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一美國人在日本上錯車,卻改寫了中國歷史,他到底做了啥
《禮記·經解》記載:“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古人認為一個微小改變將會對未來產生很大的影響,用專業的術語來説,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在49年前,一個美國人在日本上錯人,卻引發了一系列了連鎖反應。
這個美國人叫格倫·科恩,1952年出生在美國,科恩從小就長得壯實,有着發達的運動天賦,在學校時,擔任過橄欖球四分衞,但他主要是以打乒乓球為主,不過六七十年代,奧運會起步沒有多久,一些球類運動員都是自願打球,因為運動員沒有基本工資,只有比賽的獎金。
科恩熱愛乒乓球,但依靠乒乓球還是艱難度日,科恩不得不在業餘時間大零工維持基本生活,但他還是沒有放棄乒乓球,他憑着出色的技術打入了美國乒乓球國家隊,1971年,他作為美國乒乓球隊員參加了日本名古屋第31屆錦標賽。
而我國球類運動也是剛剛起步,為了接觸多個國家的球手,一批中國運動員前往了日本參加了比賽,莊則棟是球隊的主力隊員,他17歲就加入了北京乒乓球對,並在第26屆、27屆、28屆世界乒乓球稱錦標賽上,獲得男子單打冠軍。
作為美國二號種子選手,科恩早就見識到了中國的強大,他認為中國選手將會是這次比賽的黑馬以及最後的對手,第一天比賽沒有開始,只是初步的訓練,科恩觀看了中國球隊的訓練,並沒有發生任何交流。
不過科恩一向獨來獨往,所以美國球隊的巴士並沒有等他,等科恩出來時,美國巴士已經離開了,而科恩並不知道,直接走上了中國球隊的巴士,剛上車,科恩就感覺不對勁,而他似乎感到非常尷尬,一時間也沒有下車,他跟一羣人就大眼瞪小眼。
還是莊則棟主動走了過去,跟他握手,並用流利的英文跟他交流了一些打球心得,這才緩和了氣氛,中國人以禮交友,在他離開之前,莊則棟還送給了他一塊杭州的織錦,科恩也想回贈他一份禮物,但手上除了乒乓球拍啥也沒有,至好作罷。
在他下車之後,記者立刻對他進行了抓拍,一個美國人拿着中國織錦,在當時這可是一個爆炸性消息,然而第二天,科恩帶着一件印有和平標記的“Let It Be”運動衫,守在了中國球隊的必經之地。
科恩將和平運動衫送給了莊則棟,並與他擁抱,兩人的往來被各大媒體競相報道,記者紛紛採訪了科恩,他們都一致的問了同一個問題:“你想去中國嗎”,科恩回答道:“當然”,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話,讓他們都紛紛猜測中美難道要建交了嗎?
其實當時中美都有建交的想法,只不過一直都找不到一個良好的契機。而科恩和莊則棟兩人的互贈禮物,推開了這一扇門,美國派出了一支乒乓球隊訪問中國,20世紀最著名的“乒乓球外交”開始了。
因為科恩的上錯車,導致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的發生,可以説科恩在這件事當中承擔了催化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