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雅圖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每年都有大量的遊客從世界各地趕到西雅圖,但他們不僅僅是為了感受西雅圖的人文和美景,同時也為了憑弔一位著名武術大師——李小龍。李小龍墓在華盛頓湖西岸,其墓碑前常年鮮花不斷,而且墓碑上的一句話也讓人深受啓發。究竟李小龍墓前寫了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給你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華盛頓湖是西雅圖境內最大的湖泊,這裏風光秀麗,因此在西岸修建了美國最知名的公墓之一,而埋葬於此的也大都是對社會有極大貢獻的人,比如李小龍就是其中之一。李小龍墓位於公墓南側,放眼望去也很好尋找,一塊紅褐色的大理石墓碑就是李小龍墓。在李小龍的墓碑上,不僅有他的遺照,還有他的英文名字和中文名字(李振藩),以及年月(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在李小龍墓右邊,是其長子李國豪的墓,墓碑為黑色不規則狀大理石,從側面看是人的半身剪影。在這對父子的墓前,還有大量的鮮花和水果,據墓園工作人員表示,每年憑弔李小龍的人數以萬計,也足以可見李小龍在全球的影響力。
在廣大讀者的心目中,尤其是習武之人,李小龍不僅是偶像,也更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人表示李小龍雖死,但精神永存。資料記載,李小龍本名李振藩,祖籍在廣東順德。上世紀30年代,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攜妻到美國西雅圖逃難,不久之後李小龍就出生在了西雅圖。李小龍在西雅圖的華人區長大,因此也接觸到了中國功夫,並且他從小在功夫上有過人的天賦,很多難學的招式他看一遍就懂了。後來,李小龍隨父母回國,這也是他出生之後第一次“回家”,並且在他14歲時就拜在葉問門下,開始系統地學習武術。
李小龍不僅學得了詠春,還接觸到了其他的武術,如太極拳,洪拳和少林拳等等,很快年紀輕輕的李小龍就成了廣東武術界的青年才俊。後來,李小龍又回到美國,同時也將中國功夫在美國發揚光大,從最早開設武館,到後來拍攝電影,如《精武門》,《猛龍過江》和《龍爭虎鬥》等,都讓李小龍成為世界級功夫巨星。然而,就在李小龍正當紅的時候,他卻在香港突然逝世了,時年僅僅只有33歲,一時間也震驚全國。
李小龍的死突如其來,因此直到現在其死因還是謎團。總結李小龍短暫的一生,他的貢獻主要有三點:第一,第一次讓中國功夫真正地走出了國門,把中國功夫推向了全世界,甚至有專家表示李小龍讓全球三分之一的人認識了中國功夫,因此今李小龍的粉絲遍及全球。第二,李小龍開創了武術電影的新篇章,因為在李小龍之前很少有人會看功夫電影,比如愛情和戰爭類電影是當時的主流,所以李小龍的出現改變了功夫電影的萎靡狀態。第三:李小龍創立了截拳道,既是一門拳法功夫,也更是一種習武論道的哲學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小龍的墓碑上寫着一句話,“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而這句話也正是李小龍截拳道的核心要義。現代武術專家表示,“截拳道”三個字可以分開理解,“截”是截斷和阻攔,“拳”自然就是以拳出擊,“道”表示方法,綜合理解就是破解對方招式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就是“以無限為有限,以無法為有法”。所謂“無限”和“有限”是一組哲學概念,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武術本身是無限的;所謂“無法”和“有法”是一組方法論的概念,人的方法是“有法”,但武術的方法是“無法”。
對習武之人來説,練習截拳道應當把有限的自己,融入到無限的武術當中;一個人再有能力,他的方法也有限的,所以不能拘泥於自己的有法,而要看到武術本身的無法。對我們普通讀者而言,因為我們都沒有習武的經歷,所以也很難領悟其中的奧妙,但只要換一種説法就能明白,既古人所言“達到無我的境界”。
現如今,李小龍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但關於他的電影,他的武術,以及他的精神,都一直激勵着無數的習武之人努力奮進,即便是一個不習武的人,也都對李小龍充滿了仰慕之情。
參考資料:
《李小龍傳》作者:鄭傑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