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主裁高亨進。資料圖/視覺中國
新京報訊(記者 周蕭)裁判是2020中超躲不過去的話題。賽季結束之際,關於裁判留下的最深印象是這兩個畫面——上海申花與上海上港德比戰前,裁判集體來到下榻酒店門口,為該場比賽執法主裁馬寧送行;吹響北京國安與上海上港的季軍爭奪戰第二回合比賽終場哨後,47歲的主裁判郭寶龍閉目仰天禱告。
因疫情原因,中國足協在聯賽第一階段並未邀請外籍裁判執法,前14輪所有比賽的執法工作均由國內裁判完成。中超爆發了罕見的裁判爭議,俱樂部申訴、足協回應、球迷“查論文”……高亨進與金希坤兩名韓國主裁判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來到中國執法第二階段比賽。但即便是外來的和尚也難唸經,與青島黃海的保級大戰裏,因不滿高亨進的判罰,武漢卓爾教練組成員甚至一度衝入場內示意隊員罷賽。
於國內裁判而言,今年聯賽外籍裁判執法場次少,是難得的提升與鍛鍊機會,但因能力水平、執法經驗和其他原因出現的判罰爭議,同樣影響了裁判羣體的公信力。為了緩解矛盾,中國足協甚至在第二階段第三輪首回合結束後發佈了裁判執法相關數據,裁判工作透明化是足協邁出的第一步。
從該輪統計數據上可以看到,裁判場均跑動距離達到10549.5米。長期封閉、賽程密集、執法壓力大是對裁判員的考驗。如今國內裁判被人詬病的業務能力是以往中超長期依賴外籍裁判留下的弊端,缺了的課總要補,當聯賽塵埃落定之後,或許人們也能對這個同樣為中超付出很多的羣體説一聲理解。
新京報記者 周蕭
編輯 王希翀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