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炳添:一個不相信極限的“追風人”
【奧運健兒風采錄】
光明日報記者 王忠耀 吳春燕
“同學們好,我是蘇炳添。全新的學年開課啦,我們往往都需要挑戰自我。在新的學年,讓我們樹立起自己的新目標,努力拼搏,追求極致。中國速度沒有極限,希望同學們也為自己的夢想努力,突破自己的每一個極限!”日前,從東京奧運賽場歸來,尚處於隔離中的蘇炳添,通過互聯網為無數“小迷弟”“小迷妹”送上了祝福。簡短的幾句話語,仍然透着這位亞洲飛人的拼搏風範。
蘇炳添在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100米半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明攝
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他跑出了驚人的9秒83,在成為首位站上奧運百米決賽跑道中國選手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賽後,對於自己身上的耀眼光環,蘇炳添並沒有過多提及,他説得最多的,仍是自己對不斷實現新突破的渴望。
“是不是巔峯現在還不敢説,未來有機會還想突破一下,我覺得還有空間可以提高。都説亞洲人有極限,我覺得根本沒有極限之説。”在被問及自己的極限在哪裏時,蘇炳添答道。
這位31歲的廣東中山小夥兒在面對突破和改變時很少猶豫懼怕。迎難而上,是蘇炳添的常態。2015年,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兩次打開10秒大關。而在此之前,他從未觸及10秒關口。這標誌性的進步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在這一年更換了起跑腳。
在2015年以前,蘇炳添的起跑腳為右腳在前,槍響之後,左腳首先向前邁出。而世界上多數頂尖短跑運動員在起跑時均為左腳在前,右腳首先邁出。為了邁進10秒大關,實現全新突破,2015年,蘇炳添決定改變起跑腳。
更換起跑腳對於短跑運動員來説風險巨大。這無異於將一個右撇子強行改為左撇子,蘇炳添在接受採訪時曾説“當時起跑怎麼發力我都不會了”。但更換起跑腳的好處也顯而易見,不僅發力更加順暢,而且步幅縮小、步頻加大。這勇於突破自我侷限的艱難一“換”,為蘇炳添今天的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蘇炳添在賽場上的成績,以及為了在賽道上更快馳騁而付出的努力,廣大體育迷們早已是津津樂道。很多人不熟悉的是,走出賽場的蘇炳添,多了幾分謙遜和理智,但向新事物、新領域發起挑戰的激情,卻一如往常。
2018年4月,在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度過了8年學生時光的蘇炳添,被母校聘任為體育學院副教授。在被問到作為副教授上課的感受時,他説:“撇開運動員的身份,我就是一個‘新兵蛋子’。”
儘管比賽訓練的日程安排緊張忙碌,但蘇炳添總會在休整期抽出時間回校為暨大學子上課。2018年10月,蘇炳添在暨南大學邵逸夫體育館為100名學生開課講授短跑技巧,這也是蘇炳添以暨南大學副教授身份上的第一堂課。
課堂上,蘇炳添教授同學們50米短跑技術要訣,指出同學們在跑步時存在的問題,還和同學們玩起了“跑步連連看”的遊戲。説起為什麼喜歡蘇炳添的課,不少同學認為“除了明星效應外,他的課也確確實實能給學生帶來幫助”。
“因為蘇炳添這幾年國家隊比賽訓練任務還是比較重的,所以他很難像一般的大學老師那樣保持上課規律性,但只要是在休整期,他都會盡量安排出時間回到暨大給同學們上課,特別是他的公開課,是暨大選修課裏最難搶到的熱門課程。”暨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彭國雄表示,蘇炳添挺幽默,也挺睿智。通過觀察,他感覺蘇炳添的身上包含了很多廣東人的優秀品質。
東京奧運會已經結束,蘇炳添將會迴歸校園,為暨大同學們開設更加系統的課程。蘇炳添曾表示,完全退役之後,他將會在暨大任教。“比起做教練,我更喜歡當一名老師。”蘇炳添説,他在國外也接觸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他很樂意教給學生們,尤其是教給暨大學子,因為暨大是他非常重要的一個起點。
當被問到能否在巴黎奧運會上看到他時,即將度過32歲生日的蘇炳添説:“我的想法是我能跑一年就堅持一年,我能為國家爭光一天就會為國家爭光一天。如果真的跑不動了,我也會選擇離開。”
自信的同時保持高度的自律,在創造歷史的同時樂於突破自我,他是“久歷戰陣”的亞洲飛人,也是初出茅廬的教授“新兵”。他是蘇炳添,一個不相信極限的“追風人”。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26日 09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