員。這些球員,早已被中超球隊集體盯上。
在這種情況下,球隊在轉會市場上的投入慾望必然會降低。《廣州日報》便舉例稱:有的“準國腳”原來能拿到手的年薪過千萬元,如今他在頂薪500萬元的基礎上向對他有意的俱樂部索要數百萬元簽字費,結果遭到拒絕。現在,這名球員滿世界自願降薪到年薪只拿300萬元,但依然找不到東家。
準國腳球員,300萬税前年薪沒人要,放在前幾年,肯定沒有球迷相信。要知道,即便是金洋洋這種水平的球員,當初都能賣到8000萬。現如今,中超投資人已經迴歸理性,在足協“限薪令”的引導之下,他們對於本土球員的價值有了一個正確的評估。
從2021年冬窗開始,中超球員日進斗金的日子就要結束了。想要拿到500萬頂薪,必須要有超高的水平,“準國腳”這樣的名頭已經不好使了。當然,球迷也不用擔心這些球員的就業問題。只要他們願意接受俱樂部降薪的數字,或者願意去一些低級別聯賽效力,還是可以找到上崗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