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未來的CBA

看不清未來的CBA

1月31日,裁判在CBA一場焦點戰北京首鋼對陣吉林男籃的比賽中。視覺中國供圖

  吉林球員鍾誠壓低重心,沉肩、發力,一個墊步,將防守他的北京球員李慕豪,頂出了底線,有空間投籃的鐘誠剛想出手,裁判哨響了——裁判判罰李慕豪假摔,給了李慕豪一個技術犯規。

  1月31日,北京首鋼男籃和吉林男籃比賽中的這次判罰,賽後毫無意外地成為社交媒體熱議的焦點。由於事發在第三節,關於這次判罰的準確性,外界並不會從裁判報告中得到答案,但顯然,裁判問題仍然困擾着CBA聯賽。

  但這可能並不是CBA聯賽所要面對的最嚴峻問題。就在前不久,CBA公司召開了股東大會,從股東大會上傳來的最重要的一條消息,就是下賽季的球員“工資帽”將下調至國內球員4000萬元人民幣,外援500萬美元。

  2020年6月20日,CBA聯賽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國內第一個複賽的大型體育賽事,其示範意義以及鼓舞人心的作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隨着2020-2021賽季的比賽在浙江省諸暨開戰,CBA聯賽繼續發揮着上述作用,一些問題也開始逐漸發酵。

  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仍舊採取集中賽會制的比賽方式,讓CBA各傢俱樂部的利益、贊助商的權益,都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

  有消息稱,疫情之下聯賽收入下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CBA19傢俱樂部的分紅收益,預計將減少1500萬元人民幣左右,如果算上票房等方面收入的損失,每傢俱樂部將減少3000萬元的收入,這對於一直是虧本運行的投資人來説,是不可忽略的損失。

  “每傢俱樂部的背景和實力都是不同的,所以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但大家都很清楚,收入下降是肯定的。”某俱樂部老總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CBA聯賽從本賽季開始施行工資帽制度,目的就是想讓聯賽更加健康地發展,避免過度投入,而工資帽和聯賽總營收掛鈎,也可以讓球員、俱樂部意識到,聯賽這個蛋糕整體只有做大,個體利益才會有更好的保障。

  但是疫情之下,“蛋糕”體量勢必減少,俱樂部收入鋭減,球員也難以倖免,單一國內球員最高基本工資限額也將由人民幣800萬元人民幣下調至600萬元人民幣,而一傢俱樂部外援工資總額也從之前的700萬美元,下降至500萬美元。

  “現在國內外援大部分的税後薪水,都在100萬-150萬美元之間。”某球員經紀人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下調至整體税前500萬美元,各傢俱樂部肯定會在外援選擇上更加精打細算,那種税後200萬美元、300萬美元的超級外援,可能存在的空間就比較小了。至於國內球員,影響更加直接,那些可能在未來幾年可以籤頂薪合同的球員,收入會下降,而年輕球員的收入,也會有不小的影響。”

  該經紀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名年輕球員在二隊的收入一般是月薪3000元,上一隊後的收入在月薪萬元左右,之後隨着能力提升,薪金也會不斷提升,但並不是每個球員都可以成為頂薪球員,如果沒有傷病打到35歲退役,20年的職業生涯,收入其實是可以估算出來的。

  “現在這個時代,如果職業體育對年輕人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那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少的人願意吃這碗青春飯,中國籃球的整體水平就越來越差,畢竟整個籃球生態最核心的,其實是球員。”該經紀人表示。

  所以,從中國籃球長遠的角度看,裁判問題只是疥癬之疾,如何生存才是更大的課題,降低工資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陣痛,但可能引發的負作用,卻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更何況,疫情之下,整個體育產業都舉步維艱,CBA聯賽整體收入減少的趨勢短時間內尚無法改變,那麼節流就不應該僅僅是針對俱樂部和球員。

  事實上,CBA公司在某些工作中花起錢來大手大腳,人力資源成本居高不下,工作失誤導致聯賽收入下降,也在客觀上造成了俱樂部收入分配的減少,而這已經引發了不少俱樂部的不滿。如何更加有效地服務於聯賽,給聯賽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不是高高在上扮演聯賽管理者的角色,也是CBA公司需要考慮的問題。

  本報北京2月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屾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6 字。

轉載請註明: 看不清未來的CBA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