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東京進擊之路》既佈滿鮮花和荊棘,也是起飛之路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體育

蘇炳添被借調回國家田徑隊,書寫了中國飛人傳奇。

東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被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稱為“黑暗隧道盡頭的光亮”,這屆“更團結“的盛會再次匯聚全球觀眾的目光。

在強大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加持下,奧運會在中國依舊保持着超高的熱度。在各種媒體平台上,由奧運相關內容引發的討論呈現高密度輸出的態勢。

視角

深入挖掘14位奧運選手內心故事

隨着時代的發展,中國用户觀賽的習慣也正在發生着改變,並呈現出新的特點。憑藉轉播場次完整、解説陣容強大、觀看靈活等優勢,互聯網平台逐漸成為體育用户觀賽的首選,小屏觀賽加實時彈幕互動,成為觀看賽事直播的標配。

觀眾依然關注金牌,但已經不再熱衷於金牌,反而對運動員的個性、愛好、穿着打扮等更能體現生活化的信息產生濃厚興趣。網友們喜歡討論00後清華學子楊倩的比心動作、李發彬的金雞獨立、“杏哥”全紅嬋,並驚異於奧地利公路自行車冠軍安娜是個數學博士,澳大利亞的田徑女子200米選手雷利·戴伊主業為超市售貨員……短視頻時代所呈現出的碎片化傳播的特點,更容易快速拉近網友和運動員的距離,讓網友對運動員的普通生活產生共情心理,從而引爆一個又一個熱點。

然而一劃而過的信息並不足以“解渴”,對於那些高光運動員,觀眾還希望瞭解更多,聽運動員講述參加奧運會背後的故事,八卦他們在褪去“國手”或“奧運冠軍”光環之後的真實自己。

這樣的需求決定了體育微紀錄片產業的崛起,本次東京奧運期間,國內多家媒體平台都採取這樣的方式豐富奧運報道。在這其中,百度APP成了最特別的一個。

該APP傾力打造了一檔奧運明星微紀錄片——《東京進擊之路》。片中,欄目組邀請了來自跳水、游泳、田徑、舉重和跆拳道等重要奪金項目的高光人物作為嘉賓,通過長時間對14位奧運參賽選手的走訪和深入挖掘,深度還原中國運動員在全球疫情危機之下,頂住巨大內外部壓力,積極備戰東京奧運會的感人故事。

揭秘

2015年破10秒大關,父親曾勸蘇炳添退役

有人情味的故事永遠打動人心,運動員從來不是比賽工具。他們在訓練中、生活中、比賽中展示出來的善良、幽默和達觀,焦慮、不安及失落都是每個人複雜人性的一部分,在備戰奧運這個特殊週期,每一種情緒都顯得彌足珍貴。奧運會期間,有數百萬網友圍觀了這組奧運選手的賽場外故事。

片中,4次征戰奧運,帶着滿身傷病的吳靜鈺不僅要為國而戰,還要給她的小女兒樹立榜樣;37歲的“絕世美人”呂小軍展現出了自戀的一面,笑眯眯又略帶害羞地稱,對自己的每一塊肌肉都滿意;舉重女子87公斤級以上運動員李雯雯嘴上説着“自己胖得有價值”,又不好意思上秤直麪人生“艱難”。

在百米飛人蘇炳添這期節目中,蘇炳添稱,在2015年首次突破10秒大關時,他的父親便建議他退役。“他跟我説急流勇退。”蘇炳添回憶,“但我是一個比較另類的人,現在做的東西也是為了以後的人能看到。可能到了三十一二歲還能跑,不是説跑不了,只是説看你能不能堅持。”蘇炳添的堅持最終在東京奧運會上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回報,他在男子百米半決賽中以9秒83刷新亞洲紀錄。

據該片總策劃韓思瑀介紹,“之所以會選擇關注這部分運動員羣體,一是因為這其中涵蓋了很多傳統優勢項目,歷來便是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上的奪金大户,其中舉重隊員較多,我們內部也開玩笑稱‘這是個有力量的片子’;二是體制內運動員平時曝光機會相對較少,他們的故事鮮為人知,尤其這次因疫情推遲的背景下,多出一年的備戰如此與眾不同,即使在這個信息無死角的時代中,深度還原一個真實的中國運動員在奧運內容市場上依然是稀缺的。”

從結果看,該節目在人物的選擇上看,奪金率極高,14個人共獲得12金3銀。即使沒有獲得獎牌的蘇炳添,也在百米賽道上創造了屬於中國人的歷史,9.83秒的成績,足夠閃耀。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