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離北京冬奧會開始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德國體育通訊社卻突然刊登了一篇報道。
這篇報道上赫然寫着:NADA警告,不要在中國吃肉。
這篇報道不禁讓人想起之前美國《時代》週刊上所説的:中國人愛吃肉的行為增加了全球的碳排放量,導致了全球變暖。
當然,《時代》週刊的這個説法是經不住仔細推敲的。
一些西方勢力認為,正是因為中國人愛吃肉,所以中國的畜牧業規模較大,而大規模的畜牧業則會導致碳排放量的增加。
但據相關數據證明,美國人愛吃的牛肉在養殖過程中會產生更多的“温室氣體”,這些“温室氣體”佔畜牧業總排放量的65%。而在中國,我們的餐桌上最常見的豬肉在養殖和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温室氣體”僅佔畜牧業氣體總排放量的15%。
相較之下,就知道《時代》週刊的説法有多荒唐了。
德國體育通訊社近日所刊登出的這篇報道,與當日美國所説的上面這則“謠言”有“異曲同工”之處。
報道上提到的“NADA”,便是德國國家反興奮劑機構,這個機構之所以説“別吃中國肉”,是因為在他們看來,運動員在中國吃肉後很有可能會導致藥檢不合格,從而影響比賽。
據這個機構報道,中國的肉類食品中可能含有“瘦肉精”。
“瘦肉精”的主要成分是鹽酸克倫特羅。這是一種腎上腺類神經興奮劑,如果運動員誤服,在尿檢時會被檢測為陽性。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德國國家反興奮劑機構還援引了一個實驗報告。
他們稱,去年11月份,德國科隆體育大學的一個研究所對返德的一批運動員進行了藥檢。
他們檢測了從中國和墨西哥回到德國的運動員們,並發現其中大部分人的體內都含有興奮劑。他們還認為,這是因為運動員們在中國和墨西哥吃了含有“瘦肉精”的肉。
但僅僅過了不到一個月,這篇報道就遭到了瑞士《一瞥報》的反駁。
德國科隆體育大學在這次對返德運動員們的檢測中只選擇了其中20人。這20人中有去過中國和墨西哥的,也有去過其他國家的。所以,去過中國和墨西哥的人數佔比就更少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有理由質疑德國科隆體育大學檢測結果的可信度。
據查證,德國國家反興奮劑機構只是一個民間組織。這個機構本身是沒有能力進行各項研究和調查的,所以他們只能引用德國其他機構的調查結果。因此,德國國家反興奮劑機構所出示的關於“不要吃中國肉”的“警告”也被有關專家認為是不恰當的。
2010年,德國國家反興奮劑機構就對運動員們發出過完全一樣的“警告”。他們還説:運動員們在中國時,應該儘可能用其他肉類替換豬肉,運動員們要為自己負責。
這段警告源於德國乒乓球歐洲冠軍奧恰洛夫在藥檢時被查出體內含有鹽酸克倫特羅。奧恰洛夫告訴檢測人員,這是因為他在中國吃了含有“瘦肉精”的豬肉。但是與他所吃食物相同的其他運動員的體內卻沒有檢測出鹽酸克倫特羅。對於此事,德國國家反興奮劑機構沒有進行説明和解答。
1月9日,在德國國家反興奮劑機構的“不吃中國肉警告”被刊登之前,就有國內外媒體前往北京就北京冬奧會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了採訪。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冀巖告訴各大媒體,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早就針對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制定了24部規範,其中有為運動員和工作人員們的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專項保障性規範。
運動員們的食品都是按照“統一採購、統一驗收、統一檢測、統一貯存、統一配送”這個“五統一”的原則嚴格執行。而且,所有的食品都存放於冬奧食品總倉中。不但能夠保證食品供應的及時性、穩定性,總倉中還建立了疫情防控機制和檢測機制。
同時,為了防止運動員們誤食興奮劑,北京冬奧組委也制定了一套詳細措施。這其中就包括食品總倉內不會出現胡椒、香葉等食源性興奮劑,從選材到製作到出鍋,都讓運動員們放心。
11日,媒體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他説,中國是不允許瘦肉精以任何形式出現在食物裏的。剛過去的2021年裏,中國相關部門還對食物內可能存在的瘦肉精情況進行了專項整治,以確保將未能拔除的瘦肉精隱患徹底清除。
我國的《獸藥管理條例》中也有明確規定,違法對動物使用瘦肉精等藥品和化合物,將處以一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並據情節追究相關刑事責任。
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從未停止過對肉類食品的抽檢和監察。從近兩年的抽檢結果來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相對於美國等一些允許使用二代瘦肉精的國家來説,我國對瘦肉精的嚴格禁止無疑保障了肉類食品的安全。
所以,反華媒體以及沒有能力證實自身研究結果的機構對我國肉類食品安全的質疑是多餘的,這不過是他們想要抹黑中國的低劣手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