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滅圈賽”殘酷指數爆表 黃中華、黃明睿父子情深
上週江蘇衞視《最強大腦》C圈滅圈賽和“一戰定乾坤”的破圈突圍賽,讓選手們的壓力持續攀升,緊張激烈的賽制規則也吸引了大批觀眾“圍觀”。與緊張激烈的腦力PK相比,不少觀眾也看到了節目中更温情的一面。有黃中華、黃明睿父子相伴成長的感動;有李培碩、黃明睿的惺惺相惜;也有秦美蘇、潘子珩、陳小橋等選手的自我成長與突破。“比起那些我不知甚解的‘神仙打架’,這些比賽之餘的人情味最讓我感動。勝敗只是一時的,但成長卻是一生的。”有觀眾評論道。
父與子:相伴成長,但更願意目送你奔向遠方
從站上《最強大腦》舞台的那一刻起,黃中華、黃明睿父子就頗為引人關注。而他們在節目中的表現,也完美詮釋了何為一代更比一代強:黃明睿連續三期節目穩坐S席,黃中華則落座C圈,一度在淘汰邊緣掙扎。
本週五C圈滅圈賽的挑戰項目是“圓形之美”,對選手的觀察力和推理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這對於高年齡段的黃中華顯然不太“友好”。在選手備戰間裏,黃中華就已經開始有些一籌莫展。
而最後的結果也不所料,黃中華沒能突圍成功,只能先行離開舞台。平心而論,在兒子面前坦然面對失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黃中華卻在最後道出了自己來參加《最強大腦》的初衷。原來,他是想給電視機前所有家長做一個榜樣,“讓他們真正地關心到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單純的用嘴巴去催孩子”。
而且,他還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了自己的“失敗”。在他看來,只有少年強,祖國才更有希望。黃中華的一番話,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深受觸動。“很多家長都喜歡説教,而從來不願意陪着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黃中華真的是個好爸爸,所以黃明睿才會這麼優秀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黃中華為新晉寶爸、寶媽們打了樣!”觀眾紛紛表示。
如觀眾所言,雖然黃中華暫時離開了《最強大腦》,但是在黃明睿眼中,自己的父親依然是個超級英雄。一個深深的鞠躬,一個眼神的碰撞,黃中華和黃明睿父子一切盡在不言中。
朋與友:所謂對手,不過是成就自己的另一隻“手”
殘酷的賽制,讓《最強大腦》似乎變成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即便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選手們卻依然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比賽,更把PK台上的對手看作知己好友。
破圈突圍賽中,李培碩選擇向S圈的黃明睿發起挑戰,原因很簡單——“他坐太久了,年輕人應該多活動活動”。實際上,“失敗則離開”對兩個人的壓力都不言而喻:李培碩希望能更進一步,絕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定格在C圈;S圈中比賽場次最少的黃明睿,又急需一場勝利證明自己。但比賽中,兩個年輕人,卻呈現了不同尋常的狀態,彷彿不是在比賽,而是在以題會友。
倆人並肩走進選手備戰間,黃明睿居然和李培碩開啓了閒聊模式,“我如果是你,也會選我。玩一局,輸贏不重要。”
備戰間關閉,他們通過榮耀通道回到比賽場,卻居然像兩個走出考場的同窗好友,一句“哥,你做出來了嗎”令人啼笑皆非。
在“立方騎士”挑戰中,節目組設置了“無解告知”的增壓裝置。即,選手需要從五道題中,找出三道無解題,然後正確回答剩下兩道題。史無前例的難度,很可能輕易擊碎選手的心理防線。但是,黃明睿卻在判斷四題無解、進入罰時階段時,與場邊的B圈、A圈選手打招呼,心態之放鬆可見一斑。
最終,黃明睿技高一籌,贏下了這場破圈挑戰賽。而李培碩直到最後離開舞台的時候,都依然保持着標誌性的微笑。他説,輸給黃明睿,自己心服口服,但盡力了,就不會後悔。
節目播出之後,觀眾紛紛為兩位選手豎起了大拇指。“喜歡他們的坦坦蕩蕩、大大方方,憑真才實學比一場,贏了也不得意忘形,輸了也不妄自菲薄,真的很不錯。”“本該是最激烈的一場比賽,卻比得這麼輕鬆自如。有好勝心,但是不止專注於贏,小夥子們真是未來可期。”
己與己:有一種成長,叫突破自己
有比賽,就會有輸贏。但是,正如攸佳寧教授説的那樣,《最強大腦》的舞台只是一個有限模式遊戲的終止,選手們應該帶着這筆寶貴的財富,投入到人生無限模式的遊戲當中去。
節目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少選手自身的成長與突破。開賽以來,一直壓線晉級的陳小橋,被潘華龍選做破圈突圍賽的對手,倆人的挑戰項目是“海市蜃樓”。賽前,陳小橋對自己的實力有很清楚的認知,她認為“海市蜃樓”非常考驗空間感,而這恰恰是自己的弱項。
就在所有人為陳小橋捏一把汗的時候,她卻給大家帶來了巨大的驚喜。節目中,她不僅第一個完成了比賽,而且正確率達到100%,守住自己A圈席位的同時,也被薛兆豐看作是“最被低估的大腦”。
還有秦美蘇,在自己並不擅長的“圓形之美”項目中,與一眾理工科學霸同場競技。雖然沒能成功突圍,但是答對1題已然讓她開心得手舞足蹈。因為,在她心中,對手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再比如,潘子珩,C圈滅圈賽第二個突圍,突圍賽中卻慘遭失利。年輕的小姑娘淚灑舞台的同時,還是倔強地表示“我以後回去,肯定繼續努力”。
“這或許就是《最強大腦》之於當下年輕人的意義。”有觀眾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因為永遠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所以我們不能停止成長,更不能停下奮鬥的腳步。只有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才能無愧這趟生命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