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3月31日電 題:轉項六年,郭丹的遺憾與驕傲並存
新華社記者王君寶
衝過終點線,郭丹有些遺憾。
3月30日,2020-2021賽季全國速度滑冰冠軍賽在哈爾濱落幕,在女子集體出發項目中,來自江蘇的郭丹拿到和不久前全國速滑錦標賽一樣的成績——第二名。
“其實有些遺憾,因為這不是我的真實實力。”郭丹説。
為備戰冬運會,郭丹曾在內蒙古進行系統訓練,“當時狀態非常好”,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隨後沒有比賽,在春節期間放了長假。
“這次全國錦標賽、冠軍賽很突然,比賽前只練習了兩三天。”郭丹説,在這次比賽前,自己只進行了五次冰上訓練,雖然全國錦標賽、冠軍賽採取了不同的戰術,但由於準備不充分,還是未能拿到冠軍。
郭丹的遺憾不止於此。
“早一點轉項就好了。”
2015年以前,郭丹還是一名排在世界前三的輪滑選手,拿到過輪滑世錦賽、世界盃的冠軍。2014年底在比賽中受傷後,她萌生了轉項速滑的想法。
“剛好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我覺得這是很好的契機,可以鼓勵更多輪滑運動員去嘗試滑冰。”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郭丹轉項後遇到很多困難。
作為一名成功的輪滑選手,轉項意味着放棄一切、從零開始,郭丹首先需要為自己做好心理準備。“一方面,我當時就算拿到更多的輪滑世界冠軍,對我來説是一樣的;另一方面,我轉項時已25歲,而且從來沒有接觸過滑冰。”
郭丹轉項的速度滑冰集體出發項目,是在速度滑冰的場地以短道速滑的方式比賽,除終點線外,另在特定圈設置衝刺點,到達衝刺點和終點的前三名都會得到不同積分,最終所有積分總和決定比賽成績。
2018年的平昌冬奧會速度滑冰女子集體出發比賽,郭丹最終總排名第十。“能站在奧運舞台上,便已經圓夢了,意義大過結果。”當時賽後郭丹説。
但當時身邊的人能看出郭丹仍有不甘。“平昌冬奧會後,這些年我一直在堅持,無論怎樣我都要為北京冬奧會,再全力以赴試一把。”但2019年12月底,郭丹在國外訓練時左腳踝骨折。
“手術後我回國,當時想能重返賽場就算勝利了。”直到現在郭丹腳上仍有鋼釘鋼板,但不放棄的她通過訓練,在2020年底恢復到較好的狀態。
“我如果早一點跨項,可能這些年的成績會更好,也能影響更多人。”郭丹説,自己當初的選擇可能不會在短期內讓許多運動員轉項,但這個經歷讓人們看到了“可能性”。
郭丹説,輪滑項目運動員在國內並不像其他傳統奧運項目運動員那樣受到重視,“但通過我的轉項,可以讓更多人看到輪滑運動員也可以站在奧運賽場,這不僅可以推廣輪滑,也可以為冰雪項目儲備更多人才,所以輪滑運動員兼項是雙豐收的事。”
六年過去,郭丹感到很驕傲,因為自己的堅持鼓勵了一些想退役的運動員。“我受傷後沒有退役,讓很多運動員看到,沒有什麼不可能,只要想達到目標,就可以站起來,從頭開始。”她説。
“我現在只是希望能夠站在北京冬奧會的賽場上,我比在平昌時的狀態更好,也有了更大的渴望。”郭丹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