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圖説:中國隊奪得世界盃北京站2000米混合接力冠軍 新華社圖

  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盃北京站在首都體育館落下帷幕,中國運動員獲得兩項冠軍。作為冬奧會資格賽,這項賽事意味着冬奧大幕將徐徐拉開。下了賽場,擔任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首都體育館場館羣常務副主任的蘭立思緒萬千,這位前國家隊領隊、冬運中心副主任的眼前,浮現中國短道速滑一路走來的艱辛和執着,這其中,凝結着體委領導、外國友人和中國教練員、運動員的智慧和心血。

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圖説:受訪人蘭立近照

一場爭論


  蘭立把回望的場景推至1981年。他説,那是中國短道速滑的歷史節點。如果沒有那場爭論,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乃至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

  1981年秋天,石川良並率日本滑冰代表團訪華,先後在哈爾濱、長春講學,介紹了短道速滑的基本技術,競賽規則和裁判法,同時為部分中國速滑運動員提供短道速滑的基本技術教授和輔導。日本代表團告別後,國家體委運動司(三司的前身)向委領導提交專題報告,建議馬上開展這個項目。但當時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不必儘快上馬,因為我國冰雪運動水平極為落後,條件極為艱苦,當時還沒有可以提供給專業的花樣滑冰,冰球運動員訓練的室內人工製冷冰場,如果上馬新項目勢必分散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特別是會對國家重點項目速度滑冰造成影響。而且短道速滑不是冬奧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蘭立説,“另一種意見是短道速滑是速度滑冰派生出來的項目,在國內冰雪項目中,速滑開展情況相對好一些,適合運動員轉項。從1981年起國際滑聯已把短道速滑列為世錦賽項目,奧運設項應是時間問題,我們應不失時機地上這個項目。”

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圖説:1981年日本短道速滑隊訪華 受訪人供圖

  最終,國家體委拍板,上馬短道速滑!

  蘭立記得,1988年冬奧會後見到石川良並,後者並鼓勵他和同事要有讓中國短道速滑走向世界的信心,“他支持我們申辦1993年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申辦成功後,時任國際滑聯理事的石川先生還代表滑聯,親臨北京主持賽會。”

國際援手


  短道速滑作為一個新開展的項目,1982年國家體委立項,之後與世界強國交流,包括聘請加拿大教練。在1987年的全國第六屆冬運會上,李金豔在女子3000米創造了比世界紀錄更快的成績,同年又在世錦賽1500米決賽中獲得第五。這些成績,使人看到了希望。

  蘭立回憶,當時提高短道速滑競技水平的關鍵,是能否繼續實踐加拿大教練傳授的完整訓練方法,為此,國家體委三司冰雪處提出設想,“乘勢而上組建精幹國家集訓女隊,完善已有的訓練經驗,一旦成績上取得突破,即擴大隊伍,強力推廣獲取的訓練經驗,同時力爭闖出適合我國業餘體校培養體系和專業運動員制度的訓練路子,儘快全面地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同年,全國短道速滑訓練工作會議上討論了上述設想,同意先成立國家女隊,並推舉辛慶山為教練員,運動員是李金豔、李琰、喬晶、張豔梅和張靜,陪練的男運動員是朱雪松和蔣志斌。

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圖説:中國短道速滑隊在日本野邊山基地 受訪人供圖

  歷史的改寫,總是冥冥中由多股力量一同發力。這個關口,蘭立和中國短道速滑隊的同仁迎來機遇——當年將這個項目介紹到中國的日本友人石川良並擔任國際滑聯短道速滑技術委員會的委員,同時是日本帝產株式會社社長,“他向國家體委三司領導提出,願意邀請中國短道隊赴日本野邊山的訓練基地與日本國家隊一同訓練,爭取中日兩隊一起參加冬奧會。”

解決外匯


  赴日訓練的提議雖好,但在那個年代,實施起來卻難。蘭立説:“首先我們經費很有限,而且當時的外事計劃管理制度,要求每個項目須把每項外事計劃按人民幣核算,就是説,即使調整出來了事業經費,缺少外匯額度,仍沒法換成外匯支付。”

  時任三司副司長、中國登山協會主席的史佔春,十分關心支持短道速滑項目發展。“當時中國登山協會是國家體育系統體制改革的試點,可以創收。”蘭立説,“在他的安排下,把司裏調整出來的事業費,與他們創收的外匯兑換,解決了外匯額度的問題。”

