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談:警惕“飯圈”風氣污染體壇

北京冬奧精彩絕倫,一批體育健兒憑藉賽場佳績、陽光形象躋身“全民新偶像”。但很快,私信騷擾、粉絲互撕等不良“飯圈”風氣開始蔓延,這些運動員也體會到了成名的煩惱。

“飯圈”亂象猖獗久矣,歪風邪氣逐漸溢出,體育圈受到明顯波及。去年東京奧運會之後,就曾出現過一個小高峯。國乒隊員孫穎莎在機場被圍堵狂拍,跳水運動員全紅嬋一家遭破門直播,一度引發眾怒。而相較於線下的應援,輿論場上的陣勢與聲響也不小。成績靠邊站,八卦滿天飛;贏了捧上天,輸了就網暴;一擁而上打榜,動輒拉踩互撕,給當事人帶來莫大困擾和壓力。可以説,這樣的“追星”行為,是把體育健兒當成了娛樂偶像,把關注焦點放在了競技之外,滿足的是某些人扭曲的窺私心態。

運動員受關注本是好事,有利於體育運動和賽事的推廣普及,也能讓拼搏奮進的競技精神感染更多人。但把“飯圈”追星那一套移植過來,變味走形不説,更會貽害無窮。説到根兒上,競技體育是拿成績説話,勇爭上游只能靠刻苦訓練,應援炒作只會分散運動員的精力。尤其是一些運動員年紀尚小,很容易在“捧殺”“棒殺”的極端輿論生態中陷入迷茫。此外,窺私網暴、圍追堵截,也涉嫌侵犯運動員的隱私權,直接踩到了法律紅線。

體育圈不該也不能變成“飯圈”,“飯圈”那一套在哪個圈都該杜絕。自“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開展以來,一批違規羣組被清理,一眾引戰營銷號被關閉,網絡風氣為之一新。但現實證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拔草除蟲還需繼續努力。作為粉絲追星的主要渠道之一,網絡平台尤須加大管理力度。就拿體育信息來説,多一些賽事議題,少一些花邊呈現;“有毒”觀點該禁止禁止,越界行為該法辦法辦。

當然,更重要的是粉絲羣體要明白,無論追的是什麼星,都應秉承正確三觀。將追星的過程化為促進自身成長奮鬥的動力,那才有意義有價值。如果只以“喜歡”為名搬弄是非、擾亂秩序,那就太過淺薄和虛妄了。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 雨馨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94 字。

轉載請註明: 七日談:警惕“飯圈”風氣污染體壇 - 楠木軒