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雲頂滑雪公園,藍天配雪場美不勝收。視覺中國供圖
人們關注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裏一些意料之外的時刻。
1月31日,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賽場,一隻野生豹貓閒庭信步,在眾人注目下,穿過頒獎儀式排練現場。4天后的開幕式上,燃燒在巨型雪花中央的冬奧會火炬,是一束由清潔氫能源燃起的微火。
當然,還有北京的藍天來給奧運賽場上的“雪舞冰飛”做幕布。
在“美麗中國”的指揮棒下,“北京冬奧會將成為‘最綠色’的奧運會。”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評價。
在北京冬奧會上全世界看到的綠色細節説明,美麗中國的樣子逐漸清晰,背後則是一場生態興帶來的文明興。在學界,把1972年參加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看作是中國開啓現代化環境保護的元年,至今正好50年。
冬奧細節傳遞中國低碳環保理念
全球“雙奧之城”北京早就因奧運和綠色結下不解之緣。
2001年,北京申辦第29屆奧運會時提出“綠色奧運”理念,2008年成功舉辦綠色奧運盛會,2009年又轉化為“綠色北京”戰略並一直實施。冬奧會中,“綠色辦奧”的理念更是貫穿了奧運會籌辦全過程。
世界矚目的奧運會點火儀式釋放了這一堅定的信號。
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91名引導員將寫有國家和地區名字的雪花構建成一朵巨大的雪花,外沿是橄欖的枝葉,一捧微火被放入璀璨的雪花中央。
14年前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體操運動員李寧“空中飛人”點起熊熊燃燒的主火炬, 一小時大概消耗5000立方米燃氣,鳥巢專門配了一個燃氣站,日夜不停地為它輸送動力,而冬奧會的這團微火,產生的碳排放量大概是前者的五千分之一。
“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它傳達的低碳環保的理念是如此清晰。”開幕式總導演張藝謀説,此後的奧運會,如果想做一次低碳環保的實驗,請參照北京冬奧會。
支撐火炬燃燒的燃料也發生改變。不再是往屆奧運會大量使用的液化天然氣或丙烷等氣體,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是世界首套高壓儲氫火炬,氫作為唯一燃料,保證火炬接力在低温環境下進行,而且更加環保。
這支“綠色”的火炬不僅完成冬奧歷史上第一次機器人水下傳遞,也來到鳥巢中心,作為人類奧運精神的體現。
“北京兩屆奧運會都與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結下深厚‘氫’緣。”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汽車交通處副處長吳志全説。
2008年北京奧運會,3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投入運行,我國首座車用加氫站就在那時建成,開啓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從0到1”的示範。
到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運輸主力。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佔全部賽時保障車輛的84.9%,為歷屆冬奧會最高。加氫站建設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完善,實現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從1到100”的規模化應用和產業化突破。
氫燃料電池汽車在行駛中只排放水,被稱為“終極環保車”。在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為運動員及相關人員提供運輸服務的212輛零排放氫燃料客車,每百公里可少排放約57.86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22升柴油的排放量。而氫氣的來源,則通過光伏、風能等所產生的“綠電”製取,實現“綠電制綠氫”。
“美麗中國”夢留下綠色奧運遺產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冬奧會的燈、北京延慶賽區樹木由二維碼管理的故事被人們津津樂道。北京冬奧會踐行“綠色辦奧”的成果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這讓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十分欣慰。
2017年,作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王金南提出,“讓北京冬奧會給世界留下寶貴的綠色低碳遺產”的建議。
可以看到,北京冬奧會最大程度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館遺產及其他現有場館和設施,所有新建場館均採用高標準的綠色設計和施工工藝,延慶和張家口的場館建設以“山林場館、綠色冬奧”為目標,採取避讓、減緩、重建、補償等保護措施,從設計源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許多低碳領域的科學研究源於冬奧的契機而啓動。研究人員發現,儘管含氟雪蠟性能更出色,但高温融蠟時產生的煙霧直接危害打蠟師的健康,因此,我國自主研製的首款國產雪蠟在保持良好性能下,不含氟及有害重金屬。
北京冬奧會的這些綠色低碳實踐,正是美麗中國亮麗底色的典範,也得益於我國幾十年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紮實鋪墊:從早期的“三廢”治理,到重點污染城市治理,到“三河三湖二區一市一海”,到污染物總量削減,環境質量改善,水氣土三大行動計劃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再到黨的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目標。
美國NASA觀測的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全球新增的綠化面積約25%來自中國,生態系統格局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整體穩定,創造了最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時有效保護環境的成功實踐。
王金南説,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正在進入一個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2020年,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峯、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北京冬奧會正通過低碳減排、林業碳匯和企業捐贈等方式,做一場碳中和的大實驗。
過去4年多來,北京用國際公認的科學方法進行碳匯計量和實地監測,累計新增造林綠化面積85萬畝。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大偉表示,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160個監測樣地產生了50餘萬噸的碳匯量,這些碳匯將捐贈給北京冬奧組委,支持北京冬奧會實現碳中和。
同一片藍天下,一起向未來
就在冬奧會開幕前夕,兩隻豹貓分別出現在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賽場區域。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羅述金注意到,豹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並不怎麼怕人,這實在太令人開心了。”
在羅述金看來,它們是隱秘的奧運觀眾。北京冬奧會的現場觀眾受到限制,而郊野賽場的野生動物鄰居,在山谷一隅觀望着奧運盛會。“這樣人和野生動物共存的場景,又何嘗不是奧運精神的一種體現呢?”
2021年10月發佈的《北京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顯示,在北京這1.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有596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包括黑鸛、褐馬雞等30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豹貓、鴛鴦等9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此外,記錄在冊的維管植物也超過2000種。
越來越多的珍稀花草和動物“安家”京城。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副主任紀建偉表示,北京市分佈的鳥類種類佔中國鳥類物種數的比例超過1/3,在二十國集團(G20)國家首都中排名第二。這些數據可以證明,北京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
城市在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從來沒有掉隊。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於建華説,自1998年,北京大規模治理大氣污染拉開序幕,20多年來,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常住人口、機動車保有量、能源消耗都明顯增加,與之相對應的,是各項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
赫赫有名的首鋼,為改善北京空氣質量進行了整體搬遷,打造成為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地和自由式滑雪項目的大跳台比賽場地,實現了從“鍊鋼之火”到“雪舞冰飛”的華麗蜕變。
2021年,北京市空氣質量首次全面達標,藍天白雲漸成常態,為冬奧會鋪墊下“北京藍”的底色。
在這片藍天下,奧林匹克精神不只體現在賽場,也體現在那束閃爍的微火,那隻豹貓安然自若的步子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