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圖説:1988年1月,中國短道速滑隊在日本野邊山

左起:蘭立,李琰,喬晶,李薇(翻譯),辛慶山,李金豔,野邊山基地經歷,張豔梅

受訪人供圖

  1988年,由蘭立任領隊,辛慶山任教練,李金豔、李琰、張豔梅、喬晶等8人組成的中國短道女隊,赴日與日本國家隊進行為期10天的共同訓練。中方只負擔國際旅費和象徵性的食宿費,在日本期間的其他費用均由日方解決。石川良並還指示日本國家隊主教練柏原幹史,毫無保留地為中國隊的教練員傳授訓練經驗,指導中國運動員。

冬奧首金


  日本野邊山短道速滑基地是石川良併為日本國家隊修建的,位於長野縣野邊山南牧村,距東京5個小時車程。蘭立對基地最深的印象之一,是配備了當時最先進的訓練附屬設備,“特別是把運動員技術滑跑路線動作分析的錄像監控設備固定在冰場的屋頂上。”

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圖説:1988年,日本滑冰協會專門舉辦歡迎晚宴

左三為時任日本滑冰協會總務部長龜岡寬治

受訪人供圖

  中國隊下榻野邊山後,日本滑冰協會還專門舉辦歡迎晚宴,石川良並從東京專程趕來看望兩國運動員。蘭立見到了日本隊教練柏原幹史,兩隊決定執行統一的訓練計劃,“每天晚飯後,先由柏原教練介紹日本國家隊的訓練方法和經驗體會,然後再與辛慶山和我一起研討,每次大約2到3小時。”訓練確實讓中國運動員大開眼界,蘭立舉例,“當時我們運動員在少年階段技術訓練方法單一,基本不練右面壓步,更不要説倒滑,滑弧了……那些攝像頭分析彎道動作,為運動員做了調整,像側後方發力。學習過程中我們不怕丟面子,主動請教日本教練和運動員。”

  10天的訓練很快結束了,中國短道隊參加在美國聖路易斯舉行的世錦賽,史佔春副司長親自率隊出征。中國女隊一鳴驚人,女子3000米接力獲得第三名,第一次在世界大賽升起五星紅旗。中國女隊也因此獲得冬奧會資格,賽後直接赴加拿大參加第15屆冬奧會。那屆冬奧會是中國短道速滑的里程碑,女隊李琰在表演賽上獲得一枚金牌,兩枚銅牌,並以分別打破1000米、1500米兩項世界紀錄。”(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金雷)

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圖説:國家體委舉行慶功會,歡迎中國短道隊1988年冬奧會載譽歸來

左起:徐才,辛慶山,李夢華,李琰,李德生,李金豔

受訪人供圖

記者手記|再攀高峯


  本屆短道速滑世界盃北京站的比賽,共有37個國家組隊參加,創了歷史紀錄。蘭立説,包括冬奧會過去也就20幾個國家競爭,可見,藉助北京冬奧會的平台,在全世界範圍內,該項目獲得了非常迅速的推廣和發展。

  1988年,短道速滑還是冬奧會表演項目,四年後即進入競賽項目。能抓住寶貴的機遇,靠的是中國冰雪人的底氣,智慧和決心。而集中力量辦事情的模式,也被證明是中國發展冰雪運動的最大優勢。一個項目總是經歷從無到有,從有到強,誰抓住歷史機遇,誰就有機會獲得成功。如今,短道速滑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力,正大踏步接近有着悠久歷史的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

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圖説:本屆短道速滑世界盃北京站比賽 新華社圖

  從當年的短道速滑國家隊領隊,到冬運中心的副主任,再到負責北京冬奧會的場館運營工作,一路走來,蘭立更感慨冰雪運動日新月異的進步。如今的首體,實現國際最先進環保的二氧化碳製冰技術,而場館特意設計的藍色調,更是讓參與比賽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和現場觀眾都賞心悦目。但蘭立心裏並沒有懈怠下來,因為他了解,一個項目取得成功後很容易墨守成規,反而錯失更新換代的機會,而別人都在飛速趕超。這個時候需要的,正是當年短道速滑尋求突破時的那股勁頭,那種精神,不畏困難,心無旁騖,一定要取得成功。作為中國短道速滑發展的同齡人,蘭立期待,北京冬奧會將為冰雪運動翻開新的一頁,輸入更先進的理念和技術,支撐中國體育人再攀高峯。(金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3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冬奧·回望|短短40年,中國短道是如何從零開始滑向世界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